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38篇
  免费   1248篇
  国内免费   738篇
耳鼻咽喉   164篇
儿科学   394篇
妇产科学   154篇
基础医学   1127篇
口腔科学   340篇
临床医学   3547篇
内科学   1687篇
皮肤病学   151篇
神经病学   465篇
特种医学   7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1756篇
综合类   7118篇
预防医学   2718篇
眼科学   291篇
药学   2589篇
  36篇
中国医学   2446篇
肿瘤学   828篇
  2024年   138篇
  2023年   504篇
  2022年   533篇
  2021年   440篇
  2020年   462篇
  2019年   480篇
  2018年   574篇
  2017年   324篇
  2016年   438篇
  2015年   492篇
  2014年   1315篇
  2013年   950篇
  2012年   1000篇
  2011年   1138篇
  2010年   1085篇
  2009年   1161篇
  2008年   1088篇
  2007年   1153篇
  2006年   1083篇
  2005年   1172篇
  2004年   1068篇
  2003年   1001篇
  2002年   723篇
  2001年   786篇
  2000年   759篇
  1999年   821篇
  1998年   749篇
  1997年   781篇
  1996年   683篇
  1995年   624篇
  1994年   529篇
  1993年   410篇
  1992年   355篇
  1991年   361篇
  1990年   287篇
  1989年   243篇
  1988年   143篇
  1987年   116篇
  1986年   104篇
  1985年   100篇
  1984年   90篇
  1983年   96篇
  1982年   70篇
  1981年   44篇
  1980年   37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14篇
  1963年   11篇
  1959年   15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一期经单一后入路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42例脊柱结核患者,记录后凸角、神经功能及融合率,监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手术时间为75~140 min,术中出血量为500~1 000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7~41个月。后凸角度矫正率术后为85.5%,末次随访时为79.8%。21例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情况:2例A级恢复至B级1例、D级1例;5例B级恢复至C级2例、D级1例,2例未恢复;6例C级恢复至D级4例、E级1例,1例未恢复;8例D级恢复至E级6例,2例未恢复。术后3个月ESR为5.0~14.0 mm/1 h、CRP为4.0~9.0 mg/L。随访1年后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一期经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能有效矫正后凸畸形,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13年1月采用胸部小切口取左乳内动脉( 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66例。胸骨下段小切口59例,采用全麻、单腔气管插管,平卧位,倒“L”胸骨下段切口;胸骨旁小切口5例,采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平卧位左胸抬高30°,左前外侧第4或第5肋切口,用特制牵开器(法国圣骑士公司)牵开肋骨,游离乳内动脉,使用冠脉固定器下行冠脉吻合;2例胸腔镜辅助下完成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的吻合。结果66例均完成左乳内动脉至前降支的吻合,2例追加大隐静脉降主动脉至第一对角支的吻合。无围术期死亡。60例随访0.5~8年,(5.5±2.5)年,心绞痛症状消失42例,明显减轻24例。术后冠状动脉CT检查16例,冠脉造影12例,LIMA与左前降支(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吻合口满意率100%,支架内再狭窄1例,大隐静脉桥血管闭塞1例。结论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主要适用于心脏前壁冠状动脉尤其是前降支的的再血管化,安全可靠,中期疗效好,在合并高危因素或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效果不满意者中应用更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个性化手术方案在口腔上颌窦瘘修复中的应用疗效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3年9月我院手术治疗的31例口腔上颌窦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瘘孔的大小及边缘炎症情况、上颌窦内炎症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修复方法:对瘘孔直径7 mm的17例患者,采用双层组织瓣重叠修复:用龈粘骨膜瓣翻转缝合封闭瘘孔作为内层衬里,适度降低牙槽嵴后,用游离松解的颊、腭侧粘骨膜瓣覆盖于龈粘骨膜瓣上作为表层间断缝合。对瘘孔直径7~25 mm的9例患者,采用三层组织瓣重叠修复,即在双层组织瓣间夹用带血管蒂颊脂垫组织瓣。对瘘孔直径25 mm以上的5例患者,采用带血管蒂的全腭瓣或额瓣旋转覆盖瘘孔缝合修复。对患侧并发严重上颌窦炎的9例患者采用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经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开放、病灶清除引流术后再修复口腔上颌窦瘘孔。结果术后72 h去除口腔反包扎碘仿油纱后见切口边缘有白色假膜,术后第12 d拆除表层缝线切口无裂开。本组3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6个月。采用双层组织瓣重叠修复法的1例小瘘孔患者复发,3个月后再手术行三层组织瓣重叠修复治愈;1例采用带血管蒂额瓣修复瘘孔的患者因皮瓣远端与软腭交界处缝合时有张力致术后缝线局部脱落,经碘仿砂条换药治愈;其余病例均一次性修复治愈。术中结合鼻窦内窥镜术的9例患者上颌窦炎均治愈。结论口腔上颌窦瘘的临床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选用相应的手术修复方法,可提高临床一次性治愈率。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2011年6月~2014年2月期间,选择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228例 CRF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在住院期间是否被确诊为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对与医院感染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228例 CRF 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78例(34.2%),主要以呼吸系统感染(51.3%)、败血症(26.9%)和泌尿系统感染(24.4%)为主。(1)单因素分析:年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泌尿道插管、合并糖尿病、Hb、ALT 和 Cr 与医院感染有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Logistic 回归分析:年龄(OR =1.03,P =0.035)、住院时间(OR =1.04,P =0.046)、气管插管(OR =11.94,P 〈0.001)和泌尿道插管(OR =2.65,P =0.048)是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 CRF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 Hb 则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OR =0.96,P =0.002)。结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 CRF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以呼吸系统感染、败血症和泌尿系统感染为主;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和泌尿道插管可以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而 Hb可以降低其风险。  相似文献   
995.
