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报道在在IBM—PC/XT微型计算机上开发的心率变异(HRV)功率谱测量系统技术,用于无创伤性定量测量心脏植物性神经的活动。系统软件采用菜单方式设计,用8088汇编语言和FORTRAN语言编写。系统在程控下,通过对连续心电信号(ECG)的R—R间期采样计数,并利用傅利叶变换的数字技术,计算出心率变异的时域和频域参数。  相似文献   
72.
为掌握我站儿童系统管理的具体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制定管理措施,提高服务质量,作者将于2000年1月-2003年1月出生并在我站儿童保健门诊建卡立档的2356名儿童的系统管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3.
抑郁症与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产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检测抑郁症患血浆中单胺递质代谢产物在抗抑郁治疗前后的差异,探讨抑郁症及抗抑郁治疗与血浆中单胺递质代谢产物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0例抑郁症患治疗前后血浆中单胺递质代谢产物的浓度进行测定,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症患的临床疗效。结果 抑郁症患血浆中单胺递质代谢产物5-HIAA、MHPG、HVA的浓度均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过4周住院治疗显效,HAMD分显下降,患血浆中5-HIAA、MHPG含量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有显差异,P<0.05;但HVA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外周的单胺递质代谢产物可反映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状态,血浆中单胺递质的变化可作为抑郁症及疗效评定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4.
马海峰  王晓慧  梁超楠  尹燕  侯刚  王秋月   《四川医学》2021,42(5):463-467
目的探讨高分辨CT(HRCT)肺气肿定量分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随访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行HRCT检查及肺功能检查,应用相关软件处理全肺容积、肺气肿体积,并计算既定阈值下(-950HU、-910HU)低衰减区域比例(LAA%),完成CAT评分表、SGRQ问卷,及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MRC)呼吸困难量表,测量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及BMI,计算BODE指数。结果共46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纳入本研究,吸气相(-950HU)LAA%与FEV1%预计值、FEVl/FVC呈负相关,与RV、RV/TLC呈正相关;呼气相(-950HU)LAA%与FEVl/FVC呈负相关,与RV和RV/TLC呈正相关;吸气相(-910HU)LAA%与FEVl/FVC呈负相关,与RV、RV/TLC呈正相关;呼气相(-910HU)LAA%与FEVl/FVC呈负相关,与RV和RV/TLC呈正相关;呼吸双相(-950HU、-910HU)LAA%与BODE指数均成正相关。结论 HRCT肺气肿定量分析LAA%与患者FEV1%预计值及BODE指数等反应疾病严重程度指标相关,其可以作为评估慢阻肺病情严重度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5.
,背景抑郁症的单胺假说已得到很多研究证明,但是郁症患者血浆中单胺递质代谢产物与抗抑郁治疗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报道.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抑郁症患者血浆中单胺递质代谢产物的差异,以及抗抑郁治疗与抑郁患者血浆中单胺递质代谢产物水平的相关性.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单位南京医科大学脑科研究所和精神科.对象抑郁症组(n=40)为南京脑科医院住院抑郁症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17.对照组(n=20)为南京市中心血站健康志愿献血者.干预抑郁症组均用抗抑郁药治疗4周氟西汀[20 mg/d,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类];帕罗西汀(20 mg/d,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类);万拉法新[20~100 mg/d,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双重摄取抑制剂类],氟伏沙明(50~100 mg/d,去甲肾上腺素双重摄取抑制剂类).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单胺递质代谢产物水平进行测定,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观察指标抑郁症患者血浆中单胺递质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3-甲基-4-羟基苯乙二醇、高香草酸的水平.结果抑郁症患者治疗前血浆中5-羟吲哚乙酸、3-甲基-4-羟基苯乙二醇、高香草酸的水平[(20.3±14.6),(124.8±103.6),(54.7±32.1)μg/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39.5±28.4),(334.5±107.3),(88.5±37.2)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治疗的抑郁症患者,5-羟吲哚乙酸含量[(37.1±21.9)μg/L]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3-甲基-4-羟基苯乙二醇和高香草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去甲肾上腺素双重摄取抑制剂治疗后,血浆中5-羟吲哚乙酸,3-甲基-4-羟基苯乙二醇含量[(35.4±25.2),(291.2±120.4)μg/L]均比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香草酸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外周的单胺递质代谢产物可反映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状态,血浆中单胺类递质的变化可作为抑郁症疗效评定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6.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髓样树突状细胞进行功能分析。方法:实验于2005-01/2006-07在泰山医学院完成。①髓样树突状细胞来源于2005-07/12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科收治的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21~42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为HBsAg( )、HbeAg( )、HbcAb( ),乙型肝炎病毒DNA均为阳性,3个月内均未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诊断参照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甲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等病毒重叠感染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②以14例健康供血员的髓样树突状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男8例,女6例,年龄21~36岁。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供血员各取外周血20mL,肝素抗凝,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去除红细胞和粒细胞,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诱导培养其分化发育为髓样树突状细胞,锥虫篮染色检测细胞活力并进行细胞计数。