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7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目的:研究中药浸膏粉的等温吸湿规律和吸湿热,考察浸膏粉在吸湿过程中的水分变化和能量变化。方法:选择大黄、当归、黄芪、菊花的浸膏粉为模型药,运用静态法获取4种浸膏粉在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吸湿数据,利用6种吸湿模型(GAB,BET,Henderson,Smith,Oswin,Halsey)进行拟合,通过非线性二次回归分析法对拟合的模型进行评价,使用G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等温吸湿热。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浸膏粉中多糖和寡糖含量作为分析吸湿规律的物质基础。结果:在6种吸附模型中,GAB模型拟合度最高(R2≥0.999 4),且单分子层含水量随浸膏粉中寡糖含量增加而增加。不同温度下,水分活度小于某一临界值时,平衡含水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而当活度达到一定值时,有1个交叉点,出现了平衡含水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反常现象,4种浸膏粉的交叉点对应水分活度分别0.75,0.65,0.68,0.62。各浸膏粉的吸湿热与水分含量关系密切且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结论:等温吸湿规律和吸湿热研究量化了中药浸膏粉对环境中水蒸气吸附能力的大小,还能描述吸湿过程中粉末的物理状态,较采用临界相对湿度研究浸膏粉的吸湿性更具创新性,为中药生产和贮藏过程中防潮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选取中药防潮辅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选十全大补方浸膏粉防潮辅料.方法 以吸湿性强的十全大补处方水提浸膏粉为对象,采用40℃、相对湿度为75%的条件,浸膏粉与13种辅料配伍,考察配伍后的吸湿百分率、外观、吸湿速度,将所得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最短距离聚类分析.结果 微晶纤维素用作辅料能降低浸膏粉的吸湿性,吸湿速度小,成型亦较理想,优于其它辅料,为十全大补浸膏粉首选辅料.结论 在中药防潮辅料筛选中聚类分析方法 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03.
对知识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平均寿命不断增长,知识型老年人也在人群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因此,对知识型老年患者应重视他们的心理特点,以护理程序制订身心合一的护理方案,以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4.
作者报道了52例经血管造影证实无动脉瘤存在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分析了出血部位的分布特点。CT检查发现,52例经血管造影检查证实无动脉瘤存在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部位均在脑干前方。常见部位为脚间池、桥前池,其次为一例环池、四叠体池和大脑纵裂后部;而外侧裂和大脑纵裂前部从不被血液充填,而且均无脑室内出血。4例MR检查发现血液可向下到延髓前方。作者认为,这种类型的脑池出血不同于动脉瘤破裂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的出血常见于大脑纵裂前部、外侧裂和脑室内。经两位神经放射学家用这一鉴别标准分析221例经过血管造影检查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CT扫描结果,仅1例经血管造影证实为基底动脉动脉瘤破裂的CT结果被这两位医生同时误诊为无动脉瘤存在的中脑周围出血。再次阅片,作者发现该患者的出血部位在鞍上池(包括脚间池和交叉  相似文献   
105.
作者分析了6例7个原发性滑车神经肿瘤的临床表现、神经解剖和MR影象。滑车神经核位于中脑下丘、导水管腹外侧。滑车神经核发出轴索形成一束,从后下围绕导水管,在前髓帆处交叉到下丘,滑车神经从中脑背侧出脑,围绕着大脑脚在环池内、小脑幕缘稍下方向前走行,离开后颅窝穿过硬脑膜沿斜坡上行,其鞍旁段位于硬膜内,沿海绵窦外侧壁走行,上方为动眼神经,下方为三叉神经。最后经眶上裂入眶。颅内原发、纯运动神经肿瘤非常罕见,尤其是滑车神经肿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这两种良性神经鞘瘤均发生于雪旺细胞。鉴别两者主要依据组织形态学表现。神经鞘瘤是最常  相似文献   
106.
本实验应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骨炎膏在加速创面修复过程中肉芽组织内某些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变化,以探讨该药的作用机理。材料和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6只,体重2.5~3.5kg。分为对照组,用凡士林软膏(3%雷佛奴尔配),外敷用药。实验组,用骨炎膏。其基本成分有:官粉、血余炭,当归、香油、猪油、猪皮等,外敷用药。创面制作与观察方法:动物在麻醉状态下,剪除背部兔毛,75%酒精消毒后,于脊柱两侧,距脊柱中  相似文献   
107.
脊椎硬膜内炎性病变的MR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研究了28例脊椎硬膜内炎性病变的MR影象,根据病变发生部位将病人分成两组。第一组12例,为髓外硬膜下炎性病变组,MR平扫显示脊髓硬膜下正常或无特异性改变,MR增强扫描可显示病灶及其部位。强化的结构很可能是脊膜。强化表现有三种。①围绕神经根和脊髓的线样强化。②脊髓或神经根表面的结节样强化。③厚的硬膜强化。MR增强扫描对髓外硬膜内区域病变的检出和病变定位敏感性很高,但不能确定感染的病因,亦无法与髓外硬膜内肿瘤鉴别。第二组16例,为髓内炎性病变组,分两型。4例为肉芽肿型,MR显示局部脊髓肿胀,T_2信号延长,呈结节状强化,均不能与髓内肿瘤鉴别。另外12例为无肉芽肿型,MR表现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研究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影像特征。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患者32 例,男9 例,女23 例,全部行MR检查。结果 典型表现者29 例,占91% ;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有时不均匀。非典型表现者3 例,占9% ;T1WI上肿瘤实质内为短T1 高信号。20 例增强扫描中,8例无强化,11 例边缘强化,1 例肿瘤周边和肿瘤内部呈条索样分隔物增强。T2WI上,17 例肿瘤信号等于脑脊液信号,1 例明显高于脑脊液信号,14 例肿瘤内可见斑点状等信号。结论 典型常见的表皮样囊肿是T1 低信号,在T1WI上肿瘤质地欠均匀;非典型罕见的表皮样囊肿呈T1 高信号,信号形成原因是高浓度蛋白质所致,并非脂类物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6例肝癌患者共118个肿瘤病灶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消融术后1个月使用声学定量分析软件对残余消融灶行动态分析,并与同期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以病理为金标准,对肿瘤残余消融病灶良恶性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 肝脏射频消融治疗后超声造影疗效的准确性为82.2%,增强MRI为83.9%;超声造影与增强MRI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消融术后良性残留消融灶与恶性残留灶血流灌注特点不同,时间强度曲线示峰值强度(IMAX)良性残留消融灶小于恶性残留灶(P<0.01),峰值强度上升时间(RT)及达峰时间(TTP)良性残留消融灶长于恶性残留灶(P<0.01);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判断残余病灶良恶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可以动态、直观、定量地反映灭活灶及良恶性残留灶与周围肝实质血流灌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0.
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表现,加深对本病的再认识。方法 20例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重点观察肿瘤的大小、部位、与脑室的关系、水肿情况和增强扫描特征。并分析发病的年龄及性别特点。结果 本组脑实质内室管膜瘤多呈囊性或囊实性占位,体积多较大,一般大于5cm,部分较大肿瘤周围水肿不明显,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增强后表现为环形强化或囊腔壁结节强化或不均匀强化;与侧脑室后脚、下脚及三角区的关系密切。结论 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对脑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