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9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目前DKD的发病机制与防治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由于DKD是环境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多因素紊乱,目前众多研究尚未就其发病机制得出统一的结论.研究显示,槲皮素通过降低血糖、抗氧化应激、抗炎、抑制肾脏纤维化等机制,对肾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2.
余江毅教授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基于“治中焦如衡”理论,认为本病的核心病机为胃强脾弱、胃热脾虚、痰热互结。治疗上主张脾胃兼顾,清热化痰,调畅中焦气机,临证时基于黄连温胆汤进行加减,同时配合健康管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芪葵颗粒对糖尿病肾病(DKD)的疗效及对尿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DKD诊断标准的患者10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试验组52例。对照组常规控制血糖血压,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葵颗粒。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血压、血糖、血尿素氮、肌酐、24 h-UTP、尿CTGF和血清sICAM-1的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血压、血糖、血尿素氮、肌酐、24 h-UTP、尿CTGF和血清sICAM-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压、血糖、尿素氮、肌酐、24 h-UTP、尿CTGF和血清sICAM-1有所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更低(均P<0.05)。结论:常规降糖降压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芪葵颗粒可显著降低DKD患者的血压、血糖、血尿素氮、肌酐,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血清sICAM-1及尿CTGF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观察芪葵颗粒联合度拉糖肽对老年临床期糖尿病肾病(DKD)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临床期DKD病人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度拉糖肽注射液1.5 mg每周1次,皮下注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芪葵颗粒10 g, 3次/d,口服。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FPG、HbA1c)、血压(SBP、DBP)、血脂(TC、TG、LDL-C、HDL-C)、肾脏指标[血肌酐(S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TP)]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期间,试验组脱落5例,最终完成有效病例35例;对照组脱落4例,最终完成有效病例36例。治疗后,2组FPG、HbA1c、SBP、DBP、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Scr、UACR、24hUT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试验组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75.
俞露  王昕  滕士超  余江毅 《江苏医药》2012,38(11):1356-1357
例1,患者,男,76岁,因“全身浮肿10月余”入院.2008年1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全身轻度水肿,双下肢明显,未作特殊处理.5月因全身水肿加剧,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在我院肾科诊断为:桥本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给予左旋甲状腺素片100 μg每日1次,替代治疗及相应保肾利尿等处理,多次复查甲状腺功能好转,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100 U/ml.患者发病以来体重增加约10斤,记忆力明显下降,乏力明显.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60余年,曾服用强的松,停药已数年.既往多次查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长期应用养阴和络中药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2组均以西药基础治疗控制血糖、血压,治疗组加用养阴和络中药六味地黄丸和银杏叶片,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患者每月复诊1次,疗程24个月,观察治疗前、第12月,第24月血糖、血压、血脂以及A/C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第24月A/C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血糖、血压、血脂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长期应用养阴和络中药能够降低早期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7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阐释"阳化内风"的病机理论,总结叶天士治疗中风的用药规律。方法整理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风》治疗中风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对筛选出的52首处方进行分析,频次前5味的药物为茯苓、人参、枸杞子、石斛、天麻,挖掘出核心组合18个,候选新药队9个。结论阳升无制,动越成风。"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动变。"叶天士强调治肝为核心,滋阴养血熄风,培土生金制木,调气化痰通络,以潜镇肝阳,宁谧肝风,标本兼顾,治验独到。  相似文献   
78.
自由基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苏  余江毅 《临床内科杂志》2005,22(10):715-717
生物体内产生的自由基主要是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理状态下,其参与体内物质的生物合成、防御及解毒等多种作用.病理条件下则启动了氧化应激机制,对人体造成损伤.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氧自由基不但影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同样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中药膏方化痰散结膏口服治疗气郁痰阻型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气郁痰阻型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予调整情志、饮食、作息等干预措施,不使用任何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加用化痰散结膏口服,2组观察期均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干预前后中医证候总分、甲状腺结节个数、甲状腺结节最大直径、甲状腺功能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的变化情况,观察期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甲状腺结节最大直径缩小率以及中医证候疗效,治疗期间观察治疗组患者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7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32%(P<0.05)。观察期结束后2组患者甲状腺结节个数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甲状腺结节最大直径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甲状腺结节最大直径缩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内服健脾清化颗粒与外用温通散对糖尿病足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中药组20例予健脾清化颗粒口服及温通散熏洗足部,对照组20例予安慰剂,用法同前,共治疗16周,观察两组临床总疗效、糖代谢指标、足部感觉异常(VAS评分)、踝/肱比指数(ABI)及神经电生理检测的变化。结果: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36.8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中药组FPG、PPG均升高,对照相组FPG稍增加,两组HbA1C均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在改善肢端麻木感、疼痛感、冷感、感觉减退诸症和踝肱比指数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各条神经传导速度及诱发电位波幅均有所提高,对照组仅部分神经传导速度及诱发电位波幅有所改善,组间比较,仅腓肠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脾清化颗粒、温通散内外合治对糖尿病足早期患者疗效佳,是比较规范、有效的糖尿病足早期中医综合防治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