④收集培养第10天的1×109L-1髓样树突状细胞,离心管中分别加入荧光标记抗体HLA-DR-FITC和CD86-FITC,终浓度为5mg/L,4℃标记45min,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表型。⑤取培养第7天的1×109L-1髓样树突状细胞,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的胎牛血清、50μg/L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μg/L白细胞介素4、1U/L肿瘤坏死因子α的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24h后收集培养上清,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与白细胞介素12的含量。⑥培养第10天的髓样树突状细胞以30Gyγ放射线灭活后,每孔分别按髓样树突状细胞:T细胞=1∶40,1∶20,1∶10,1∶5加入到已含有纯化T细胞的96孔板中,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髓样树突状细胞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结果:①髓样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及生成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10d时,呈典型的髓样树突状细胞,低密度,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有丰富的伸长毛刺,悬浮不贴壁,与正常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的髓样树突状细胞形态学无明显区别。锥虫篮染色结果显示两组髓样树突状细胞活力均大于9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髓样树突状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3.4±0.3)×109L-1,(5.2±0.3)×109L-1,t=17.2183,P<0.01]。②髓样树突状细胞表型分析及细胞因子含量变化:与正常人群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髓样树突状细胞表面CD86和HLA-DR分子表达率均明显降低(t=5.4351~8.7062,P均<0.01);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2的含量明显降低(t=13.7208,P<0.01),白细胞介素10的含量无明显变化。③混合淋巴细胞效应:在髓样树突状细胞:T细胞=1∶5,1∶10,1∶20,1∶40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髓样树突状细胞激活T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群(t=17.7096~28.0225,P均<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髓样树突状细胞数目减少、功能降低,可能是导致机体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生免疫耐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7.
患者男,48岁,银行职员,因“失眠、腹胀、食欲差”于2006年9月1日来院就诊。该患者饮酒15年,每日400ml,不吸烟。既往身体健康。家庭成员健康,无传染病及遗传病史可查。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肺部CT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南昌市第九医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80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肺部CT扫描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肺部表现为多节段性斑片状影,占18.75%,其中3例呈棉花团样;22例表现为局部小片状影,占27.50%;5例表现为细网格状磨玻璃样改变,占6.25%;2例表现为两肺多发小环状影改变,占2.50%;35例合并少-中量胸水,占43.75%;其他伴发病11例,包括肺结核、纵膈占位病变、转移瘤等,占13.75%.结论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高,CT影像表现多样,以肺泡及间质渗出和水肿等炎性改变为主,但缺乏特征性,早期对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肺部CT扫描,有利于发现普通胸片难以发现的病灶,对其综合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9.
目的了解肺功能Ⅱ级及以上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运动性低氧(EID)的发生情况,评价EID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BODE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肺功能Ⅱ级及以上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6分钟步行试验(6MW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及BODE评分。根据6MWT中有无EID分为伴EID组和无EID组,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BODE指数等指标,评估发生EID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肺功能Ⅱ级及以上稳定期COPD患者52例,平均年龄为(63±8)岁。EID的发生率为40.1%(21/52),其中肺功能Ⅱ级患者的EID发生率为18.2%(4/22);肺功能Ⅲ级患者的EID发生率为54.5%(12/22);肺功能Ⅳ级患者的EID发生率为62.5%(5/8);肺功能Ⅳ级患者EID发生率最高,与其他肺功能等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EID的COPD患者与不伴EID的COPD患者相比较,二者在年龄、体质指数(BMI)、深吸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IC%pre)、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得分、基线血氧饱和度(SPO2)、SGRQ总分、SGRQ呼吸症状评分、SGRQ疾病影响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6分钟步行距离(6MWD)、6MWT中SPO2最低值、BODE指数和SGRQ活动受限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FEV1%pre(r=-0.329)、6MWD(r=-0.655)、SGRQ活动受限评分(r=0.328)、SPO2最低值(r=-0.445)、BODE指数(r=0.290)与EID发生具有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6MWD<350 m为EID的危险因素〔OR=18.77,95%CI(2.13,165.45),P=0.008〕。结论 EID的发生率随肺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高,伴有EID的COPD患者的6MWD、BODE指数、SGRQ活动受限评分更差。6MWD<350 m可作为EID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0.
黑色素瘤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皮肤、眼部的高度恶性肿瘤,其他部位少见.本文收集6 例原发性消化道黑色素瘤并复习文献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6 例中男2 例,女4 例,年龄49 ~63 岁,平均57.5 岁.食管2 例,以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胃镜见食管中下段4 ~8 cm 长的息肉或菜花样肿物,阻塞管腔,表面广泛坏死.CT 示食管旁淋巴结肿大,1 例伴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左肺下叶及肝左叶多发性小结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