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5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双极钳Biclamp在阴式子宫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48例应用Biclamp与应用传统方法阴式子宫切除术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病率的差异。结果:Biclamp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优于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Biclamp行阴式子宫切除术出血少、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肺心病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方法:整理两所医院确诊的成人肺心病心力衰竭住院病例,按每10年建立数据库,对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人选954例,占同期心力衰竭住院病例的24.73%(954/3858),此比例逐年代减少(P〈0.01)。平均年龄(66.26±9.30)岁,呈老龄化趋势(P〈0.01)。≥60岁占79.4%(757/954),而且其比例基本逐年代增加(P〈0.01)。入院心功能以NYHAⅢ、Ⅳ级为主,占92.2%(880/954)。合并冠心病、房颤、高血压病和呼吸衰竭的比例逐年代增多(均P〈0.01)。应用较多的药物有利尿剂(53.4%)、洋地黄制剂(37%)、硝酸酯制剂(58.2%)、α-受体阻滞剂(52.5%)、茶碱类(78.6%)、钙拮抗剂(23.4%)、β-受体兴奋剂(5.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10.8%)、β-受体阻滞剂(2.3%)。利尿剂、硝酸酯制剂、洋地黄制剂、ACEI的应用逐年代增加,β-受体兴奋剂逐年代减少,α-受体阻滞剂和茶碱类以20世纪80年代应用比例最少。总的住院病死率为13.9%(133/954).以20世纪70年代最低,其次是90年代,80年代最高。因肺性脑病、呼吸功能衰竭等所导致的死亡居多.占94.7%(126/133)。结论:高龄、合并冠心病和心功能较差可能成为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流行特点;肺心病心力衰竭治疗以利尿剂、硝酸酯制剂、洋地黄制剂、α-受体阻滞剂为主。  相似文献   
83.
20世纪70年代中西医结合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可使AMI病死率由单纯西医内科保守治疗的30%下降至13%~16%。但80年代以后,随着包括静脉溶栓、冠状动脉内溶栓、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stenting)以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等再灌注治疗技术的成热与普及,从被动、保守转为主动、积极的血运重建,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稳定期进行综合治疗后,对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及住院次数的影响。方法将84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56例,对照组28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综合训练治疗,并定期随访指导;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及临床症状和住院次数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经过治疗后,住院次数明显减少,运动耐力改善,差异性有显著性意义(P〈0.01)。肺功能有一定改善,但不显著,可能与观察例数及时间有关。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综合训练治疗可明显降低其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85.
患者女 ,4 8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 2年 ,加重1个月而来我院。入院查体 :双肺呼吸音清 ,心界不大 ,心率 82次 /分 ,律齐 ,于胸骨左缘 2~ 4肋间闻及 4 / 6级收缩期杂音 ,传导广泛 ,伴震颤。双下肢无浮肿。彩超诊断 :先心病 ,巨大房间隔缺损 (中央型 ,连续中断 37.5 mm) ,右心扩大 (RA:68mm× 4 8mm,RV:4 6mm) ,双向分流 ,肺动脉高压为 4 5 mm Hg(5 .99k Pa)。在超声引导下行封堵术 ,选择 38mm的Amplatzer封堵器 ,手术顺利 ,术后可见少量残余分流 ,1周后消失。出院 1个月后复查显示 :右心较术前缩小 (RA:60 mm× 37mm,RV:32 mm) ,房间…  相似文献   
86.
隐性胆结石常无典型症状,而常被误诊为心血管、慢性胃肠炎、肝炎等疾病。我们从收治的500例普通内科住院病人中随机抽查40—75岁的中老年患者110例行B超检查,发现23例隐性胆结石病  相似文献   
87.
党群 《西南国防医药》2001,11(6):456-456
病例 女,61岁。因肺源性心脏病,心衰,心房颤动史多年而长期自服安体舒通,导致临床高血钾症而急诊入院。入院时化验,K:7.0mmol/L、Na:123mmol/L。心电图示:R—R间期规整,心率86次/min,各导联未见“f”波,多数导联可见振幅较小的P波,P—R间期0.24s,Q—T间期0.44s、QRS时限0.22s。电轴左偏-70°,Ⅱ、Ⅲ、QVF导联呈rS;V1—V6导联呈rS,R波振幅较小,S波增宽、粗钝,其波形既不符合左束支又不符合右束支传导阻滞。Tv1-v6高尖,双肢对称呈帐蓬状。心电图诊断:I°AVB、LAH?室内传导阻滞,高血钾(见图1)。  相似文献   
88.
党群  郭春艳  王佩显 《天津医药》2001,29(8):509-511
1 引起高血压的单基因异常 近年来,人们已发现许多单基因异常可以引起高血压,比如:糖皮质激素可治性醛固酮增多症,11-β羟化脱氢酶缺陷(AME综合征),11-β羟化酶缺陷,17-α羟化酶缺陷,上皮细胞钠通道β或γ亚单位突变(Liddle综合征),上皮细胞钠通道α或β亚单位突变(假性醛固酮增多症),钠-氯同向转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内收蛋白色氨酸突变(α-adducin P460Trp)是否相关。方法: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各80例,均抽取外周血提取DNA,采用PCR方法检测是否存在P460Trp突变。比较两组α-adducin基因P460Gly基因型与P460Trp突变出现的频率的差异。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的P460Gly基因型与P460Trp突变出现的频率(52.5%对45%)并无显著差异。原发性高血压与α-adducinP460Trp突变并无显著相关性。原发性高血压同α-adducin蛋白460位基因型不存在特定联系。结论:在本研究人群中,α-adducin P460Trp突变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0.
6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PTCA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PTCA治疗结果和预后情况.方法5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男35例,女18例,33例为急性Q波心肌梗死,2例为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14例为不稳定心绞痛,4例为冠心病合并严重心力衰竭.采用传统的PTCA方法,必要时插入预防性临时起搏器.如涉及小血管病变、多支血管弥漫性病变或一次行2支血管PTCA,术后使用肝素治疗.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多存在多支、弥漫性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复杂,手术难度大,手术成功率为98%,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1%.30例病人接受了(8.7±5.4)个月的临床随访,11例(36%)病人有心绞痛复发,1例病人(3.5%)发生心肌梗死,1例(3.5%)病人在术后2个月发生脑梗死死亡,其余17例(57%)无症状.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是可行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病变复杂,手术难度大,住院期间死亡率和后期的症状复发率都较高.但是只要对病情估计充分、操作得当,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仍是优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