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57篇 |
免费 | 521篇 |
国内免费 | 20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8篇 |
儿科学 | 63篇 |
妇产科学 | 56篇 |
基础医学 | 299篇 |
口腔科学 | 66篇 |
临床医学 | 1131篇 |
内科学 | 473篇 |
皮肤病学 | 60篇 |
神经病学 | 110篇 |
特种医学 | 20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263篇 |
综合类 | 1727篇 |
预防医学 | 732篇 |
眼科学 | 99篇 |
药学 | 761篇 |
16篇 | |
中国医学 | 821篇 |
肿瘤学 | 1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0篇 |
2023年 | 327篇 |
2022年 | 363篇 |
2021年 | 429篇 |
2020年 | 261篇 |
2019年 | 272篇 |
2018年 | 260篇 |
2017年 | 154篇 |
2016年 | 165篇 |
2015年 | 204篇 |
2014年 | 452篇 |
2013年 | 364篇 |
2012年 | 367篇 |
2011年 | 440篇 |
2010年 | 338篇 |
2009年 | 333篇 |
2008年 | 234篇 |
2007年 | 279篇 |
2006年 | 257篇 |
2005年 | 210篇 |
2004年 | 214篇 |
2003年 | 165篇 |
2002年 | 143篇 |
2001年 | 101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87篇 |
1998年 | 82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44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左侧单肺通气条件下经皮经肝射频消融治疗肝顶部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总结左侧单肺通气条件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顶部癌(liver cancer of the hepatic dome,LCHD)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拓宽经皮穿刺射频消融在LCHD病人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总结作者在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间收治的肝细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从中纳入31例在左侧单肺通气条件下应用射频消融治疗的LCHD病人,作为LCHD组;并在不属于LCHD的右肝细胞癌病人中,按癌灶距肝包膜、胆囊和第一肝门主要分支距离≥1.0 cm的条件,纳入4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基础肝病原因、肝功能状况、癌灶直径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癌灶残留采用射频消融后1个月增强CT和(或)甲胎蛋白追踪判定,将完全消融至局部肿瘤生长间隔作为无瘤生存时间.用Mann-Whitney检验比较两组病人的年龄、癌灶直径和平均穿刺次数,用χ2检验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和不完全消融率,用Kaplan-Meier's法计算局部无瘤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结果 LCHD组术后右肩部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1%比11.1%,P<0.01);两组的平均穿刺次数、治疗时间、住院日数以及完全消融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LCHD组1年、2年和3年局部无瘤牛存率分别为85.5%、65.8%和36.4%,对照组分别为87.7%、62.3%和3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直径≤5 cm的LCHD,左侧单肺通气条件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与非特殊位置肝癌相似,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73.
74.
Objective To characteriz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mean CT value on a scout view and the dependent mA selection method, an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a mA selection method based on scout view mean CT value in obtaining individualized scan protocol and consistent image quality for patient population on 64-row MSCT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CTCA).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group A) underwent CCTA consecutively using standard protocol with a fixed mA.The mean CT value of a fixed ROI (region of interest) from the scout AP view and the CTCA image noise (standard deviation on the root of ascending aorta) were measured.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T values and noise was studied establish a formula and a list to determine the required mA for obtaining a consistent CTCA image noise based on the measured SV CT value.Another 100 patients (group B) were scanned using the same parameters as group A except the mA and the CT value was also measured.The mA was determined by the list established previously.The CTCA image quality (IQ) as well as the image noise (IN) and the effective dose (ED) from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using t-test.The CT findings for the 32 patients in the group B were also compared with the 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SCA) results.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CTA for detection of significant stenosis were obtained.Results The formula between the required mA and the CT value was : XmA=FmA×[(K1×CTscout + C1)/INa]2.The CCTA images in B group had statistically higher IN (27.66±2.57,22.22±4.17,t=11.33, P=0.000), but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IQ scores for the two groups (3.29±0.66,3.37±0.67,t=0.009, P=0.990), and ED[(8.72±2.51) versus (12.53±0.90) mSv]was 30% lower for the B group (P<0.01).For the 32 patients in the B group who had SCA, the CCTA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stenosis detection accuracy were 94.92% (56/59), 92.13% (82/89) ,88.89% (56/63) ,96.47% (82/85) and 93.24% (138/148) wspectively for stenosis greater than 50%.Conclusion The mA selec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SV CT value for CCTA in 64-row MSCT provides individualized protocol to obtain consistent image quality and to optimize dose delivery to patients.