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55篇
  免费   835篇
  国内免费   438篇
耳鼻咽喉   91篇
儿科学   284篇
妇产科学   181篇
基础医学   859篇
口腔科学   306篇
临床医学   1988篇
内科学   1054篇
皮肤病学   118篇
神经病学   484篇
特种医学   6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304篇
综合类   3853篇
预防医学   1699篇
眼科学   147篇
药学   1616篇
  14篇
中国医学   1395篇
肿瘤学   435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301篇
  2022年   332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287篇
  2019年   318篇
  2018年   346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690篇
  2013年   638篇
  2012年   736篇
  2011年   853篇
  2010年   814篇
  2009年   847篇
  2008年   824篇
  2007年   781篇
  2006年   835篇
  2005年   817篇
  2004年   669篇
  2003年   661篇
  2002年   571篇
  2001年   598篇
  2000年   471篇
  1999年   395篇
  1998年   288篇
  1997年   296篇
  1996年   252篇
  1995年   229篇
  1994年   206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193篇
  1991年   190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40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8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是大部分医学院校教育的薄弱环节 ,作者认为应该在每门专业课中加强专业英语的教学。本文从局部解剖学教学的角度 ,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包括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认识和学习动力、结合公共英语、构词法的教学、加强预习复习、启发式教学等 ,来提高局部解剖学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2.
将整个骨肿瘤制成组织大切片,通过光镜观察和图像分析,对10例侵袭性骨肿瘤的骨质破坏机制进行研究,其中骨肉瘤2例,纤维肉瘤3例,骨巨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淋巴瘤、骨髓瘤和骨旁骨肉瘤各1例。结果表明:肿瘤中心区的骨质破坏程度明显高于肿瘤边缘区和外围区,同时未见到破骨细胞被激活致溶骨增强的现象,这些都支持侵袭性骨肿瘤的骨质破坏机制,主要是肿瘤细胞直接溶骨的学说。根据我们的观察,骨肿瘤组织破坏骨质有三种方式:(1)肿瘤细胞与骨质直接接触,溶解骨质。(2)肿瘤组织侵入哈氏管,引起管腔扩大,管壁破坏。(3)肿瘤组织直接压迫致骨皮质萎缩变薄,骨小粱变纤细。结果还表明:侵袭程度不同的骨肿瘤,其骨质破坏的主要方式也不同。侵袭性较高的骨肉瘤、纤维肉瘤和淋巴瘤,其肿瘤中心区和边缘区的哈氏管内较多见肿瘤组织的浸润,提示这些肿瘤可能首先通过哈氏管进行扩散的;侵袭性较低的骨巨细胞瘤和软骨母细胞瘤则未见到这种现象,而以局部骨质破坏和压迫萎缩为主;骨旁骨肉瘤虽然也出现哈氏管浸润,但管壁的破坏程度明显比骨肉瘤轻。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其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葫芦素BE对涎腺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用四唑盐显色法(MTT法)检测人腺样食性癌(ACC-M)和粘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系对葫芦素BE的敏感性实验。结果 葫芦素BE对两种腺癌细胞系均有较高的相对抗肿瘤活性(RAA值分别为345、148)。结论 实验结果为葫芦素BE治疗涎腺腺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 85例HIE患儿分别在生后 1周内、2周~ 2个月、3~ 6个月、1~ 1 5岁进行CT检查 ;同时在生后12~ 14d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在 1~ 1 5岁测定发育商判断预后。结果 生后 1周内CT结果分度为重度者预后不良率为 4 0 9% (9/ 2 2 ) ,为中度者预后不良率为 5 7% (3/ 5 2 ) ;2个月时CT随访结果异常者预后不良率为 6 0 0 % (6 / 10 ) ;CT结果中度且 12~ 14d的NBNA评分≥ 35分与 <35分者的预后差异无显著性 ,CT结果重度且 12~ 14d的NBNA评分 <35分者有 72 7% (8/ 11)预后不良。结论 生后 1周内CT分度及生后 1个月左右随访结果 ,同时结合临床、生后 12~ 14dNBNA评分对判断HIE患儿的预后、制定治疗方案及疗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内皮素在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内皮素在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涂响安余明年谢佛龙赵志毅冯家骅何炳辉彭轼平用放射免疫方法(RIA)检测大鼠左肾动脉夹闭60分钟致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ARRI)模型其血浆和肾组织内皮素(ET)水平变化,以探讨ET在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急性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应用普通电极导管,在急诊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患者21例,急诊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方法及疗效.结果 21例均获成功,18例患者心率恢复正常,效果可靠.结论 急诊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具有迅速、有效、简单、易行的特点,抢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57.
嗜肺军团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嗜肺军团菌基因组DNA的种特异性DNA片段序列,合成一对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经琼脂糖凝胶电泳、EB染色结果表明,一条870bp的核苷酸区带为嗜肺军团菌1~14血清型菌株所共有。PCR检测水中军团菌,其敏感性为350cfu/ml,而用同位素标记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其敏感性为43cfu/ml。PCR检测人工感染嗜肺军团菌的豚鼠组织标本,阳性率为83.3%,而细菌分离培养的阳性率仅为26.6%。在现场调查中,用PCR法初步验证了一起由Lp10引起的军团菌病爆发。上述结果表明,PCR法能快速、敏感、特异性检测嗜肺军团菌感染。  相似文献   
58.
妊高征性心脏病患者分娩时机及方式的选择(附14例临床分析)卢成秀,余云英435005湖北省黄石市五医院妇产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下简称好高征)性心脏病是孕产妇晚期严重并发症;,对母儿威胁很大.我院从1988年1月~1992年12月,共收治14例,占同...  相似文献   
59.
中国蚁王精及蚂蚁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珍  钱本余 《中成药》1992,14(12):15-15
用TLC法,在同一块薄层板上一次展开,同时鉴别人参及蚂蚁两种药材组分。对原药材蚂蚁的TLC色谱特征进行报道。本方法操作较简单,分离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