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从细胞因子变化研究老龄大鼠脑缺血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 青年和老龄大鼠分为青年对照组、青年模型组和老龄对照组、老龄模型组 ,观察脑缺血模型IL 1、IL 8、TNF、TGFα和IGF 2含量的变化。结果 青年和老龄模型组血清IL 1、IL 8及血清与脑组织TNF含量分别较青年和老龄对照组增高 ,而TGFα和IGF 2降低 (P <0 0 5 ,P <0 0 1 ) ;老龄对照组血清TGFα和IGF 2含量低于青年对照组 (P <0 0 1 ,P <0 0 5) ;老龄模型组血清IL 8、TNF、TGFα和IGF 2含量较青年模型组差别显著 (P <0 0 5 ,P <0 0 1 )。结论 脑缺血损伤与IL 1、IL 8、TNF水平的增高及TGFα、IGF 2的降低有关 ,由于增龄改变使老年脑缺血损伤时上述细胞因子变化明显并具有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82.
1温习文献,研究病因病机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为侵蚀靶点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该病在免疫病中发病率最高,是造成劳动力丧失及致残的主要疾病。该病发病原因不明,但许多研究提示该病为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医在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将该病归属于“痹证”的范畴,在文献中又被归为“尪痹“”顽痹“”历节“”骨槌风”等[1]。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认识到该病与风、寒、湿、热、痰、瘀、虚相关,并且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各邪气或独立存在,或相互协同,又或相互搏结夹杂,共同导致了该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3.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临床极其常见,本文回顾性分析64例临床综合诊断的LVH患者,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dopplerimaging,TDI)技术,分析其舒张功能。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64例,男39例,女25例。年龄31~72岁,平均59.4岁。均符合WHO/ISH1999年高血压诊断标准。合并严重心力衰竭、瓣膜病、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有缺血者等,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20例,男女各10例。年龄29~62岁,平均54.1岁。1.2仪器与方法使用飞利浦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2.0~4.0MHz:(1)常规二维检查并测量心脏;(2)利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酪胺酸羟化酶(TH)表达及益肾调气方药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基础上,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脑缺血后抑郁大鼠脑内TH的表达及益肾调气方药的干预作用.结果:模型大鼠下丘脑TH阳性细胞的面密度及光密度较正常降低(P<0.05;P<0.01);对照组和治疗组TH阳性细胞面密度和光密度均较模型增加(P<0.05;P<0.01).结论: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存在脑内单胺递质合成催化酶-TH功能的下降,与脑内单胺递质含量下降有关,益肾调气方药可通过促进TH的单胺递质合成功能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5.
中风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串高而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和生存质量。因此对中风病防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同的治法都得到了一定的研究。泻下法,通过通便、下积、泻实、逐水,以消除燥屎、积滞、实热及水饮,驱邪外出。根据文献报道,中风病患者多出现不同程度的腑实症状。故近10年来,泻下法已作为中风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有效治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其进行综述如下。1 理论依据 自张从正根据《内经》“中满者泻之于内”之要旨,最早运用寒下法,方选三化…  相似文献   
86.
目的运用中医调护、病情随访、健康教育等中西医结合慢性病管理措施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及探讨慢性病管理对RA患者疾病控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实验设计,将70例RA患者按1∶1分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口服常规药物的基础上给予慢病管理措施,对照组仅口服常规药物,疗程12周。观察干预前后两组RA患者疗效性指标[疼痛评分(VAS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DAS28)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关节滑膜厚度]及生存质量水平[健康状况评估问卷(HA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慢性病管理干预后,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CRP水平、DAS28评分、关节滑膜厚度等疗效性指标及SAS、SDS评分等生存质量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R水平、H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RA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慢性病管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并能改善因为疾病所造成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温经通络法对CIA大鼠关节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及其受体VEGFR-1mRNA、VEGFR-2mRNA、VEGFR-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CIA大鼠模型,正常组、模型组各30只蒸馏水灌胃,对照组30只雷公藤多苷灌胃,大、中、小剂量组各30只分别用芍甘附子汤加味0.708、1.42、2.83g/kg体重灌胃,采用realtimePCR法检测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VEGFmRNA及其受体VEGFR-1mRNA、VEGFR-2mRNA、VEGFR-3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结果模型组VEGF、VEGFR-1、VEGFR-2、VEGFR-3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明显增高,治疗大、中、小剂量组和对照组VEGF、VEGFR.1、VEGFR-2、VEGFR-3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明显下降。结论温经通络法对CIA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及其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8.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病程中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中医治疗有其独特优势。在辨证基础上,可从药物与非药物两方面加以论治。药物治疗以脏腑、气血、营卫方面为主,对类风湿关节炎并发焦虑抑郁症状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非药物治疗包括情志疗法、健身功法、饮食等,对改善抑郁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9.
90.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目的建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动物模型.方法采用Wistar成年大鼠,去除大鼠脑左侧皮层血管建立脑缺血模型,在此基础上加用孤养法和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性应激方法,造成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动物模型.结果造模后即予行为学测试,模型组大鼠蔗糖水饮用量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减少,有显著差异(P<0.01),反映模型组大鼠兴趣和快感缺乏.旷野试验中模型组大鼠水平及垂直得分均小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反映模型组大鼠活动性减少,兴趣缺乏.模型组大鼠游到终点的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增加,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反映模型组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动物模型快感缺乏,活动减少,能充分模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核心症状,实验重复性较好,是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