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7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铭  王海萍  余曙光 《针灸临床杂志》2005,21(7):54-55,i001
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是影响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不良因素,亦是中风康复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环节.综合近10年来针灸在治疗本病中的运用情况,发现针灸及其综合疗法对本病均有良好的疗效;并指出针灸治疗本病研究方法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2.
《实验针灸学》是运用传统和现代科学方法技术,研究经络、腧穴、刺灸、针灸防治原理和规律的一门学科。目前该课程教学涵盖了本科、硕士及博士三个层次,由于层次不同,学生的具体需求不同,教学的重点和考核目标也就有其差别。我们教研室根据“因层次制宜”的教学理念,并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针对本科、硕士、博士三个不同阶段学生,开展不同层次实验针灸学的教学模式实践,尽可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现将我们在分层次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简述于后,供同道参考。一、本科层次以科研促进临床为目标目前的本科教学主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时具体情况,尊重教材进行教学。但相对而言,目前的实验针灸学教材内容广泛,涵盖面较广。因每一部分内容都是研究成果的集成,不仅涉及物理、化学、解剖、生理、病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本科课程中的内容,还包括神经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分子影像学等前沿学科内容。要想使本科学生全面掌握这些内容几乎不可能,而且也没有必要。实验针灸学相对于学生们已经学习过的传统针灸学来讲,是一门新的学科,是对传统针灸学内容的现代科学阐释(至少目前的教材内容是如此)。我们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他们熟悉实验针灸学的...  相似文献   
123.
研究型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最新教学模式,在发达国家广泛使用。我国运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实验针灸学》本科教学改革尚未引入研究型教学模式。我们的前期调查显示,学生迫切需要提高《实验针灸学》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为此,我们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做了如下相关工作实践。一、调整教学大纲,完成实践研究型《实验针灸学》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在《实验针灸学》研究型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首要的一步是对原来的《实验针灸学》教学大纲做了较大调整。经调整后的教学大纲不仅包括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的要求,还增加了对基本理论知识所涉及的实验方法、技术的掌握、熟悉、了解三层次要求,这为完成《实验针灸学》研究型教学目标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二、课堂教学重心从教室向实验室转移,保障《实验针灸学》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的顺利过渡我们实验针灸学过去的课堂教学除了20学时的实验教学在实验室外,44学时的教学均在教室。在研究型教学模式实践中,除了绪论、实验针灸方法的理论教学在教室,实验教学全部在实验室进行外,其余的教学均转移到实验室进行,保障了研究型教学实践的顺利过渡。三、课堂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融入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24.
电针激活老年痴呆大鼠海马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针能否激活老年痴呆大鼠海马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提高学习记忆能力。方法:实验于2003-04-25/05-30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时间生物实验室进行。取SD大鼠100只,先以迷宫测试筛选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电针组,每组15只;以穹隆-海马伞损伤进行老年痴呆造模,造模成功后,每组随机选取9只接受相应的处理:正常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接受与电针组相同方式和相同时间的抓取、固定;电针组穴位选取“百会”、“涌泉”、“太溪”、“血海”,电针频率20Hz,1次/d,30min/次;2嗽后,放免法分别测定每组大鼠海马组织细胞胞膜蛋白激酶C(protein C.PKC)、酪氨酸蛋白激酶(proteintyrosine kinase,PTK)含量。结果: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电针组PKC活性分别为(5.13&;#177;0.58),(4.92&;#177;0.93),(3.98&;#177;0.75),(5.05&;#177;0.83)nkat/g,其他3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4.182,P&;lt;0.01);4组PTK活性分别为(0.477&;#177;0.063),(0.476&;#177;0.014),(0.369&;#177;0.080),(0.468&;#177;0.1l0)nkat/g,模型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穹隆-海马伞损伤所致老年痴呆大鼠可能存在海马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抑制,电针能够激活低下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从而提高老年痴呆大鼠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25.
微RNA(microRNA,miRNA)是重要的基因调控因子,参与多种慢性疾病过程,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miRNA在IBS患者中存在差异表达,其靶向调节部分内脏感受器相关受体、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并对肠道稳态、肠道屏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在IBS患者内脏敏感性增高、肠道菌群失衡、肠黏膜屏障破坏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本文就miRNA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miRNA作为IBS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6.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国内外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研究与进展情况,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深入研究提供回顾性文献研究资料。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重庆维普数据库和清华期刊医药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段为1983-01/2004-07,检索内容为关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文章,英文检索词“endogenous,neural stem cell”,中文检索词“神经干细胞,内源性”。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初审,排除题目含“胚胎、骨髓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词文章。然后对剩余文献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中文253篇,排除题目含“胚胎、骨髓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文章后纳入25篇。收集到含“endogenous,neural stem cell”英文文献158篇,与来源有关6篇,帕金森病有关5篇.脑缺血有关8篇,痴呆有关4篇,脑损伤有关14篇,与脊髓损伤有关8篇:共计45篇英文文献被纳入。资料综合:将25篇中文文献和45篇英文文献纳入后再按照来源、活化相关以及疾病相关进一步综合。结果提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来源、活化因素以及通过自体移植和原位诱导两种方案在帕金森病、脑缺血、老年痴呆、脑损伤、脊髓损伤等疾病中的治疗运用结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无伦理学及发生免疫排斥的优点,应用前景乐观;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可通过外源信号分子和病变自身激活,促进分化因素除了神经营养因子外,中药、针灸疗法也显示出具有进一步促进作用,但被活化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能否发挥正常功能及其发挥功能的限度等方面,均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7.
