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19篇 |
内科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48篇 |
综合类 | 43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22篇 |
中国医学 | 9篇 |
肿瘤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观察多帕菲与泰素帝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疗效与骨髓抑制毒副作用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接受多西紫杉醇治疗的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多帕菲治疗组(45例)与泰素帝治疗组(43例)之间的近期疗效以及骨髓毒性的差异。结果多帕菲与泰素帝一线、二线化疗有效率为:40%VS42.1%(P=1.000)、20.0%VS12.5%(P=0.506);一线、二线化疗严重骨髓毒性(3+4度)分别为40%VS31.6%(P=0.698)、48.6%VS29.2%(P=0.181)。结论多帕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骨髓毒性与泰素帝相似。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广泛多孔涂层柄应用于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翻修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自2009-01—2015-03应用同一广泛多孔涂层柄对25例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行翻修术。观察翻修时间、出血量、术中骨性操作、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2.5(60~200)min,出血量平均750(400~2300)ml。1例因假体取出困难行扩大粗隆截骨术,4例行股骨远端开窗,1例因假体固定较好而强行打出假体时并发股骨近端骨折,1例在置入假体时假体末端突出皮质并发骨折。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26(6~67)个月,均显示骨长入,末次随访时HSS评分平均84.4(82~94)分,无一例诉大腿痛。结论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行翻修术对假体的选择提出更高的要求,应用广泛多孔涂层翻修柄可安全、有效地对PaproskyⅠ~ⅢA型骨缺损进行股骨重建。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膝置换术后发生急性结肠假性梗阻(ACPO)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以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人工全髋膝置换术后发生的12例ACPO病例(ACPO组),与同期行人工全髋膝置换术的853例(对照组)比较。统计分析ACPO的发生率,分析2组间年龄、性别、手术类型、麻醉ASA分级、临床表现、放射学征象、发生时间、治疗方法、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ACPO总的发生率为1.4%,初次全髋置换术ACPO的发生率(1.3%)高于初次全膝置换术(0.4%),翻修手术(5.0%)高于初次置换手术(1.0%),全髋翻修术(5.5%)与全膝翻修术(4.0%)ACPO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PO组的平均年龄为(78±12岁,对照组为(71±13)岁;ACPO组男女之比为5:1,而对照组的男女之比为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SA分级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PO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2.5d,12例均有腹胀,8例有恶心或呕吐,3例有腹痛;放射学上均有结肠扩张,3例有小肠扩张。治疗上所有患者给予禁食、胃肠减压及口服石蜡油,3例给予肛管排气,1例严重患者行结肠镜辅助下肠道减压,无死亡病例。ACPO组平均下床时间为(5.0±2.2)d,对照组为(2.5±1.1)d;ACPO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6.5±6.4)d,对照组为(10.5±4.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CPO好发于老年男性,绝大多数病例保守治疗有效,预后较好,但会延长术后的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失败后Ⅱ期行髋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对24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12例,女12例;年龄18~58岁,平均42.9岁。术后行X线检查,并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3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4个月(25~48个月),1例术后并发髋关节脱位,未发现髋关节感染、松动或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Harris评分为90.9±4.3,优18例,良4例,可1例。结论:Ⅱ期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股骨头坏死,术中手术难度增加,但可以获得良好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65.
目的评价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3例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均采用关节镜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结果 21例获随访6~28个月,平均16个月。HSS评分平均为87.6分,优良率100%,无深部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骨折复位好,手术创伤小,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6.
