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9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目的构建核定位信号突变型P2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初步探讨其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定点诱变技术突变P21基因的核定位信号序列,采用DNA重组技术,亚克隆突变型P21基因至pDsRed1-C1真核表达载体中,重组为pDsRed1-C1-p21NLS-,酶切鉴定及DNA测序,脂质体转染HepG2.2.15细胞,RT-PCR检测目的基因pDsRed1-C1-p21NLS-的表达,荧光显微镜观测目的基因亚细胞定位,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的水平。结果 pDsRed1-C1-p21NLS-质粒构建成功,与野生型相比,主要在胞浆表达,促进病毒的复制。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21的亚细胞定位,对HepG2.2.15细胞中病毒复制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胞核P21抑制病毒的复制,而胞浆P21促进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52.
目的比较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经肝动脉给药和腹腔给药对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肝功能改善作用。方法用D-氨基半乳糖腹腔注射构建实验性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将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经过肝动脉给药和腹腔给药两种途径作用于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并检测肝功能指标和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肝动脉灌注给药能明显改善大鼠的肝脏功能以及肝组织形态学,与腹腔给药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动脉灌注给药在改善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功能方面优于腹腔给药。  相似文献   
53.
血浆置换中不同血管通路对重型肝炎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两种不同血管通路进行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两种方法对治疗的影响。方法:将86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取股静脉插管(插管组)和前臂动、静脉穿刺(穿刺组)建立血管通路。观察两组患者进行血浆置换后治疗的有效率、感染发生率,以及对血液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血氨、凝血酶原时间、补体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插管组和穿刺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56%和78.05%,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56%和4.88%;血浆置换后血液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血氨、凝血酶原时间、补体C3均得到显著改善,除总胆红素降低幅度在穿刺组更加明显外,其余各值在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血浆置换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肝炎患者体内各主要异常血液指标;与插管法相比,穿刺法在降低血液总胆红素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4.
血清TNF—α及h—EGF含量与重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重症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本文检测了49例重肝患者血清TNF-α和h—EGF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ABC—ELISA方法分别测定血清TNF-α和h—EGF含量。结果死亡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治疗前稍高于存活组,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h—EGF却相反。随着病情进展,死亡组TNF-α水平升高,h—EGF水平降低;存活组与之相反。血清TNF-α水平越高,病死率越高;而h—EGF水平越高,病死率越低。结论 TNF-α及h—EGF分别能反映肝细胞坏死及再生情况,其动态检测能较好预测重肝发展趋势,可用作评判重肝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5.
IL-12和IL-4水平对观察和预测拉米夫定疗效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前后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2和IL-4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予口服拉米夫定,1次/d,100mg/次,疗程1年。测定不同应答组拉米夫定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血清IL-12和IL-4水平。结果完全应答组拉米夫定治疗后IL-12升高,IL-4降低,且治疗后各时间点同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应答组治疗后IL-12升高,IL-4降低,但两者仅治疗后第3个月同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应答组治疗后IL-12、IL-4含量同治疗前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应答组治疗后第3个月IL-12、IL-4含量和部分应答组治疗后第3个月相比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含量变化和应答状况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应答状况与治疗后血清IL-12和IL-4水平变化有关,治疗后其水平持续变化且变化大者有更多的机会发生完全应答,因此动态检测IL-12和IL-4水平可以作为拉米夫定用药及疗效判定的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经α-干扰素(IFN-α)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与乙肝病毒消长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治疗前后血清标本-20℃保存,通过ELISA法同步检测并与正常人对作照。结果:IFN-α无效应答组(n=15)治疗前血清中IL-2水平较有效应答组(n=10)和正常组(n=10)高(P〈0.01);但治疗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经α-干扰素(IFN-α)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与乙肝病毒消长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治疗前后血清标本-20℃保存,通过ELISA法同步检测并与正常人作对照。结果IFN-α无效应答组(n=15)治疗前血清中IL-2水平较有效应答组(n=10)和正常组(n=10)高(P<0.01);但治疗后则明显下降,而有效应答组治疗后则明显升高;sIL-2R血清水平在IFN-α有效应答组治疗前明显高于无效应答组和正常组(P<0.01),但治疗后则明显下降,虽然无效应答组治疗后略有上升,但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FN-α除本身对CHB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有抑制作用外,还可能参与体内免疫调节,对病毒复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8.
槲皮素抗小鼠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治疗作用及其机制,并与吡喹酮的作用对比。方法8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于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6周后,分别以槲皮素30 mg/(kg.d)治疗8周、吡喹酮500 mg/(kg.d)治疗2 d以及不作任何治疗。第4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及HE染色法,观察分析槲皮素及吡喹酮治疗前后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B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槲皮素治疗后肝纤维化组织病理损伤减轻,PDGF-BB、VEGF和Ⅰ、Ⅲ型胶原含量明显均低于对照组(P<0.01)和吡喹酮组(P<0.01或P<0.05)。结论槲皮素对小鼠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其远期抗肝纤维化效果优于吡喹酮。  相似文献   
59.
目的:构建核定位信号突变型P2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初步探讨其功能.方法:采用基因定点诱变技术获得核定位信号突变型P21基因.采用DNA重组技术,将突变型P21基因亚克隆至pDsRed1-C1真核表达质粒中,重组为pDsRed1-C1-P21NLS-.酶切鉴定及DNA测序,脂质体转染HepG2细胞,RT-PCR检测目的基因pDsRed1-C1-P21NLS-的表达,荧光显微镜观测目的基因亚细胞定位,台盼蓝拒染法检测质粒转染HepG2细胞生长曲线.结果:成功克隆了核定位信号野生型及突变型P21基因,成功构建TpDsRed1-C1-P21WT及pDsRed1-C1-P21NLS-重组质粒,酶切片段分别为4.7和0.5 kb,酶切鉴定正确,测序结果与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比对表明,核定位序列中共9个核苷酸发生变异,由CGAAAACGG突变为GCGGCCGCG,测序成功.高效表达的红色融合蛋白,野生型主要定位于细胞核:而突变型主要定位于细胞质.野生型P21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突变型促进HepG2细胞的生长,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21的亚细胞定位,对HepG2细胞增殖影响具有明显差异.胞核P21抑制肿瘤生长,而胞质P21促进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60.
HIV-1的复制及其所致的病理变化与细胞周期紊乱、细胞凋亡密切相关.p21是已知的具有最广泛激酶抑制活性的细胞周期抑制蛋白,它还参与细胞凋亡、老化等.p21成为HIV-1利用宿主生化机制进行复制的关键靶点.此文就近年来p21与HIV-1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