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182篇
特种医学   79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274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60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犬脊髓挫伤后胶质瘢痕形成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江凯  李露斯  冯华  王宪荣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6):101-103,i0004
目的:利用犬脊髓挫伤模型,结合磁共振成像、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分析犬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的形成。 方法:实验于2002-05/2003—04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取成年健康杂种犬1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只,脊髓损伤组9只。脊髓损伤组动物,俯卧固定,定位棘突后以Ts为中心作行椎板切除,骨窗10mm&;#215;15mm,暴露脊髓背侧硬膜,参考Allen’s法自行设计打击装置。用冲击棒至脊髓损伤,致伤能量为450g&;#183;cm,形成重度脊髓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除不致伤外,其余操作同脊髓损伤组。脊髓损伤组分别于伤后1d,2周,8周各取材3只。术后进行犬后肢功能观察评价,测定犬双后肢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的变化,观察脊髓结构的影像学及组织学变化。 结果:①犬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变化:脊髓损伤组动物在损伤后1d。2周,8周观察的时间范围内,后肢和尾巴均未见活动。②犬脊髓损伤前后的电生理变化:脊髓损伤组动物在损伤前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均正常,但伤后增加刺激强度均不能记录到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⑧各组脊髓结构的影像学比较:脊髓损伤组动物伤后损伤部位表现为T1加权成像呈局部低信号,T2加权成像呈高信号,信号纵向为(10.0&;#177;0.13)mm,大约是砸伤长度的2倍,为椭圆形空洞形成,局部脊髓萎缩变细,蛛网膜下腔粘连、连续性中断。④犬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学变化:伤后1d脊髓弥漫出血、渗出,脊髓中央管变形,神经元内氏体减少。伤后2周仍有出血、水肿,脊髓白质空泡样改变,脊髓中央灰质坏死、空洞形成。伤后8周空洞壁为大量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瘢痕,并见炎细胞浸润。 结论:450g&;#183;cm致伤能量可导致犬脊髓严重损伤,从而形成典型的空洞及胶质瘢痕,提示该模型有利于慢性时期损伤修复的分析。  相似文献   
62.
术中颅脑B超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术中颅脑B超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初步应用经验。方法:开颅后在硬脑膜外或硬脑膜下使用ALOKA型B超,结合术前的影像学资料,进行病变定位,选择手术路径后,在显微镜下切除病变,并用B超判断切除程度。结果:32例中,31例定位准确。其中27例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术后2例症状加重,其余患者神经功能保留良好。讨论:术中颅脑B超可以实时显示病变的部位与轮廓,有助于病变的术中定位,减少了手术的副损伤。  相似文献   
63.
动态脑电图在癫痫定位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对癫痫诊断及定位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常规脑电图、AEEG及双局部密集AEEG对512例有临床发作癫痫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及分析脑电变化。结果①常规脑电图,其中136例正常;87例弥散性慢波,未见明显痫样波发放;146例呈弥散性双额颞叶棘波、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不能准确定位;143例显示一侧额颞部癫痫样波发放。②AEEG检查:根据常规脑电图行AEEG,其中45例正常;48例双侧半球弥散性慢波,未见显著痫样波发放;91例弥散性双额颞叶棘波、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328例显示一侧额颞部癫痫样波发放。③局部密集AEEG:对139例不能明确定位者检测,其中107例一侧额颞部棘波、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发放显著;15例呈双颞大脑半球棘波或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发放,一侧略显著,但不能准确定位;17例双侧半球弥散性慢波,未见明显痫样波发放。结论采用多形式脑电图尤其是AEEG及局部密集AEEG检查对癫痫的诊断及定位诊断有较大帮助,同时对临床诊治尤其是手术切除癫痫灶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
神经内镜控制下经鼻-经蝶手术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控制下单鼻孔经蝶手术入路切除垂体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手术技巧及其优点。方法 经内镜控制下单鼻孔经蝶手术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9例。结果 肿瘤全切7例,次全切2例。手术效果良好。并发症2例;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1例,尿崩、高热、意识障碍1例。无死亡。结论 神经内镜控制下单鼻孔经蝶手术入路切除垂体瘤较传统手术方法具有微创、照明良好、视野开阔、并发症较少等优点,是垂体瘤手术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5.
fMRI功能导航下切除汉语运动性语言区附近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导航在汉语运动性语言区附近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大脑皮层运动性语言区附近病变患者,通过组块设计的汉语朗读任务,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获得运动性语言区激活,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i maging,DTI)获得白质纤维束走行,将结构影像、fMRI功能影像与DTI的各项异性系数(FA)图像同时传入导航系统,术中定位fMRI确定的语言区,在唤醒状态利用皮层电刺激技术进行语言区验证,避开运动性语言区在显微镜下切除病变。结果本组患者29例术前语言功能正常,14例有不同程度语言功能障碍。38例获得了有效的fM-RI语言区激活,进行了36例核心激活脑区与皮层电刺激比较:25例为重叠关系,11例为邻近关系。手术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14例,大部份切除12例。术后语言功能8例较术前好转,31例无变化,4例出现短暂性运动性失语。结论汉语朗读任务所获得的fMRI运动性语言区激活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与准确性;fMRI导航手术可以提高汉语运动性语言区附近病变切除程度,减少术后运动性失语的发生。  相似文献   
66.
