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6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251篇
耳鼻咽喉   43篇
儿科学   67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255篇
口腔科学   137篇
临床医学   1013篇
内科学   557篇
皮肤病学   60篇
神经病学   116篇
特种医学   2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476篇
综合类   2135篇
预防医学   723篇
眼科学   60篇
药学   738篇
  6篇
中国医学   829篇
肿瘤学   19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424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362篇
  2004年   373篇
  2003年   356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213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85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187篇
  1994年   192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8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三种内固定治疗上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天鹅记忆接骨器(swan-likememoryconnector,SMC)治疗上肢长骨干骨折的疗效,并与加压接骨板(dynamiccompressiveplate,DCP)和带锁髓内针(lockedintramedullarynail,LIN)进行临床对比研究。方法随机选择1997年8月~2001年8月入院的新鲜上肢长骨干骨折148例,分别采用SMC(49例)与DCP(50例)、LIN(49例)进行内固定治疗,术后常规抗炎治疗1周,定期拍片并随访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SMC组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LIN组与DCP组(P<0.05),三组伤口感染率无差异。SMC组骨愈合时间和骨不连发生率显著短于DCP组和LIN组(P<0.05),而术后功能优良率高于DCP组和LIN组。在SMC固定下,骨折愈合直接由解剖型或类解剖型的骨样骨板状直接替代连接,固定段无应力遮挡和骨质疏松。结论SMC是治疗上肢长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优于DCP和LIN。SMC的几何构形和力学特性有利于骨折愈合。在本器固定下,可能存在一种新的尚未被认知的骨折愈合方式。  相似文献   
82.
骨膜瓣移位防治骨不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预防和治疗骨不连提供一种实用方法。方法骨不连端去除硬化骨,打通髓腔,两端骨皮质表面凿成约2cm长粗糙面,骨不连间隙小于3mm者不需植骨.大于3mm者则行开槽嵌入式植骨。于骨折线的远端或近端设计一合适大小的骨膜瓣,以有较好血运的筋膜部位为蒂,其长宽比例和移位方法均参照筋膜蒂皮瓣移位术。用移位骨膜瓣将骨折线周径的2/3~3/4良好覆盖后,再将其两端与周围残存骨膜或筋膜缝合固定,对无条件形成合适骨膜瓣者,可将其骨膜行套袖状推进或于骨折线远近端各形成一短瓣交错移位。对有细小碎骨片缺失或易发骨不连部位,如胫骨下1/3、股骨髁上、肱骨干横断骨折等则不需处理髓腔,骨膜瓣移位方法相同。结果骨不连69例,易发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骨折155例。经术后6个月~20年随访(平均3年),骨不连患者全部愈合,骨折病例均未发生骨不连。结论用带筋膜蒂骨膜瓣移位覆盖骨折线方法简便实用,可有效的促进骨折愈合预防和治疗骨不连。  相似文献   
83.
老年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探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在老年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参照Evans分型,85例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不稳定性77例,稳定性8例,分别应用不同内固定治疗,其中Gamma钉20例、重建钉25例、动力髋部螺钉(DHS)和动力髁部螺钉(DCS)40例。结果术后随访79例,均获得骨折愈合,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5.2个月,其中大于5°髋内翻者有12例。根据患者骨折愈合、关节活动、主观感觉与生活能力恢复等因素制定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4.8%(67例)。未发生因本手术所致内科合并症加重或患者死亡。结论髋内翻是老年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的主要并发症。Evans分型对选择内固定具有指导意义。结合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情况,针对不同骨折类型选用适当的内固定器械,可以提高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84.
胸部爆炸伤是现代战伤和恐怖袭击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之一,也是爆炸伤中致死率最高的伤类之一,大部分严重胸部爆炸伤患者死于受伤早期和院前转运途中,故对其紧急救治特别重要。目前普遍存在治疗不规范、疗效差异大等问题,且临床上缺乏胸部爆炸伤救治规范。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针对胸部爆炸伤的分型、院前急...  相似文献   
85.
