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抑郁动物模型脑内单胺神经递质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酪氨酸羟化酶的表达变化。分析脑出血后抑郁症的发生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4-02/2005-01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中心进行,健康Wistar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脑出血组、抑郁组、模型组,每组8只,正常组常规喂养;脑出血组仅进行脑出血手术,术后常规喂养;抑郁组正常饲养7d后,予21d的慢性应激;模型组先进行脑出血手术,术后常规喂养7d后。予20d的慢性应激。应激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出血后抑郁模型大鼠脑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酪氨酸羟化酶的表达改变。 结果:各组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1)脑内5-羟色胺阳性细胞的表达:模型组大鼠脑海马CA1、CA3、CA4、梨状皮质、扣带皮质、下丘脑内5-羟色胺阳性细胞表达减少,颜色浅淡,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脑出血组5-羟色胺阳性细胞在海马CA3、CA4、梨状皮质、扣带皮质、下丘脑数量表达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慢性应激抑郁组在海马CA1、CA3、梨状皮质、扣带皮质、下丘脑5-羟色胺阳性细胞表达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2)酪氨酸羟化酶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表达:模型组、出血组、抑郁组下丘脑内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表达减少,颜色变浅,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脑出血组、抑郁组、模型组去甲肾上腺素阳性细胞在扣带皮质和下丘脑内颜色变浅,呈空泡样,较正常组明显减弱(P〈0.05)。 结论:脑出血后抑郁症模型大鼠脑内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和酪氨酸羟化酶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单胺递质的含量变化及补肾疏肝中药颐脑解郁方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2/2006-01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科研中心实验室完成。取雄性Wistar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即正常组、脑卒中组、脑卒中后抑郁模型组、氟西汀组、颐脑解郁方组,每组8只。正常组不干预,脑卒中组仅进行脑卒中手术,术后常规喂养;脑卒中后抑郁模型组、氟西汀组、颐脑解郁方组均进行脑卒中后抑郁模型制备,先进行脑卒中手术,术后常规喂养7d后,给予21d的慢性应激。造模结束后第1天开始,脑卒中组、脑卒中后抑郁模型组灌胃蒸馏水;颐脑解郁方组灌胃颐脑解郁方,剂量为9.92g/(kg·d);氟西汀组灌胃盐酸氟西汀,按照成人用量的7倍计算大鼠用量为2.33mg/(kg·d),共灌胃6周。给药结束后处死大鼠,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方法测定大脑前皮质、海马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含量。结果:4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各组大鼠的行为学表现:造模成功后,与正常组比较,脑卒中后抑郁模型组、氟西汀组、颐脑解郁方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理毛次数显著减少,毛色无光泽,蔗糖水摄入量下降,活动减少。给药6周后,氟西汀组、颐脑解郁方组大鼠的抑郁症状均有所改善。②各组大鼠大脑左侧前皮质单胺递质含量比较:脑卒中后抑郁模型组大鼠大脑左侧前皮质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0.01),氟西汀组、颐脑解郁方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显著高于脑卒中后抑郁模型组(P<0.05~0.01)。③各组大鼠大脑左侧海马单胺递质含量比较:脑卒中后抑郁模型组大鼠大脑左侧海马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0.01);颐脑解郁方组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高于脑卒中后抑郁模型组(P<0.05);氟西汀组5-羟色胺含量高于脑卒中后抑郁模型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存在脑内单胺神经递质含量的减少,中药颐脑解郁方可增加中枢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的含量,疗效与盐酸氟西汀相近。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总结肠造口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56例结肠造口术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miles术式)乙状结肠造口术49例,因直肠癌晚期行姑息性乙状结肠造口4例,降结肠、乙状结肠损伤行横结肠造口2例及乙状结肠造口1例。并发造口周围皮肤过敏3例,皮肤糜烂2例,造口周围疝1例。5例患者造口后3~5个月行造口还纳术。结论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造口袋,并进行心理疏导和饮食指导能促进结肠造口术后患者的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04.
侯秀娟 《家庭医学》2021,(12):22-23
痛风的原因要牢记 痛风是尿酸盐结晶在人体组织内异常沉积导致的疾病,可以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性肾病等.现代医学已经确认,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的根本原因,长期血尿酸增高还可以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对痛风一定要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5.
对近5年来细辛应用文献进行回顾总结。从细辛的应用指征、剂量、煎服法、炮制、配伍等对应用细辛的经验进行总结,为临床安全性应用提供参考。结果显示:细辛确有毒性,通过掌握应用指征、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及不同配伍等可起到减少毒性反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6.
