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7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连续制造模式在食品、化学等行业应用多年,极大地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其有绿色节能、智能化等特点,可提升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是未来药品生产的发展趋势。近些年已引起制药行业的广泛关注,但目前只有少量药品以连续制造模式生产获准上市。而连续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测十分重要,在线检测技术可快速分析待测性质,也可为设备间的工艺调控提供依据。本文总结近年来各制剂单元操作间使用近红外技术、拉曼光谱、微波传感等手段对原材料、中间产物及最终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进行检测的应用,描述了设备中检测位置对测量的影响,并简单介绍了不同连续制造产线构造及设备,以期对制药连续过程中进行在线检测技术应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2.
何雁  蓝三春  李桂梅 《新疆医学》2007,37(1):141-141
一、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72岁,主因“纳差、消瘦、乏力6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6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咽部异物感,纳差,外院诊断慢性咽炎。治愈出院。出院后,逐渐出现全身乏力,体重进行性减轻。于附属医院诊治,经舌根赘物活检为左侧舌根增殖型结核。给予口服药物。抗结核治疗10天,后市防疫站查PPD实验(-),痰培养未检查出结核杆菌,自行停止口服抗结核药物,在私人诊所给予口服中药治疗(诊断、药名不详),治疗后无明显好转。后逐渐出现夜间尿频,尿量少,未行任何检查及治疗。次日晨起出现呕吐1次,非喷射状呕吐,无发热、腹痛、呕血、黑便、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遂来我院诊治。查体:体温36.8℃脉搏87次份,呼吸20次/分,血压150/158mmHg。慢性病容,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心率87次/分,心率不齐。可闻及早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胃镜检查:1.慢性胃窦炎;2.十二指肠球炎。腹部B超: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大小正常、形态规则;肾脏:双肾大小正常,形态规则,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了解汉族与哈萨克族乙肝病毒(HBV)感染者血清学标志物与HBV-D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法检测HBV感染者血清学标志物,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结果 汉族及哈萨克族HBsAg(+)、HBeAg(+)、抗HBc(+)HBV血清学感染模式(俗称"大三阳")与其HBV-DNA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9.0%、96.9%,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汉族、哈萨克族HBsAg(+)、抗HBe(+)、抗HBc(+)HBV血清学感染模式(俗称"小三阳")与其HBV-DNA阳性符合率分别为19.1%、21.8%,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为研究哈萨克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否存在种族特异性和地域特异性提供资料,为该民族HBV感染者的实验室诊断和治疗补充内容.  相似文献   
114.
成人斯蒂尔病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雁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11):917-918
总结38例成人斯蒂尔病患者的护理经验,针对患者临床特点,实施不同而有效的护理对策,加强对药物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38例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症状均得到缓解。本病预后一般较好,但易复发,因此对出院患者应再次强调本病有关知识及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以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有效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5.
目前实验室检测HBV的技术手段很多,其中最常采用ELISA法检测HBV-M。HBV-M是HBV感染人体后,可在血清中检测到的抗原和抗体。此方法具有快速、价廉、简便等特点,不同的HBV-M模式可提示不同的临床意义,它与HBV感染、机体免疫应答和治疗效果等有关。但一般只是定性,不能很好地反映HBV的体内复制和传染情况。HBV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急性低压低氧暴露对大鼠大脑海马损伤、氧化应激以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常压常氧组(对照组)、模拟海拔4000 m组(4 km组)、模拟海拔6000 m组(6 km组)。比较各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学习与记忆测试成绩、海马神经元凋亡、海马组织中GSH、MDA含量和CAT、SOD的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低压低氧组大鼠Morris水迷宫测试成绩明显降低(P<0.05);急性低压低氧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SH含量、SOD和CAT活力均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急性低压低氧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高于常氧饲养组(P<0.01),以上改变均随海拔升高而更为明显。结论:急性低压低氧应激导致大鼠氧化应激系统失衡,而氧化应激反应直接导致海马神经元的细胞凋亡,并最终导致大鼠学习与记忆等认知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7.
目的:建立栀子药材中栀子苷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SB-C18柱,以甲醇-水(23∶77,V/V)为流动相,柱温3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0 nm。在此条件下,栀子苷可与样品中其他物质达到良好分离,进而对照标准曲线计算其含量。结果::所建立的方法线性范围可达2~10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2%、RSD为2.3%,5批栀子药材的栀子苷含量为0.910%~2.194%。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栀子苷检测方法,线性、稳定性、重现性及回收率均较为理想,可用于栀子药材及栀子苷分离纯化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8.
刺络拔罐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偏瘫肩痛26例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将56例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26例,采用刺络拔罐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对2组肩痛程度和频度,以及上肢Brunnstrom分级进行组间及自身前后对照.结果治疗后两组户痛程度和频度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达Ⅵ级以上的由15.4%提高到65.4%,高于对照组的56.7%.结论刺络拨罐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偏瘫肩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9.
下视丘胶质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下视丘胶质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发病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下视丘胶质瘤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0.5~39岁,平均9.2岁。48例患者中12例CT平扫,20例MRI平扫,28例MRI平扫和增强。结果48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颅高压及视神经受损的症状。CT平扫病变表现为鞍上分叶状肿块,多呈等、低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瘤内出血及钙化少见。MRI平扫,T1WI上多表现为等、低信号或等低混杂信号,T2WI上大多表现为高或等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可见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下视丘胶质瘤的影像及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在多数情况下可以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构建维C银翘片(VCYT)包衣过程中引湿率、衣膜厚度、包衣增重3个指标的定量预测模型,并实现终点判断。方法 采用漫反射方法采集4个批次VCYT包衣过程中的实时NIRS数据;滚移包衣法对VCYT进行包衣,从喷雾阶段开始,每间隔10 min从包衣机上的取样口进行取样,收集不同包衣时间上的样品共57批(约1 800片),将片剂包埋于熔化的石蜡中,纵向切开,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并使用Motic Images Advanced 3.2软件测量衣膜厚度(目标值38 μm),参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药物引湿性试验指导原则”测量样品引湿率(目标值3%),每批随机抽取3份样品(每份10片),称量并计算包衣增重(目标值4%);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构建3个包衣指标的定量模型,利用移动平均法对包衣指标的预测值平滑处理,并用于判断包衣终点。结果 引湿率、衣膜厚度、包衣增重的预测决定系数(Rp2)分别为0.933 4、0.932 6、0.965 9,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163 5%、1.870 9 μm、0.240 3%,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3.711 0、2.760 7、5.415 8。外部验证集结果显示,模型的实时预测值与实测值呈现了相同变化趋势,包衣终点能被准确预测(预测误差<7.32 min,相对误差<5.63%)。结论 NIRS模型预测能力良好,可用于VCYT包衣过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