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探讨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肝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9年1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4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入ICU时是否发生急性肝损伤分为脓毒症相关急性肝损伤组(n=42)和非肝损伤组(n=62),将脓毒症相关急性肝损伤患者按28 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n=16)和死亡组(n=26),记录104例患者入ICU 6 h内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小板(PLT)、入ICU 24 h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量表II(APACHEII)评分最差值及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同时记录脓毒症相关急性肝损伤患者28 d预后。PTX-3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对脓毒...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观察硫酸镁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对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气道阻力、肺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医院治疗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44例患儿为探究组,采用硫酸镁雾化吸入辅助常规治疗,44例患儿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儿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3,NLRP3)、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ECP)水平:气道阻力指标:近端气道黏性阻力(R20)、气道总阻抗(Z5)、气道总黏性阻力(R5)、肺神经源性P物质水平;肺功能指标:有效呼吸道阻力(Ref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al mi...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调查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多层次岗前培训的培训现状并分析其培训需求,为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岗前培训的方案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20年4月至2020年6月对采用多层次岗前培训模式的哈尔滨市某三级综合医院的172名临床护理带教教师进行调查,分析其岗前培训的现状与教师的培训需求。通过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72名调查对象中,138名(80.2%)教师年龄在35岁以下,133名(77.3%)教师第一学历在本科以下;89名(51.7%)教师明确医院或科室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岗前培训,10名(5.8%)教师表示医院或科室从未组织过培训,41名(23.8%)教师从未参加过岗前培训,80名(46.5%)教师参加岗前培训的次数为1~3次。院内培训和科内培训的前8项培训内容有5项重复,分别是科室常见病疾病知识、护理程序、沟通技能、医院规章制度、带教方法。培训需求总得分为(154.51±40.35)分,总体需求率为81.3%,处于高等水平;得分率最高的维度是法制和人文素养,得分率为83.0 %;得分率最低的维度是教学管理,得分率为74.9%。培训需求得分率最高的9个条目分别为对学生基本素质(慎独、乐学、敬业品质等)的培养(84.7%)、法律知识(84.4%)、科室常用药物配伍禁忌(84.3%)、护士礼仪(83.3%)、护理风险防范(83.1%)、对学生的教育评价方法(83.1 %)、护患沟通技巧(83.0%)、科室常用药物的用药观察要点(83.0%)、科室常用药物作用(82.9%)。序位前3的培训形式分别为网络学习84名(48.8%)、医院内部有经验的教师讲授74名(43.0%)、经验交流与分享讨论会72名(41.9%)。结论 该院临床护理带教教师队伍人才结构相对年轻,第一学历偏低,应大力加强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岗前培训开展的知晓率与参与度均一般,应加强各渠道培训信息的发布,提高培训活动的知晓率,明确参与岗前培训活动的鼓励或奖励措施,提高培训活动的参与度;各层次岗前培训内容存在重复,且与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培训需求存在差距,建议各教学医院结合自身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培训模式,合理统筹各层次的培训内容,避免培训内容重复,避免师资浪费,并可适时组织带教教师开展经验交流分享会。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目前国内产前超声筛查及诊断领域的研究内容、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以“产前超声”“胎儿超声”为主题词进行期刊文献检索,对1984~2022年的相关文献使用文献计量分析法进行系统的数据提取和分析。结果 共检索获得5330篇文献,其中4793篇期刊文献纳入统计。文献发布量在时间分布上呈波动的增长趋势,发文期刊中以《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刊载量最多,发文单位主要是各妇幼保健机构超声诊断科。领域内研究热点为胎儿心脏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及染色体异常胎儿的超声表现。结论 国内产前超声筛查及诊断领域近十年发展较快,研究热点为胎儿心脏畸形及染色体异常胎儿的超声表现,而在产前诊断及治疗方面广泛应用超声新技术及人工智能影像技术是本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0.
目的 高原衰退症又称为“高原适应不全”,本研究对西藏自治区在职职工高原衰退症的分布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探究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西藏自治区7个地市(拉萨市、昌都市、日喀则市、林芝市、山南市、那曲市、阿里地区)的在职职工以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自填式的问卷调查(呼吸、神经、循环及消化4个系统,共21项症状),描述其高原衰退症(以高原不适应情况表征)的分布特征,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高原不适应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本研究分析的问卷来源于3 901人。其中世居藏族2 107人(54.01%),移居汉族1 794人(45.99%);男性1 994人(51.12%),女性1 907人(48.88%);年龄20~57(34.45±8.11)岁;高原居住年限为0.5~54年,平均(19.51±13.84)年。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机体总体21项症状的高原不适应率分别为60.10%(26 578/44 247)和73.20%(27 565/37 674)。世居藏族在呼吸、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的高原不适应率也均比移居汉族低(P<0.001)。各地市的高原不适应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