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王鹏  阚全程  余祖江 《广东医学》2007,28(2):183-184
目的 探讨头孢地嗪(CDZM)对正常小鼠外周血中CD3 ,CD4 ,CD8 及CD4 /CD8 的影响.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分设6组,对小鼠分别连续7 d注射胸腺肽(Thy)10 mg/kg、头孢地嗪(500,200,50 mg/kg)、头孢曲松500 mg/kg及生理盐水后,在第7,14,21天分别采集外周血,经流式细胞仪对小鼠外周血中CD3 ,CD4 ,CD8 ,CD4 /CD8 进行检测,观察头孢地嗪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CDZM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可明显地提高外周血CD4 /CD8 的比值,与Thy相比,CDZM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更为持久.结论 头孢地嗪可通过调整CD4 和CD8 之间的平衡,有效地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2.
133.
目的探讨黄疸型肝炎患者总胆红素水平的下降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78例各种病因所致伴有明显胆红素升高(总胆红素水平>100μmol/L)的黄疸型肝炎患者(排除恶性肿瘤)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例患者中途退出研究,给予保肝退黄等对症支持治疗,每隔1周复查胆红素水平,并统计每个患者入院时初始临床资料:年龄、性别、饮酒史、其他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因(甲肝、戊肝、乙肝等嗜肝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及部分病因不明肝损伤)、各种肝功能指标(ALT、AST、TB、DB、IB、ALB、PA、ALP、GGT、TBA、CHE)、凝血功能指标(INR、PTA)、肝纤维化评分或影像学资料(MRI、CT、彩色多普勒超声),肝硬化分级,有无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症。分别根据病因、肝硬化程度、感染、性别、饮酒史进行相应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研究病因、性别、感染、饮酒史、肝硬化程度在影响胆红素下降过程中是否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并将有意义的单因素进一步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将上述各种预测因素作为自变量,以rate作为因变量Y构建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为:Y=0.025X_1-4.215X_2+7.236X_3-4.358X_4。饮酒史、性别、感染、PTA是黄疸型肝炎患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速率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饮酒史、女性、感染是影响总胆红素水平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TA是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4.
正一、右肝区不适产生的病因1.肝炎的发作:是右侧季肋部的自发性疼痛,主要是急性肝炎或者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患者由于肝脏充血、肿胀、渗出和肝细胞坏死,肝包膜受到刺激神经后产生肿痛、钝痛或针刺样疼痛,体检时患者常诉有触压或叩击痛。2.慢性肝病或者肝硬化:药物或者毒物诱发的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脓肿、阿米巴肝病、肝癌等。  相似文献   
135.
136.
137.
目的探讨术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对肝细胞肝癌(HCC)切除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HCC患者。采用ROC曲线模型分析ALP最佳临界值。分析ALP与HCC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HCC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ROC模型确定血清ALP截断点为120 U/L,ALP>120 U/L为高表达组(50例),ALP≤120 U/L为低表达组(58例)。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HCC术后2年复发率分别为60.3%(35/58)、82.0%(41/50)。ALP高表达组HCC术后2年复发率高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LP>120 U/L和微血管浸润是HCC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ALP高表达组无瘤生存时间较低表达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血清ALP水平可有效预测HCC切除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21例HBV感染患者,包括15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6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健康对照54例,分为A组、B组、C组,收集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RDW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入院时A、B、C组RDW值分别为(18.02±2.10)%、(15.37±2.23)%、(13.06±1.25)%。A组、B组患者RDW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值在Child-Pugh分级中呈升高趋势,且RDW与Child-Pugh分级正相关(r=0.487,P<0.001)。结论 RDW可作为评估HBV感染者疾病严重程度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探讨氟苯达唑对肝癌Huh7细胞活力、迁移、侵袭、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Huh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氟苯达唑低、中、高浓度组,分别给予0、2、4、8μmol/L的氟苯达唑处理.采用CCK-8法观察处理24、48、72 h后的细胞活力,采用划痕实验观察处理24 h后的细胞迁移能力,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处理...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依次建立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D-氨基半乳糖(D-gal)急性肝损伤模型和氯化铵(NH4Cl)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探索肝衰竭中高血氨再次诱导肝细胞损伤机制.方法 (1)大鼠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建立:将雄性SD大鼠36只分为等渗盐水对照组(n=10),12h急性肝衰竭模型组(n=10),24h急性肝衰竭模型组(n=16);D-gal 400 mg/kg+脂多糖50μg/kg混合剂量给予各组大鼠腹腔注射,分别在给药后12h或24h处死各组大鼠.(2) NH4C1所致肝脏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将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3组:NH4Cl模型组(n=20),D-gal肝脏损伤组(n=10)和等渗盐水对照组(n=10);NH4C1模型组每8h给予NH4C1 10 ml/kg灌胃,急性D-gal肝脏损伤组则于大鼠腹腔每6d注射1次D-gal (800 mg/kg),对照组为等渗盐水10 ml/kg灌胃,30d后处死各组大鼠.(3)分别检测大鼠血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2);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比率(PT-A),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移酶(GGT);肝脏HE染色后观察病理变化和细胞凋亡指数;统计学分析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在大鼠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中,12h后出现转氨酶升高[ALT和AST分别为(1202.51±282.00) U/L和(1560.14±298.98) U/L],血氨随之升高[(165.9±23.6)μmol/L],24h检测ALT、AST和血氨分别为(774.40±207.65) U/L、(967.60±121.94)U/L和(143.4±18.1)μmol/L,与等渗盐水对照组比较,P值均<0.05.24h后转氨酶和血氨下降,但未发现AFP(除急性肝衰竭24h组外)、GGT变化;肝脏病理检查显示各组肝细胞出现片状弥漫性出血性坏死,淤血,并有灶状出血,伴随细胞凋亡指数逐渐上升.但在NH4C1所致急性肝脏损伤中,6h后即检测到血氨升高,ALT和AST同比增加,30d后检测血氨,ALT和AST进一步升高,但AFP,GGT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HE染色未见肝细胞明显变性、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无肝细胞再生或纤维组织增生.另外,30 d NH4Cl模型组和D-gal肝损伤组内肝组织均见较多的凋亡细胞,但D-gal肝损伤组可见明显炎性细胞侵润.除血氨外,其余检测指标与NH4C1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性肝衰竭模型中,血氨随着肝细胞坏死而升高,相同血氨浓度可以导致大鼠肝脏再次损伤,但这种损伤与D-gal诱导肝损伤明显不同:不是通过肝细胞坏死,炎症细胞侵润实现,而是可能通过细胞凋亡途径,抑制肝细胞再生,进一步导致肝细胞功能受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