在重订《灵枢·周痹》的基础上,根据复发性风湿症诊断标准及临床特点进行文献识别与中医病名探讨。认为以《金匮要略》为首的医家所述之历节风并非现代医学中的复发性风湿症,《妇人大全良方》中所载之历节与复发性风湿症临床特点较相似,但未描述其症状持续时间、发作缓解周期、未排除其他关节炎可能,不能完全等同于复发性风湿症。以《灵枢·周痹》《圣济总录》为首、以《增补内经拾遗方论》为首和以《医宗金鉴》为首的医家所述周痹等同于复发性风湿症的观点值得商榷。而以《灵枢·周痹》为首,《类经》《灵枢节注类篇》《医经原旨》《黄帝内经太素》《医宗金鉴》所描述的众痹,其此起彼伏、骤发骤缓、交替轮流发病的发作特点与复发性风湿症的游走性、急性、反复性发作的特点一致,可以等同于本病,本病当从众痹论治。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115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体检科行血尿酸检查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的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收集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血糖、血脂等体检资料,有效病例共5 844例,其中高尿酸血症1 156例,观察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结果: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体质分布占比为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平和质>特禀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在男性与女性高尿酸血症患者体质中占比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39岁及40~59岁高尿酸血症患者均以湿热质占比最高(P<0.05)。痰湿质、湿热质、性别、身体质量指数、饮酒史、脂肪肝、肌酐、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谷丙转氨酶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湿热质、痰湿质是高尿酸血症的高发体质类型,痰湿质、湿热质、性别、身体质量指数、饮酒史、脂肪肝、肌酐、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谷丙转...  相似文献   
108.
目的采用在体磁共振波谱技术(^1H—MRS)研究脑缺血后抑郁大鼠模型的脑内代谢变化及中药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去皮层血管结合孤养、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的方法复制脑缺血后抑郁大鼠模型,采用在体磁共振波谱技术,观察大鼠左侧海马的代谢变化及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结果脑缺血后抑郁大鼠脑裂明显扩大(P〈0.01);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大鼠脑裂宽度较模型组有所减小趋势。模型组大鼠海马区域NAA/Cr较正常组降低(P〈0.05);中药治疗组大鼠海马区域NAA/Cr与模型组相比有所增加(P〈0.05);西药对照组大鼠海马区域NAA/Cr低于正常组(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别无明显变化。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大鼠海马区域Cho/Cr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大鼠海马区域Cho/Cr变化不明显。结论脑缺血后抑郁大鼠存在脑萎缩,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和功能紊乱。中药颐脑解郁方具有保护和改善神经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无水乙醇治疗肝细胞癌早期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皮无水乙醇瘤内注射(PEI)治疗137例肝细胞癌患者(156个肿块,肿块直径1.4-5.0 cm),于PEI疗程结束后1wk,采用二维声像图(2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检查技术,以2D的特定改变、CDFI及CDE血流信号显示的有无作为评价PEI早期疗效的观察指标,并行组织学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2D,CDFI,CDE评价PEI治疗后肿瘤的灭活情况,其敏感性分别为:33.3%,50.0%,77.8%,准确性分别为:71.2%,78.8%,90.4%,Kappa值分别为:0.278(P<0.05),0.486(P<0.01),0.779(P<0.01).结论:2D,CDFI,CDE动态监控PEI治疗过程对指导治疗意义重大,CDFI,CDE评价PEI早期疗效结果客观可靠,CDE可以敏感而直观的显示PEI治疗后肿瘤周边及内部残存的血流信号,对指导PEI治疗时机及靶目标的选择以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以干燥综合征(SS)模型小鼠颌下腺细胞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表达为靶点,探讨活血解毒润燥方对SS模型小鼠颌下腺组织形态、细胞凋亡、腺体功能的影响及其干预机制。方法 实验选取雌性BALB/c57小鼠为正常组,自发性雌性非肥胖型糖尿病(NOD/Ltj)小鼠为SS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白芍总苷胶囊组(0.234 g·kg-1)和活血解毒润燥方低、中、高剂量(15.6,31.2,62.4 g·kg-1)组,每组15只。药物干预8周后,观察各组小鼠颌下腺形态、功能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表达的改变,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IHC),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细胞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唾液流量及颌下腺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颌下腺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urviv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IHC结果显示,Survivin表达显著降低(P<0.01),RT-PCR结果显示,Survivin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解毒润燥方各剂量组和白芍总苷胶囊组小鼠唾液流量及颌下腺指数均明显增高(P<0.05),颌下腺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降低(P<0.05),IHC结果显示,Survivin表达显著升高(P<0.01),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显示,活血解毒润燥方高剂量组与白芍总苷胶囊组Survivin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活血解毒润燥方可以改善SS模型小鼠颌下腺腺泡的分泌功能,提高其颌下腺指数,增加SS模型鼠的唾液分泌量;其作用机制与上调SS模型鼠颌下腺细胞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