86.
87.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成像技术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食道癌患者的影像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低分化组(n=23)、中分化组(n=24)和高分化组(n=17),术前均行胸部平扫、双期增强扫描,采用GSI模式,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三组病灶部位及肿瘤大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0~100keV单能量下,CT值从高到低依次为低、中、高分化组(P0.05);低分化组的碘浓度、NIC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三组间水浓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低、中-高分化组的碘浓度和NIC做ROC曲线发现,碘浓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5,NIC的为0.826;碘浓度诊断低、中-高分化食管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52%和53.66%,动脉期NIC分别为73.91%和78.05%。结论宝石能谱CT成像技术中动脉期NIC对鉴别低、中-高分化癌有较高诊断价值,有潜能用于食道癌术前病理分级评估。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血清尿素(Urea)、肌酐(creatinine,Creat)、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CysC与c-aGFR)和补体组分1q(component 1q,C1q)检测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SLE)患者共560例,其中未累及肾脏患者339例(SLE组),LN活动期患者150例(LNA组),LN非活动期患者71例 (LNI组),另有360例健康个体作为对照(HC组)。测定血清Urea、Creat、Urea/Creat、CysC和C1q水平,并计算eGFRCysC与c-aGFR,以此评估这些指标对LN的诊断性能。结果:各观察指标在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0)。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1q与Creat(r=0.046,P=0.160)、Urea(r=0.011,P=0.748)、Urea/Creat(r=-0.011,P=0.743)无统计相关,与CysC(r=-0.183,P=0.000)、eGFRCysC(r=-0.183,P=0.000)和c-aGFR(r=-0.075,P=0.023)成负相关;CysC与Urea(r=0.309,P=0.000)和Creat(r=0.382,P=0.000)成正相关,与c-aGFR(r=-0.430,P=0.000)成负相关,与Urea/Creat(r=0.003,P=0.927)不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显示,各观察指标单独对LN的诊断性能(area under curve,AUC)以eGFRCysC(0.891)CysC(0.890)为最大,其后依次为:C1q(0.804)、Urea(0.660)、Urea/Creat(0.630)、c-aGFR(0.547)和Creat(0.501)。C1q+CysC+c-aGFR联合检测即可达到最大诊断性能(AUC=0.962),其敏感度为89.3%,特异度为93.1%,YI=0.824。增加检测指标,不能改善诊断性能。结论:单独检测时,以CysC或eGFRCysC对LN的诊断性能最高,其次为C1q。联合检测以C1q +CysC+c-aGFR三项为最优,若出于经济考虑,C1q+CysC联合检测也可达到相近于最优的诊断性能。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效果。方法:收集80例胸腹主动脉瘤患者,采用国际随机字母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腔内介入组和开放手术组,每组各40例。开放手术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腔内介入组给予腔内隔绝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腔内介入组成功置入38个支架,有效率高达95.00%,术后随访植入支架位置和形态正常,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腔内介入组术后出现假腔内血栓、截瘫、脑梗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开放手术组假腔内血栓4例,截瘫2例,脑梗塞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腔内介入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内介入组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但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总结和分析股骨近端原发性溶骨性骨缺损的手术修复方法。方法自1997~2003年我科共收治股骨近端原发性溶骨性骨缺损36例。根据肿瘤的性质及大小分别采用病灶刮除 自体(异体)皮松质骨植入8例;病灶刮除 自体(异体)皮松质骨 自体缝匠肌髂骨瓣复合植入 内固定术22例;病灶刮除 骨水泥填充 内固定5例;瘤段切除 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1例。结果术后随访12~54个月,平均24个月,仅1例骨巨细胞瘤复发,关节功能评分33例优,3例良。结论根据肿瘤的性质和股骨近端骨缺损大小采取不同手术方式进行了病灶清除及功能重建,是一套有效的重建股骨近端骨缺损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