血尿是急、慢性肾脏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对于血尿,特别是镜下血尿,目前西医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国内采用中医药治疗肾小球性血尿,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科采用自制中成药——肾炎清片治疗肾小球性血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对象选择及诊断标准2005年1月~2013年1月解放军281医院肾科收治的肾小球性血尿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996.
张银良  何联华  张春磊 《中国卫生产业》2014,(7):105+107-105,10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10例进行分析,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肠梗阻、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在肺部感染、吻合口出血、乳糜瘘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应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评价亚低温脑复苏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并判断其预后,以评估其应用的有效性。方法连续收集入急诊重症监护室(ECIU)或重症监护室(mu)的亚低温脑复苏患者共34例,分别计算各自APACHEⅡ评分,并进行验证,建立回归模型。结果纳入的34例患者APACHEⅡ评分20—47(33.86±5.12)分。9例72h内存活者为(27.83±4.89)分,25例72h内死亡者为(35.56±7.1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是亚低温脑复苏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APACHEⅡ评分可应用于亚低温脑复苏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指导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分析全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的相关因素,探讨发生咽瘘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次住院行全喉切除术的1 18例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术前营养状况、术前放疗、术前气管切开、颈部淋巴结清扫术、肿瘤部位、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感染等因素与咽瘘发生的关系.结果 1 18例全喉切除术患者中,17例发生咽瘘,发生率为14.4%(17/118),通过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与咽瘘发生相关的因素有:患者术前营养状况、术前放疗、临床分期、感染.结论 全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是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咽瘘的原因有多重性,避免相关因素,能有效降低咽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原因及发病机制。方法选择50例行TIPS患者,对其进行观察随访,分析各种因素在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中的作用。结果50例行TIPS患者门静脉压力由术前(39.8±9.2)cmH2O(1cmH2O=0.098kPa)降至术后(25.2±5.8)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者术后出现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为28%(14/50),其中3例在术后3d内出现呕吐鲜血,考虑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经内科治疗后短期内出血均得到控制(其中1例患者在术后1年余再发上消化道出血);12例患者在TIPS术后2年内出现上消化道再出血,出血原因:6例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3例为胃十二指肠溃疡,2例为糜烂性胃炎,1例与凝血异常有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发生率为12%(6/50)。结论TIPS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原因主要分为静脉曲张性再出血和非静脉曲张性再出血二种,二者均是TIPS术后重要的再出血原因,静脉曲张性再出血多发生于术后3个月以上,而非静脉曲张性再出血多发生于术后3个月以内。因此对术后患者常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检验不规律使用阿奇霉素与MP耐药性是否相关.方法 以MP抗体滴度1∶320为诊断MP感染标准,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妇女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792例5~13岁合并发热或(和)咳嗽的MP感染患儿中,MP-IgM呈阳性的43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其1年内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应用和MP感染次数分别纳入实验组(n=217,半年内无MP感染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应用史);对照组(n=214,1年内反复MP感染且不规律应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2次).患儿入院当天于不同时间进行2次MP培养,对培养结果MP呈阳性者提取DNA进行23S rRNA V PCR产物合成与23S rRNA V区基因突变位点检测,并进行MP呈阳性者的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性试验.对两组MP株的耐药性等进行比较.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敏感和23S rRNA V区无突变患儿进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于治疗2周及4周末再行MP培养,对阳性者分析23S rRNA V区基因位点突变情况.对实验组阿奇霉素敏感且23S rRNA V区测序无基因位点无突变的患儿进行阿奇霉序贯治疗,分别于治疗2周及4周时判断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疗效.对于对照组214例反复MP感染患儿不规律应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频次与耐药性关系进行统计学比较.对两组患儿的肺外并发病及住院时间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妇女儿童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年龄及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本组患儿的MP感染率为54.4%(431/792).对本组药敏实验结果MP-IgM呈阳性患儿咽拭子进行快速MP培养的阳性率为26.6%(115/431).实验组与对照组MP株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1,P=0.041).对照组214例患儿1年内不规律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频次与耐药率比较,不规律用药次数越多,耐药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χ2趋势值=22.056,21.932;P〈0.05).实验组14例患儿的药敏实验结果显示阿奇霉素敏感且23S rRNA V区测序无基因位点无突变,对其进行阿奇霉序贯治疗2周后,咽拭子培养结果显示MP呈阳性为4例,根治率为71.42%(10/14).对此4例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提示对阿奇霉素仍敏感,并对其进行23S rRNA V区测序发现无基因位点突变,继续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至4周末时,实验组14例患儿的根治率为92.85%(13/14).实验组14例MP药物敏感株与对照组37例MP耐药株患儿的肺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3,P〈0.05).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5,P〈0.05).结论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MP感染安全有效,并不会诱导出耐药株,而不规律应用阿奇霉素可诱导耐药株,且耐药率与不规律应用的次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