半月板桶柄样撕裂修补失效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半月板桶柄样撕裂(bucket-handle tear,BHT)的修补失效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2002年5月至2007年11月连续完成175例关节镜下BHT修补术,于术后平均23个月(11~66个月)对其中98例101个半月板进行二次关节镜手术探查.探查术中半月板愈合情况作为评价修补成功(完全愈合与部分愈合)或失效(不愈合)的指标.将患者按照不同的可能影响愈合的因素进行分组,分析组间失效率的差异.结果 半月板完全愈合77个(76.2%),部分愈合11个(10.9%),不愈合13个(12.9%).年龄>35岁与≤35岁的BHT失效率为25.0%(4/16)、10.6%(9/85)(χ~2=2.494,P>0.05);陈旧性(>8周)与急性(≤8周)BHT失效率为11.5%(9/78)、17.4%(4/23)(χ~2=0.543,P>0.05);内侧、外侧半月板BHT失效率为13.3%(12/90)、9.1%(1/11)(χ~2=0.157,P>0.05);红-红区与红-白区BHT失效率为15.0%(9/60)、9.8%(4/41)(χ~2=0.597,P>0.05);单独应用自内向外缝合、联合应用自内向外缝合及全关节内式缝合、单独应用全关节内式缝合三组BHT失效率分别为22.0%(9/41)、7.2%(4155)、0(0/5)(χ~2=5.290,P>0.05);有绞锁史与无绞锁史患者的BHT失效率为26.7%(8/30)、7.0%(5/71)(χ~2=7.242,P<0.05);二次探查时侧-侧差值≤2 mm、2~5 mm及≥5mm三组失效率为7.9%(7/89)、25.0%(1/4)、62.5%(3/8)(χ~2=20.084,P<0.05).BHT修补术总体失效率为12.9%.结论 术前有膝关节绞锁史及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差的患者BHT修补失效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7.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组成年妇女的健康状况。方法:对1790例某单位女职工进行妇科B超检查,项目包括子宫、附件。结果:检出443例妇女患有不同类型的妇科疾病。结论:应用B超开展妇女健康的定期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疾病,早期得到治疗。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补体裂解因子C5a受体拮抗剂(C5a receptor antagonist,C5aRA)对小鼠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及功能变化的干预效果,探讨C5a在脊髓损伤后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成年雌性C57BL/6J小鼠建立脊髓夹伤模型,在术前45 min经腹腔注入C5aRA AcF-[OP(D-Cha)WR](PMX53),同时建立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注射组、生理盐水注射组和假手术组对照。应用ELISA、RT-PCR观察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表达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方法检测小胶质细胞百分比的变化,并进行小鼠后肢的行为学评分(mouse scale for locomotion,BMS)。结果生理盐水组小鼠脊髓于伤后1 h即出现炎症因子的明显升高,TNF-α在1 h达峰值,IL-1β在12 h达峰值,后下降,到72 h两者均已接近基线值;小胶质细胞百分比在SCI后1 d即出现升高,3 d较明显,7 d达峰,14 d已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与生理盐水组相较,应用C5aRA特异性抑制C5a后,损伤早期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及炎症细胞增殖均明显被抑制,BMS评分显著优于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症状性透明隔囊肿的诊断、手术指征选择、神经内镜手术方法和预后。方法27例症状性透明隔囊肿患者术前均经CT或MRI诊断证实,患者均采用侧脑室额角入路行内镜下透明隔囊肿造瘘术。结果以头痛、头晕为主要症状的24例患者术后症状均完全消失,合并脑积水患者9例均明显缓解,伴有癫痫的7例患者术后,有5例未再发作;复查头颅CT或MRI透明隔囊肿消失21例,明显缩小6例。结论神经内镜下透明隔囊肿造瘘术以其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治疗症状性透明隔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技术矫治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欠矫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飞秒激光制瓣技术结合准分子激光个性化切削治疗RK术后(4~7年)欠矫患者19例38眼,平均随访(14.3±7.8)个月。结果平均近视度数由术前的(-4.90±1.48)DS下降为术后的(0.28±0.32)DS,平均的散光度数由术前的(-1.75±1.30)DC下降为术后的(0.29±0.26)DC,所有术眼术前远视力≤0.3,术后2年有32眼(84.21%)≥1.0,38眼(100%)≥0.8,无并发症。结论对RK术后欠矫患者在适当时机行飞秒激光LASIK手术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