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5篇 |
口腔科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35篇 |
综合类 | 30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5篇 |
中国医学 | 10篇 |
肿瘤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分析头体一体式体位固定板在全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治疗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使用螺旋断层放疗设备实施全中枢放疗的患者资料,其中10例使用了头体一体式体位固定板,10例使用了头体分体式固定板,将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各个方向的摆位误差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头体一体式体位固定板组患者X轴和Y轴方向摆位误差显著小于头体分体式固定板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9,t=4.750;P〈0.05);Z轴方向摆位误差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头体一体式体位固定板在全中枢放疗时可以减小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与螺旋断层调强放疗相结合可提高治疗精度,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2.
103.
医学统计学的正确应用,是处理医疗、科研及工作总结的可靠性的重要方法,也是撰写医学论文不可缺少的部分。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商榷意见,可作为口腔医学专业工作者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总结正中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腰椎单节段和两节段病变的中长期随访结果,并分析该技术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72例采用正中切口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的腰椎单节段和两节段病变患者,并获得>5年随访且资料完整,其中男28例,女44例;年龄(51.23±10.16)岁(范围24~72岁)。病程(46.5±47.60)个月(范围8~360个月);疾病类型: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位复发8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11例、腰椎管狭窄症14例、腰椎退行性滑脱(Ⅰ度)1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3例。单节段病变55例,两节段病变17例。病变部位:L3,4 2例,L4,5 43例,L5S1 10例,L3,4及L4,5 11例,L4,5及L5S1 6例。均采用正中切口显露、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观察其5年或以上随访结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未出现硬脊膜损伤和脑脊液漏,出现椎弓根入点处骨... 相似文献
105.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临床常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多发于老年人,而又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最为典型~([1])。临床常表现为进行性脊椎塌陷、疼痛及后凸畸形,对患者的身体活动、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等均有严重的影响。以往的常规治疗方式,只能暂缓患者疼痛,长期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Rapid Arc(RA)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elical Tomo Therapy,HT)两种旋转调强技术在全骨髓照射中的可行性及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8例行全身扫描的患者,采用Eclipse 10.0计划系统自动勾画模块进行靶区勾画并予以适当修改后外放3 mm生成照射靶区,分别设计RA与HT两种旋转调强计划,处方剂量为12 Gy/10 F。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等剂量曲线等参数评价和比较两种治疗计划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并评估机器跳数(MU)和出束时间。剂量验证采用Sun Nuclear Arc CHECK系统,通过分析各部位剂量验证通过率评估各自临床实施的安全性及准确性。结果:靶区剂量分布上两种方法均能达到较好的覆盖度且具有类似的适形度(0.54±0.05vs 0.52±0.07,P=0.45),而靶区剂量均匀性HT具有明显的优势(RA/HT的HI值分别为0.19±0.02 vs 0.13±0.02,P=0.00)。在危及器官的保护上,除全脑、口腔、腮腺以及小肠和直肠外,HT均表现出一定的优势。RA/HT两组计划的平均机器跳数和出束时间分别为2566 MU/12293 MU、568 s/875 s。头颈、胸腹、盆腔三部分的计划验证的通过率分别为98.9%±1.9%/94.3%±1.5%、98.4%±1.8%/96.5±1.2%、97.4%±2.1%/94.1%±1.9%。结论:两种旋转调强技术均能较好地实现全骨髓照射且实现射野间的无缝衔接,且RA具有更高的射线利用率,均可应用于全骨髓的临床照射。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究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起搏器植入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收治的78例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患者,分别采用12导联心电图(列为A组)、24 h动态心电图(列为B组)进行监测。比较2组方案的起搏器功能异常率、心律失常检出率、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变化及术后心肌缺血检出情况。结果B组起搏器功能异常率、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47.4%、80.8%,均分别高于A组的7.7%、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B组24 h内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每5 min时段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及24 h内相邻正常RR间期之差均方根值(RMSDD)分别为(137.25±15.98)、(132.92±15.43)、(39.25±11.36)ms,分别高于A组的(91.39±14.36)、(87.15±17.61)、(21.65±9.2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术后心肌缺血ST-T改变检出率为26.9%,高于A组的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起搏器植入术后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可进一步提高起搏器功能异常、心律失常检出率,其HRV敏感性较高,且有助于提高术后心肌缺血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8.
109.
俞伟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5,(139):42-42
我院于1999年1月~2004年12月间,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术共4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48例中男34例,女14例,年龄3~14岁,平均7.5岁,伤后就诊时间0.5h~16d,左侧31例,右侧17例,伸直型骨折39例,屈曲型9例,其中2例属开放性骨折,涉及血管神经损伤者5例,均系肱动脉受压,桡神经或正中神经损伤,桡偏型8例。尺偏型24例,中间型16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OLIF)治疗腰椎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ASDis)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家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采用OLIF治疗的31例ASDis的患者资料, 男17例、女14例, 年龄(65.7±3.4)岁(范围59~75岁)。既往行单节段固定融合19例, 双节段固定融合11例, 三节段固定融合1例;原固定融合部位:L1, 2 1例、L3, 4 3例、L4, 5 11例、L5S1 4例、L3~L5 6例、L4~S1 5例、L3~S1 1例;初次固定融合术至入院时间为(82.5±45.5)个月(范围24~180个月)。ASDis发生于固定融合节段近端28例, 发生于远端3例。ASDis类型: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11例, 腰椎管狭窄症15例, 腰椎退行性滑脱2例, 退行性侧后凸畸形3例。ASDis发生部位:L2, 3 6例、L3, 4 12例、L4, 5 6例、L1~L3 3例、L2~L4 1例、L1~L4 3例。入院时腰椎内固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