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目的:探讨芍甘附子汤加味对类风湿关节炎骨骼肌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无特定病原体级(SPF)级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复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寒证模型,给相应药物灌胃。灌胃结束取大鼠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5(IL-15)含量,取腓肠肌,测定湿重、腓肠肌肌环指蛋白1(MuRF1)、肌肉萎缩F盒蛋白(MAFbx)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腓肠肌湿重、质量指数、纤维横截面积较正常组显著下降,加味芍甘附子汤中、高剂量组腓肠肌湿重、质量指数、纤维横截面积较模型组明显增加;且中药高剂量组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6、IL-1β、IL-15含量显著升高,腓肠肌MAFbx、MuRF1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及对照组TNF-α、IL-6、IL-1β、IL-15,腓肠肌MAFbx、MuRF1表达明显下降;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甘附子汤加味可减轻类风湿关节炎骨骼肌损害,其可能作用机制是减少TNF-α、IL-6、IL-15、IL-1β炎症介质的含量和降低MuRF1、MAFbx表达。  相似文献   
142.
抗生素是临床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它在临床上的应用率较高,其中静脉用药占有的比例相当大。随着抗生素在临床的使用率逐年上升,其滥用已引起了高度关注。而静脉用抗生素说明书的内容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抗生素的临床合理使用。本文通过对48种静脉用抗生素说明书进行查阅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3.
现将1996-12~2004-12我科治疗的上腹部术后胃瘫12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5例,女7例,年龄53~75(平均63.5)岁。胃癌根治性切除Billroth Ⅰ式吻合术后2例,Billroth Ⅱ式吻合术后5例,Whipple术后2例,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门奇断流术后1例。  相似文献   
144.
脾胃亏虚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根本原因,可导致营卫失调,外邪入中,气血不足、痰瘀互结、肝肾不足。脾胃亏虚为本,为内因;外邪侵袭为标,为外因;而痰瘀湿毒则是导致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的直接原因。中医治疗本病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遵循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原则,以补益脾胃为大法,根据寒热虚实及兼症,可驱邪外出、益气养血、化痰散结、祛瘀通络、补益肝肾、调和营卫,对于迁延难治一类疾病则合理应用虫类药物。总之,治疗原则不离顾护脾胃之正气。  相似文献   
145.
目的研究附子复方治疗寒湿痹阻型痹证的安全性,为临床安全使用附子及其复方提供参考。方法按照中医证候积分不同,对56例受试者分别给予含不同剂量附子的中药复方水煎液口服,既定时间点采血并制备含药血浆样本,测取各样本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药动学仅检测出单酯型的苯甲酰乌头原碱(BAC)、苯甲酰新乌头原碱(BMA)、苯甲酰次乌头原碱(BHA)和双酯型的次乌头碱(HA),4种生物碱血药浓度均低于附子中毒剂量,药动学参数拟合最佳房室模型为二室模型,有别于动物实验结果。临床观察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本研究所用附子各剂量的临床用药安全;各生物碱在人体内代谢差异较大,其代谢过程可能与其它未知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6.
患者, 男, 66岁, 汉族, 因腹痛于2001年6月24日前来我院消化内科就诊. 主诉: 上腹疼痛伴憋胀20余天, 嗳气、便秘, 两周前因腹痛口服丽珠得乐胶囊, qid, 一次1粒至今, 并有磺胺类药过敏史. 体检: 一般情况可, 心肺无异常, 腹平软, 中上腹压痛(+), 肝脾未及, 余无异常. 诊断作胃炎处理: 西沙必利片5 mg(批号991127334, 有效期至041127), po, tid, 一次1片, 饭前半小时. 停用丽珠得乐胶囊. 第2天早晨7时, 患者空腹口服1片, 3 h后, 自觉四肢奇痒, 口唇外翻.  相似文献   
147.
术后胃瘫(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是上腹部术后较少见的近期并发症,特指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所致的胃排空延迟,不包括胃流出道的机械性梗阻。该症经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和精心护理可以完全康复[1~3]。1996年12月~2004年12月我科收治上腹部术后胃瘫12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53~75岁,平均63·5岁;胃癌根治性切除BillrothⅠ式吻合术后2例,BillrothⅡ式吻合术后5例,Whipple术后2例,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相似文献   
148.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神经递质水平变化,以及中药颐脑解郁方对其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1-15/05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科研中心实验室及中心实验室高效液相测试中心进行。取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脑卒中组、模型组、氟西汀组、颐脑解郁方组,每组12只。正常组不干预,其他4组复制局灶脑缺血模型,除脑卒中组外复制大鼠脑卒中后抑郁模型。造模结束后第1天分别开始灌胃双蒸水、氟西汀、颐脑解郁方共6周。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测定脑前皮质、海马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及其代谢物5-羟基吲哚乙酸含量。结果: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在大脑前皮质中:①5-羟色胺含量:正常组[(512.78&;#177;73.00)ng/g]及脑卒中组[(484.05&;#177;55.92)ng/g]高于模型组[(375.93&;#177;86.35)ng/g],氟西汀组[(465.04&;#177;86.85)ng/g]和颐脑解郁方组[(459.41&;#177;68.24)ng/g]较模型组显著增加,但此两组间无差异。②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模型组[(368.59&;#177;84.24)ng/g]较正常组显著降低[(438.82&;#177;63.21)ng/g],颐脑解郁方组[(485.9l&;#177;58.98)ng/g]较模型组显著增加。③5-羟基吲哚乙酸含量:正常组[(615.68&;#177;65.01)ng/g]及脑卒中组[(600.67&;#177;41.17)ng/g]高于模型组[(501.78&;#177;82.88)ng/g],氟西汀组[(590.05&;#177;86.45)ng/g]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lt;0.05)。在脑海马组织中:①5-羟色胺含量:模型组[(167.97&;#177;36.71)ng/g]较正常组[(351.46&;#177;69.23)ng/g]和脑卒中组[(325.94&;#177;68.17)ng/g]显著降低,氟西汀组[(375.64&;#177;97.79)ng/g]和颐脑解郁方组[(248.73&;#177;58.99)ng/g]较模型组显著增加。②多巴胺含量:模型组[(18.49&;#177;5.17)ng/g]较正常组[(25.33&;#177;6.91)ng/g]显著降低,颐脑解郁方组[(27.94&;#177;7.22)ng/g]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lt;0.01)。③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模型组[(368.62&;#177;51.48)ng/g]较正常组[(664.88&;#177;62.63)ng/g]显著降低,颐脑解郁方组[(428.52&;#177;39.24)ng/g]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lt;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大鼠存在脑单胺神经递质含量的减少,中药颐脑解郁方可增加其中枢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含量。  相似文献   
149.
培氟沙星(Pefloxacin)是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基本结构的细菌旋转酶(局部异构酶Ⅱ)抑制剂。该药物抗菌谱广,抗菌活力强,体内分布广,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不需做过敏实验,是一种在临床中应用较广泛的抗菌消炎药物。  相似文献   
150.
通心络胶囊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制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属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证,亦用于气虚血瘀络阻型中风病。其与一些常用药合用可起到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