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 毫秒
161.
大黄保护老龄大鼠脑缺血损害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从细胞因子探讨大黄保护老龄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血管阻断方法制备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分离结扎两侧颈总动脉48h。老龄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大黄组,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尼莫地平组、大黄组灌胃尼莫地平片剂5.92mg/kg、大黄粉0.44g/kg,1次/d。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和脑电图幅度,测定脑组织含水量、钙含量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损伤明显,脑电图幅值降低,脑组织Ca^2+[(109.073&;#177;27.179)比(142.500&;#177;18.949)μg/gl和脑含水量[(49.583&;#177;4.134)%比(60.185&;#177;4.240)%]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8和6水平增高;脑组织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增高和转化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的降低显著。尼莫地平组、大黄组脑电图幅值、病理损伤明显改善,Ca^2+含量[(98.422&;#177;16.622)μg/gl和脑含水量[(53.344&;#177;3.705)%]降低较显著,大黄组脑组织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的降低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水平增高明显。结论:细胞因子的变化参与老龄大鼠脑缺血损伤,大黄保护脑缺血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其调节细胞因子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62.
目的:为了探讨二维超声G动图诊断室壁瘤的价值及诊断标准。方法:应用Hpsnos1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7例急性或慢性陈旧性心肌梗塞并发室壁瘤的患者进行检查,结果:室壁瘤的好发部位较多,并以心尖区多见,17例中,心尖部位占7例,其余侧壁为2例,前壁5例,后下壁3例。结论,讨论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室壁瘤的要点及真假室壁瘤的诊断鉴别。  相似文献   
163.
大黄及其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从自由基损伤和钙超载方面探讨大黄及其提取物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结扎SD大鼠双侧颈总动脉48h,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测定脑含水量、Ca~(2+)含量、Ca~(2+)-ATP-ase活性,测定脑组织和血清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含水量增加,病理损伤严重,脑组织中Ca~(2+)含量增高、Ca~(2+)-ATP-ase活性降低,脑组织和血清MDA含量的增高和SOD活性的降低显著。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其它用药组脑组织病理损伤减轻、含水量降低;尼莫地平组、大黄组、大黄部位4组脑组织Ca~(2+)、MDA降低和Ca~(2+)-ATP-ase、SOD活性增高,大黄部位1组Ca~(2+)-ATP-ase、SOD活性增高和Ca~(2+)含量降低,大黄部位3组SOD活性增高和MDA、Ca~(2+)含量下降;尼莫地平组、大黄组、大黄部位3组、大黄部位4组血清SOD活性的增高和MDA含量降低显著,大黄部位1组MDA降低显著。结论:大黄及四个不同部位可改善脑缺血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拮抗自由基损伤和减轻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164.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脑内转录因子P-CREB表达及中药益肾化浊方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PSD)基础上,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PSD大鼠脑内P-CREB的表达及益肾化浊方药的干预作用.结果:PSD模型大鼠脑前皮质、海马P-CREB表达显著下调,益肾降浊方药能明显增加P-CREB表达.结论: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存在CREB功能下调,益肾降浊方药可能通过上调CREB磷酸化而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5.
气虚血瘀在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地位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渊源考、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三方面对气虚血瘀型在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地位进行分析论证、研究,认为气虚血瘀型是中风的主要病机,老年人肾中精气不足、元气虚损为病理之本,而血瘀为其病理之标,益气活血法为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66.
超声对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检查对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分析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大小、位置、血流情况等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15例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患者中6例肿瘤血流丰富者出现羊水过多、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另9例胎儿和血管瘤共存至分娩。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胎盘血管瘤首选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7.
目的研究芍甘附子汤加味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寒证大鼠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和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110只雌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对照组、雷公藤多甙对照组和芍甘附子汤加味组(大、中、小剂量)。正常组常规饲养,其余各组在复制CIA寒证大鼠模型后分别MTX、雷公藤多甙片及芍甘附子汤加味(大、中、小剂量)灌胃,干预4周,每周评价各组大鼠体重、足肿胀排水体积等情况。4周后,用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IFN-γ和IL-17A表达水平;RT-q PCR检测大鼠膝关节滑膜IFN-γmRNA和IL-17A mRNA表达情况。结果给药基线期各给药组大鼠较正常组体重均有减轻(P0.05),双足排水体积均显著升高(P0.05),给药后各组大鼠肿胀持续减轻;同时期各给药组大鼠组间双足排水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外周血IFN-γ水平较正常组及模型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大鼠及治疗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外周血IL-17A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各给药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大剂量组与中剂量组较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滑膜IFN-γ/IL-17A mRNA较模型组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A为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共同参与发病,芍甘附子汤加味在一定程度上可下调IFN-γ、IL-17A表达。  相似文献   
168.
目的 观察加味芍甘附子汤通过早期生长反应蛋白2(early growth responseprotein 2,Egr2)调控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老年大鼠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 选用清洁Wistar大鼠96只,其中青年鼠与老年鼠各48只.随机将老年鼠与青年鼠分为正...  相似文献   
169.
朱跃兰立足于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在临床中认识到"肺肾亏虚、痰瘀阻络"是类风湿关节炎伴发间质性肺疾病发生的病机,补益肺肾、化痰通络是该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在治疗过程中病证结合,以病统证,补益肺肾、化痰通络,同时兼顾后天脾胃.  相似文献   
170.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人群打鼾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流行病学现状及高危因素。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3月对桂南、桂中、桂北14岁以上11 163人进行打鼾及OSAHS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集中填写问卷辅以入户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给打鼾者进行睡眠初筛检测和多导睡眠图检测。结果调查人群中有2940人打鼾,打鼾发生率为27.3%。符合OSAHS 448人,发病率4.3%。其中男性320人,发病率5.9%,女性128人,发病率2.5%。14-60岁时打鼾及OSAHS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60岁以后随年龄增大而发病率降低。习惯性打鼾者中OSAHS 260人,发病率21.6%,非习惯性打鼾者中OSAHS 188人,发病率10.8%。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SAHS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鼻病变、年龄、饮酒、吸烟、睡眠体位、体重指数、性别。结论广西地区14岁以上人群打鼾发生率为27.3%。OSAHS发生率4.3%。打鼾及OSAHS发生率均为60岁以前随年龄增大而升高,而60岁以后随年龄增大而降低。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