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3篇
临床医学   86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基于躯体传感网的居家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的影响。方法48例脑卒中偏瘫出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及康复锻炼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居家康复训练,每次10~20 min,每周6次,共12周。治疗前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 FMA)、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 MAS)及改良Barthel指数( MB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且干预组的改善幅度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M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基于躯体传感网的居家康复训练可以更明显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运动反馈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减重平板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减重平板训练时辅以运动反馈,每次训练10~20min,每周训练6次,共持续训练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步态分析系统评估各组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及下肢关节活动度。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步速、步宽、患侧及健侧摆动相百分比、步态不对称性指数及髋、膝关节最大屈曲活动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发现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治疗组步宽[(20.79±4.03)cm]、患侧及健侧摆动相百分比[分别为(40.52±6.21)%和(37.91±8.34)%]、步态不对称指数(0.06±0.08)、髋、膝关节最大屈曲活动度[分别为(12.62±3.84)°和(41.57±13.52)°]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减重平板训练结合运动反馈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对提高其步行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4.
电针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Fugl-Meyer平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我们从1999年1月-2004年12月,运用电针刺激加运动疗法,观察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取得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5.
陶林花  曾明  任志彬  李亮  傅建明  赵慧红 《浙江医学》2024,46(6):630-633,642
目的探讨基于θ波爆发刺激(TBS)模式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虚拟现实治疗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USN)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收治的脑卒中USN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周围环境调整、USN宣教、针对USN的行为学治疗及虚拟现实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再接受基于TBS模式的rTM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线段消切试验、字母涂抹试验、二分线试验、临摹画图试验、凯瑟琳·伯格戈量表(CB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两组患者的USN程度、行为学、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USN程度4项试验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BS、MMSE及MBI评估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基于TBS模式的rTMS联合虚拟现实治疗可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的USN程度,改善其行为表现,同时可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虚拟现实治疗。  相似文献   
26.
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5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急性脑卒中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率已经得到明显提高,但是,大部分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为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我们采用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53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7.
2007年2月至2009年3月,笔者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针刀C形解剖人路闭合松解术联合封闭治疗肩周炎10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中药薰蒸结合温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非盲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方案,将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常规处理及温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薰药治疗。每周治疗5次,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VAS评分法评定疼痛强度.采用改良Lindmark法评定肩关节活动度,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量表评定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肩部疼痛强度、肩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薰蒸结合温针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痛强度、肩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运动功能,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9.
电针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目前常见的多发病之一,死亡率、致残率极高.是否对脑卒中后及时采用正确的康复措施,其后果将明显地不同.WHO(1989)年资料显示,脑卒中患者经正规康复后,第1年末,其生活能自理者高达60%[1].而在偏瘫患者的整个康复过程中,平衡功能的尽早恢复是改善运动障碍、减少残疾的基础,所以躯干平衡的控制训练是偏瘫患者获得平衡功能的关键,也是临床康复一直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从1998年起运用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电针刺激结合运动疗法,取得良好效果,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短链脂肪酸(SCFAs)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一般资料并采用Barthel指数(BI)量表评估患者的ADL能力,提取粪便样本并采用气相色谱仪(GC)分析测定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找到与BI总分存在相关性的SCFAs,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探讨BI总分与SCFAs的相关性。 结果 患者粪便样本中,丙酸、丁酸水平与BI总分存在相关性(P<0.05)。将丙酸水平、丁酸水平、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病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其它SCFAs水平等数据分批纳入4个模型分析,从模型1至模型4,丙酸水平与BI总分的β值(95% CI)分别为0.73(0.20,1.25)、0.66(0.10,1.22)、0.54(0.07,1.21)、0.56(0.08,1.40);丁酸水平与BI总分的β值(95% CI)分别为0.79(0.17,1.41)、0.75(0.06,1.41)、0.72(0.03,1.42)、1.00(0.06,1.94),提示粪便中丙酸、丁酸水平与BI总分呈正相关(P<0.05)。 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粪便中的丙酸和丁酸水平与BI总分呈正相关,测定丙酸和丁酸水平可能在评价ADL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