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8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总结肠造口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56例结肠造口术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miles术式)乙状结肠造口术49例,因直肠癌晚期行姑息性乙状结肠造口4例,降结肠、乙状结肠损伤行横结肠造口2例及乙状结肠造口1例。并发造口周围皮肤过敏3例,皮肤糜烂2例,造口周围疝1例。5例患者造口后3~5个月行造口还纳术。结论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造口袋,并进行心理疏导和饮食指导能促进结肠造口术后患者的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02.
侯秀娟 《家庭医学》2021,(12):22-23
痛风的原因要牢记 痛风是尿酸盐结晶在人体组织内异常沉积导致的疾病,可以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性肾病等.现代医学已经确认,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的根本原因,长期血尿酸增高还可以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对痛风一定要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3.
对近5年来细辛应用文献进行回顾总结。从细辛的应用指征、剂量、煎服法、炮制、配伍等对应用细辛的经验进行总结,为临床安全性应用提供参考。结果显示:细辛确有毒性,通过掌握应用指征、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及不同配伍等可起到减少毒性反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4.
在重订《灵枢·周痹》的基础上,根据复发性风湿症诊断标准及临床特点进行文献识别与中医病名探讨。认为以《金匮要略》为首的医家所述之历节风并非现代医学中的复发性风湿症,《妇人大全良方》中所载之历节与复发性风湿症临床特点较相似,但未描述其症状持续时间、发作缓解周期、未排除其他关节炎可能,不能完全等同于复发性风湿症。以《灵枢·周痹》《圣济总录》为首、以《增补内经拾遗方论》为首和以《医宗金鉴》为首的医家所述周痹等同于复发性风湿症的观点值得商榷。而以《灵枢·周痹》为首,《类经》《灵枢节注类篇》《医经原旨》《黄帝内经太素》《医宗金鉴》所描述的众痹,其此起彼伏、骤发骤缓、交替轮流发病的发作特点与复发性风湿症的游走性、急性、反复性发作的特点一致,可以等同于本病,本病当从众痹论治。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115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体检科行血尿酸检查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的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收集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血糖、血脂等体检资料,有效病例共5 844例,其中高尿酸血症1 156例,观察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结果: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体质分布占比为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平和质>特禀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在男性与女性高尿酸血症患者体质中占比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39岁及40~59岁高尿酸血症患者均以湿热质占比最高(P<0.05)。痰湿质、湿热质、性别、身体质量指数、饮酒史、脂肪肝、肌酐、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谷丙转氨酶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湿热质、痰湿质是高尿酸血症的高发体质类型,痰湿质、湿热质、性别、身体质量指数、饮酒史、脂肪肝、肌酐、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谷丙转...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无水乙醇治疗肝细胞癌早期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皮无水乙醇瘤内注射(PEI)治疗137例肝细胞癌患者(156个肿块,肿块直径1.4-5.0 cm),于PEI疗程结束后1wk,采用二维声像图(2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检查技术,以2D的特定改变、CDFI及CDE血流信号显示的有无作为评价PEI早期疗效的观察指标,并行组织学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2D,CDFI,CDE评价PEI治疗后肿瘤的灭活情况,其敏感性分别为:33.3%,50.0%,77.8%,准确性分别为:71.2%,78.8%,90.4%,Kappa值分别为:0.278(P<0.05),0.486(P<0.01),0.779(P<0.01).结论:2D,CDFI,CDE动态监控PEI治疗过程对指导治疗意义重大,CDFI,CDE评价PEI早期疗效结果客观可靠,CDE可以敏感而直观的显示PEI治疗后肿瘤周边及内部残存的血流信号,对指导PEI治疗时机及靶目标的选择以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7.
目的采用在体磁共振波谱技术(^1H—MRS)研究脑缺血后抑郁大鼠模型的脑内代谢变化及中药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去皮层血管结合孤养、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的方法复制脑缺血后抑郁大鼠模型,采用在体磁共振波谱技术,观察大鼠左侧海马的代谢变化及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结果脑缺血后抑郁大鼠脑裂明显扩大(P〈0.01);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大鼠脑裂宽度较模型组有所减小趋势。模型组大鼠海马区域NAA/Cr较正常组降低(P〈0.05);中药治疗组大鼠海马区域NAA/Cr与模型组相比有所增加(P〈0.05);西药对照组大鼠海马区域NAA/Cr低于正常组(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别无明显变化。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大鼠海马区域Cho/Cr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大鼠海马区域Cho/Cr变化不明显。结论脑缺血后抑郁大鼠存在脑萎缩,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和功能紊乱。中药颐脑解郁方具有保护和改善神经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温经通络法对CIA大鼠关节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及其受体VEGFR-1mRNA、VEGFR-2mRNA、VEGFR-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CIA大鼠模型,正常组、模型组各30只蒸馏水灌胃,对照组30只雷公藤多苷灌胃,大、中、小剂量组各30只分别用芍甘附子汤加味0.708、1.42、2.83g/kg体重灌胃,采用realtimePCR法检测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VEGFmRNA及其受体VEGFR-1mRNA、VEGFR-2mRNA、VEGFR-3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结果模型组VEGF、VEGFR-1、VEGFR-2、VEGFR-3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明显增高,治疗大、中、小剂量组和对照组VEGF、VEGFR.1、VEGFR-2、VEGFR-3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明显下降。结论温经通络法对CIA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及其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加味芍甘附子汤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rotein kinase, PI3K/Akt)信号通路控制炎症反应,进而延缓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进展的机制。方法 选用清洁级雌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雷公藤组[雷公藤多苷6.25 mg/(kg·d)]、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加味芍甘附子汤17.70 g/(kg·d)、8.85 g/(kg·d)、4.43 g/(kg·d)],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五组建立关节炎寒证模型。造模成功后,除空白组、模型组外,其余各组连续4周给与相应药物灌胃治疗。治疗后,观察肺组织病理状态,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PI3K、Akt、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结构大面积破坏,肺泡结构塌陷,肺泡间隙充血水肿,肺泡壁增厚,出现大量纤维瘢痕。与模型组相比,中药中、大剂量组及雷公藤组肺泡结构较为清晰,伴有轻微炎症反应及少量纤维增生。肺泡炎评分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组炎症反应有明...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方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干预作用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甲氨蝶呤片12.5mg每周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通络方,每日1次,共8周。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病进行有效性评价;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为86.60%、80.00%,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VEGF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活血通络法可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