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筛选抗幽门螺杆菌的中药,研制抗口腔幽门螺杆菌的中药漱口液,以减少幽门螺杆菌在口腔的聚积,预防及辅助治疗胃肠道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方法筛选对幽门螺杆菌有抑制作用的单味中药,根据中药特性组成由黄连、黄芩、黄柏、大黄、厚朴和黄连、黄柏构成的两个中药漱口液配方。运用纸片扩散法、打孔法及琼脂稀释法测定两个中药漱口液配方及其组成的各个单味药的抑菌作用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琼脂稀释法的抑菌试验中由黄连、黄柏组成的二号方漱口液抑菌浓度最小,抑菌作用最强;由黄连、黄柏组成的二号方漱口液在纸片扩散法和打孔法的抑菌试验中抑菌效果最好(P<0.05)。结论黄连和黄柏组成的复方抑菌作用最强,抗口腔幽门螺杆菌的漱口液初步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12.
HSV-tK与IL-2基因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和白细胞介素-2基因(IL-2)联合杀伤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效果.方法:采用腺病毒介导的HSV-tK基因和IL-2基因联合转染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基因表达;采用四唑盐比色(MTT))法测定tK与IL-2基因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采用光镜观察基因治疗后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单独转染HSV-tK/GCV及IL-2基因5天后,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37.7%和66.0%:联合转染5天后,细胞的存活率降至21.5%,与前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SV-tK和IL-2基因联合使用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的杀伤作用高于上述基因单独使用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级和2016级口腔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n=81)和对照组(n=89)。试验组采用微信平台辅助显微镜实验教学,对照组采用显微镜实验教学。通过期末切片考试成绩评价教学效果,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切片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大部分学生喜欢此教学方式。结论:微信平台辅助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ganciclovir,HSV-TK/GCV)与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基因联合应用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的抑制和杀伤作用。方法将0.2 ml细胞浓度为2×107/ml的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株(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cell line withhigh tendency of lung metastasis,ACC-M)的细胞悬液接种于20只裸鼠皮下,建立涎腺腺样囊性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将20只荷瘤裸鼠分为A组:HSV-TK/GCV和IL-2联合基因治疗组(TK(IL-2组);B组:HSV-TK/GCV组(TK组);C组:空病毒组(EGFP组);D组:ACC-M组;每组5只。分别于瘤体内注射TK(IL-2;TK;EGFP和无菌生理盐水。注射48小时后,对A、B、C组裸鼠每日腹腔注射GCV,D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连续10天。最后一次给药后第二天处死裸鼠,观察各组裸鼠的肿瘤体积和瘤重的变化,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对移植瘤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瘤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A组和B组中,ACC-M的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治疗后体积数减少,与ACC-M组比较差别有极显著性(P〈0.01)。A组和B组抑瘤率分别为91%和76%;光镜下观察A组和B组均出现了明显的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A组和B组有明显的凋亡峰出现,凋亡率分别为30.55±0.23和13.53±0.32;C组凋亡率为10.07±0.31,D组凋亡率为8.34±0.41%。除C、D组之间差别无明显性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别均有极显著性(P〈0.01)。A组和B组的细胞S期比例明显增加,G2/M期比例明显降低。结论 HSV-TK/GCV联合IL-2基因对ACC-M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抑瘤效果优于单独应用HSV-TK/GCV系统。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28岁,已婚,自述近1月来无明显诱因感咽痛伴咽干、发热、咳嗽、有痰、吞咽困难,无呼吸困难,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咽炎”、“化脓性扁桃体炎”,静脉给先锋霉素7d(剂量不详),并口服“阿莫西林”7d,体温降至正常,但咽痛等症状改善不明显,后改服用中药制剂,用药8d,咽痛仍无明显减轻,且咽痛及吞咽困难呈渐进性加重;后到我院就诊。患者既往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标准预防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工作,医院感染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接触性传播主要是通过侵人性检查和治疗,以及患者或医护人员的手使细菌移位而导致感染。标准预防在发达国家已得到较好的推广,依从性也较高。我国护士自我保护意识相对淡薄尽管标准预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在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标准预防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双向保护意识,如何促使医务人员更有效地执行标准预防,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流式细胞学DNA分析在良、恶性涎腺多形性腺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学 DNA分析 (FCM)对良、恶性涎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5 0例良性涎腺多形性腺瘤、18例恶性涎腺多形性腺瘤和 10例正常涎腺石蜡包埋组织的 DNA倍体及细胞增殖活性 ,分析其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正常涎腺组织 DNA皆为二倍体 ;良性涎腺多形性腺瘤 DNA二倍体率为 84 % (42例 ) ,异倍体率 16 % (8例 ) ;恶性涎腺多形性腺瘤分别为 6 1% (11例 )、39% (7例 ) ,与良性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FCM诊断良、恶性涎腺多形性腺瘤具有一定价值 ,其应用应与形态学检查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肿瘤间质成纤维细胞(TSF)对体外培养唾液腺多形性腺瘤(SPA)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唾液腺多形性腺瘤细胞(SPAC)、TSF和瘤旁正常成纤维细胞(NF),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选取对数期TSF、NF制备条件培养液,培养SPAC并命名为TSF-SPAC组和NF-SPAC组,单纯培养SPAC作为对照组(SPAC组)。采用MTT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3组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量。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波形蛋白(Vimentin)在TSF和NF中为阳性,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在NF中为阴性,在TSF中为弱阳性。MTT结果显示:TSF-SPAC组细胞增殖与NF-SPAC组和SPA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SPAC组与SPAC组的细胞增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和迁移实验显示:3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鼻出血为耳鼻喉科常见多发病之一 ,而且无明显季节性 ,尤以Little区出血较多见 ,选择有效、迅速、操作简单的治疗方法 ,对减轻患者痛苦和减少并发症十分重要。笔者自 1999年以来对 5 0例鼻Little区出血的门诊病例采用微波治疗仪进行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5 0例 ,年龄 5~6 0岁 ,鼻出血时间 1~ 30d ,反复出血 3~10次 ,所有患者治疗前进行血常规检查 ,排除血液病及其它凝血功能障碍。1.2 治疗方法 使用YWT 2A医用微波治疗仪 (南京康发微波能应用研究所生产 ) ,患者取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