全髋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金属对金属全髋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脊柱炎性髋关节病的近期疗效,探讨该病行全髋表面置换术的适应证和技术要点。方法:对2006年2月至2008年4月11例(15髋)行全髋表面置换术的强直性脊柱炎性髋关节病患者进行随访,男9例,女2例;年龄16~53岁,平均32.5岁。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畸形矫正、松动及功能的改善进行对比研究,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比较,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表面置换术的可行性和技术难点。结果:失访1例,实际得访10例(14髋),10例疼痛缓解:随访时间平均16.2个月(8-34个月)。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0.9±3.4)分(2-47分),术后16个月平均(85.1±3.1)分(46-94分);术前屈髋度0°-75°,术后16个月35°~105°;术前外展度0°-30°,术后16个月15°~55°。评价:优10髋,良3髋,差1髋。9例术后生活自理,其中6例可奔跑。1例疼痛部分缓解,关节功能恢。复差。无术后股骨颈骨折发生,无异位骨化。结论:经过适当患。者选择,全髋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性髋关节病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术中的精细操作和个体化手术设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7.
强直性脊柱炎行全髋置换术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随访全髋置换术(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中期结果,探讨该病行THA的策略。方法46例(52髋)AS患者行THA治疗,术后随访1.1~6.6年,比较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和Harris评分,分析对不同身体条件患者行不同类型THA策略。结果获得随访40例(46髋),42髋疼痛明显缓解,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34.7°改善为术后79.7°。髋关节屈曲畸形由术前平均28.5°改善为6.8°。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7.2分,术后平均87分。结论THA治疗AS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但术前的个体化分析、选择不同的手术策略和假体对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探究香连丸对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共60只,随机分出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采用高脂饮食联合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T2DM模型。将糖尿病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二甲双胍140 mg/kg)、香连丸低剂量组(150 mg/kg)和香连丸高剂量组(300 mg/kg),每组8只。灌胃给药6周后进行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血清中空腹血糖(FBG)、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以及碱性磷酸酶(ALP)等肝功能水平,以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酸(UA)、尿素(UREA)、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水平,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血清中ALT、AST、ALP、γ-GT、TC、TG、UREA、IL-6、TNF-α、MDA水平极显著性升高(P<0.01),ALB-Ⅱ、T-SOD水平极显著性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大鼠血清中ALT、AST、γ-GT、UA、IL-6、MDA水平极显著性下降(P<0.01),香连丸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LT、AST、γ-GT、T-SOD、MDA水平极显著性下降(P<0.01),香连丸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LT、AST、γ-GT、UA、T-SOD、MDA水平极显著性下降(P<0.01)。结论:香连丸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功能,对2型糖尿病造成的肝脏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0.
背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结合组织工程技术利用经诱导转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能成功地在动物体内再生出骨组织,并在大型哺乳动物负重骨缺损的修复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修复效果.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诱导培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内的成骨特性,探讨采用富血小板血浆诱导培养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材料体内异位成骨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配对样本观察,于2007-10/2008-04在中山大学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材料:4周龄BALB/C裸鼠14只,体质量22~24 g,麻醉后将裸鼠两侧股部切开,于股部肌间隙内制成肌袋模型.方法:14只裸鼠左侧肌袋内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富血小板血诱导培养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实验组;右侧背部肌袋内植入单纯珊瑚羟基磷灰石材料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植入后4,8,12周对比观察两组裸鼠活动及进食情况;X射线平片观察阻射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形成情况.结果:14只裸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植入材料后裸鼠活动及进食均正常,伤口愈合良好.材料随植入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吸收,而材料周围的肌肉组织等软组织由外向内逐渐长入材料孔隙内有所增多.②随时间延长两组X射线平片阻射影像密度逐步增加.植入材料后4,8,1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③植入材料后4周,实验组可见珊瑚羟基磷灰石表面有细胞生长,孔隙内有结缔组织长入;对照组仪见珊瑚羟基磷灰石表面有细胞生长.8周时珊瑚羟基磷灰石表面有新生骨形成,孔隙内和孔隙边缘可见骨样组织沉积和少量软骨样组织形成;对照组仅见少量纤维结缔组织长入.12周时珊瑚羟基磷灰石材料表面有较多成熟编织骨形成,部分区域可见髓腔样结构形成,并有血管长入;对照组仍未见新骨及骨样组织形成.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诱导培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材料在裸鼠体内能够良好的成骨,随时间的延长,成骨特性越明显;体内采用肌袋包裹的方法能有效增加血运及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生成,促进成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