目的:运用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查比较面神经颊支和颞支运动传导功能恢复的异同。 方法:2001—09/2003—07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绵阳市中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4个临床研究中心的贝尔麻痹患者480例,经过4周治疗,愿意接受并完成面神经颊支和颞支运动传导检查的患者分别有205、246例。其中,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的有69、83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加针灸治疗的有66、80例,采用针灸治疗的有70、83例。分别进行治疗前后以及患健侧面神经颊支和面神经颞支运动传导检查比较。结果:①患侧治疗后面神经颊支动作电位潜伏期明显缩短[(2.95&;#177;0.68),(3.08&;#177;0.69)ms,P〈0.05],治疗后动作电位波幅未见明显改善(P〉0.05)。②治疗后面神经颞支动作电位波幅明显增高[(518.85&;#177;496.57),(391.47&;#177;468.69)μV,P〈0.01],潜伏期无明显改善(P〉0.05)。 结论:贝尔麻痹患者患侧治疗后面经神经颊支动作电位潜伏期改善明显,动作电位波幅未见明显改善;治疗后面神经颞支动作电位波幅改善明显,而潜伏期无明显改善。面神经运动传导动作电位波幅是反映神经轴索变性的客观指标,贝尔麻痹治疗后面神经颊支轴索恢复不如颞支好,与临床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28.
21世纪以来,国内外灸法治疗胃肠疾病的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热度攀升,科技部2次立项的国家"973计划"灸法项目阐明了多项灸法关键科学问题,实现了灸法研究重大创新,推动灸法治疗胃肠疾病的临床实践,并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简述灸法治疗胃肠疾病的研究概况,并总结出灸法治疗胃肠疾病的效应机制研究主要围绕慢性萎缩...  相似文献   
129.
针灸治疗贝尔麻痹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采用多中心分层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针灸治疗贝尔麻痹的临床疗效,并与西药治疗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01—09/2003—07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附属第一医院、绵阳市中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4个中心的贝尔麻痹患者480例,随机分为3组:①基础组(n=161):采用强的松、VitB1,VitB12及地巴唑等基础治疗2~4周。②针灸组(n=160):采用毫针刺加灸,地仓、颊车、合谷、阳白、下关、翳风,合谷穴取双侧,其余均取患侧。毫针刺,留针30min。灸法在上述穴位上,遵穴悬灸5min,共灸30min,1次/d,周末休息2d,共治疗4周20次。⑨基础加针灸组:基础治疗+针灸。在比较时把病程(急性,非急性)和病情(轻度,重度)作为分层的两个因素进行分层随机。治疗前后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评价面神经功能,面部残疾指数量表评价与之相关的躯体残疾和社会心理变化;同时进行组和亚组的疗效分析。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439例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组内各亚组疗效比较:基础组急性轻度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比急性重度、非急性轻度和非急性重度好(P〈0.05,0.01);基础加针灸组急性轻度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比急性重度好(P〈0.05);针灸组急性轻度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比非急性重度好(P〈0.01)。②按病程和病情进行分层分析:轻度面神经麻痹无论急性还是亚急性3组疗效无差异(P〉0.05),重度神经麻痹无论急性还是亚急性基础加针灸组和针灸组的疗效比基础组好,针灸组最好(P〈0.05,0.01)。结论:对轻度贝尔麻痹而言,无论急性还是非急性,三种治疗方法都可以采用,而对重度贝尔麻痹,不管急性还是非急性针灸治疗的效果比医药治疗好。  相似文献   
130.
针刺对老年痴们认知功能及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针刺对老年痴只患者认知功能及自由基的影响。方法:选用四神聪、神门、太溪穴位,对8例诊断为老年痴呆轻、中度患者进行1个月的针灸治疗;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进行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价;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自由基(SOD、GSH、MDA)活性。结果:针刺对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影响有显著差异,P〈0.01;针刺对治疗前后3种自由基活性的影响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对老年痴呆认知功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