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9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110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66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78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238篇
内科学   199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102篇
外科学   190篇
综合类   1108篇
预防医学   275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309篇
  3篇
中国医学   798篇
肿瘤学   7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甘肃省70538例居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甘肃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居家管理的干预现状,并对管理效果做出评价,为今后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更好地进行社区康复管理、救治救助奠定基础。方法依据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对甘肃省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通过普查和线索调查筛查出疑似患者并确诊,然后进行随访,进一步收集和分析其接受随访管理(在管)、治疗、服药、危险行为发生情况等信息。结果甘肃省共计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70538例,其中在管患者占81.08%(57195例)。在管、非在管和失访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中,治疗率为69.92%(48009/68663),其中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率(76.00%)最高(均P0.001)。在管居家患者的服药率为42.16%(24113/57195),规律服药率为24.74%(14150/57195),其中偏执性精神病的服药率(51.98%)最高(均P0.001),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规律服药率(31.02%)最高(均P0.001)。结论目前甘肃省重性精神疾病居家管理率、治疗率、在管居家患者的服药率和规律服药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普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和提高医务人员对重性精神疾病规范化治疗能力等方面需大力加强。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调查兰州市2015年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情况,为制定慢性疾病的综合防控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兰州市居民死因监测资料,分析监测点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期望寿命。结果 2015年兰州市居民期望寿命为79.43岁,男性77.68岁,女性81.36岁;报告粗死亡率为480.4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1.99/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死因前5位疾病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以心脏病和脑血管病为主,恶性肿瘤死因前3位依次为肺癌、胃癌和肝癌,呼吸系统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支气管炎为主;分别去除顺位前5类疾病死因后,不同人群期望寿命增加0.43~7.01岁,循环系统疾病对期望寿命影响最大。结论 目前,危害兰州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是慢性非传染病,应对其加强开展常见慢性病的健康教育,防治结合,提高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影响。方法接受PCI的29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缬沙坦160 mg(146例)和40 mg(146例)每日口服。于术前、术后24 h、术后7 d、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测定血清MCP-1和PPARγ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MCP-1与PPARγ。随访6个月266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1)两组MCP-1水平术后24 h升高(均P<0.01),术后7 d低于术后24 h(P<0.01),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低于术前(P<0.01),高剂量组下降更显著(P<0.01)。(2)两组PPARγ水平术后24 h升高(P<0.01),术后7 d和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进一步升高(P<0.01),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1)。(3)两组 MCP-1/PPARγ比值术后24 h升高(P<0.01),术后7 d和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下降(P<0.01),高剂量组较低剂组下降更显著(P<0.01)。(4)支架再狭窄率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1)。结论 ACS患者PCI使用大剂量缬沙坦促进MCP-1、MCP-1/PPARγ下降和PPARγ水平升高。缬沙坦升高PPARγ,抑制介入术后炎症反应,防治支架再狭窄。  相似文献   
994.
山药道地药材形成源流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山药产地变迁,栽培加工技术发展,临床应用进行本草和历史文献考证。药用山药从使用野生品到使用栽培品经历了唐以前主要使用野生品时期;从宋开始到清中期山药栽培品与野生品混用时期;清中后期(大致18世纪)以来大部分使用栽培品时期。山药道地产区显现在明代,道地药材"怀山药"完全形成在20世纪初。道地药材怀山药的形成与栽培技术,采收加工技术的进步和医家临床应用等因素密切相关。栽培技术的进步解决了山药资源问题;现代采收加工技术的发明改进了药材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近、现代名医家的认知和临床应用,为道地药材怀山药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低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胆固醇酯转移蛋白抑制剂可以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被认为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靶点.目前主要的胆固醇酯转移蛋白抑制剂包括:torcetrapib、dalcetrapib、anacetrapib和evacetrapib.迄今为止,anacetrapib的调脂效能已被证实,但对心血管终点事件作用的证据仍不充分.现就目前胆固醇酯转移蛋白抑制剂的临床研究结果,着眼于anacetrapi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根据远程心电诊断中阵发性宽QRS波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探讨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要点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远程心电诊断中心所有数字化心电图数据入选统计。结果宽QRS波心动过速的总体发生率0.02%。符合入选标准者276人次,心电图采自于176例病例。心电图特点:(1)心动过速频率:(174.76±31.19)次/分;(2)QRS波时间:(158.51±47.87)ms。(3)QRS波电轴:(89.62±112.41)°。(4)根据2015ACC/AHA/HRS指南,符合室性心动过速者94例(53.41%);符合室上性心动过速者82例(46.59%)。2015ACC/AHA/HRS指南推荐的鉴别诊断要点中,最常见的是aVR导联QRS波形态特征(Vereckei算法),总体发生率为33.11%,其次是V1~V6导联QRS波形态特征(Brugada标准),总体发生率为20.45%。结论在宽QRS波心动过速中,以室性心动过速为常见;在鉴别诊断时,推荐关注aVR导联QRS波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观察精氨酸加压素(AVP)对实验性神经细胞M受体位点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NBA_2)无血清培养建立神经细胞老比实验研究模型。以M受体放射性配基分析术研究AVP对实验性神经细胞的M受体位点数的影响。结果 两种不同浓度的AVP皆可使M受体位点数下降(P<0.01),以高浓度组更著。结论 结合以前研究结果,提示AVP使M受体位点数下降的作用可能是其延缓实验性神经细胞老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8.
网上快讯     
1 降低餐后血糖能全面控制糖尿病(Diabetes Care,2000,23:1236~1241.)     礼来研究中心的Edward Bastyr博士的一项研究,比较格列本脲分别合用餐前赖脯胰岛素(一种超短效胰岛素)、或睡前中效胰岛素、或二甲双胍一天两次对血糖控制的效果,发现对于口服磺脲类降糖药控制不良的糖尿病病人,联合应用赖脯胰岛素和格列本脲对餐后血糖的控制最好。赖脯胰岛素组病人HbA1c(7.68%)明显低于中效胰岛素组(8.51%)和二甲双胍组(8.31%),虽然后两组HbA1c值也比治疗前有所降低,三组之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并且都有体重增加,而赖脯胰岛素组体重增加明显较多。   2 钙激活蛋白酶-10基因突变与2型糖尿病有关(Nat Genet,2000,26:163~175,135~137,151~157.)     伊利诺州芝加哥大学的Graeme I. Bell博士等在患有2型糖尿病且无亲属关系的墨西哥裔美国人中通过基因组范围的广泛筛选寻找致病基因,发现只有那些位于编码半胱氨酸蛋白酶钙激活蛋白酶-10 (CAPN10)区的基因始终与糖尿病相关。这种基因突变至少增加了墨西哥美国人及欧裔美国人的2型糖尿病易感性。研究结果表明有一条新的途径参与了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这条途径除了钙激活蛋白酶-10外,还包括它的底物、抑制剂和激活剂。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