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各类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Fas(sFas)和sFas配体(sFasL)的水平变 化及其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18例各种类型CHB患者经前列腺素E1等药物治疗前 后血清sFas、sFasL的水平,并与30名健康献血者比较。结果 118例各种类型CHB患者的sFas明显高于正常 对照组(P<0.01、0.01、0.01、0.05),且重型肝炎(FH)>CHB重度>CHB中度>CHB轻度(P均<0.01),sFas 的升高与总胆红素(TBil)呈显著性正相关(r=0.605,P<0.01);FH和CHB重度的sFas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0.01)。恢复期各组sFas和sFasL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 血清sFas、sFasL的水平 与CHB病情密切相关,监测二者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和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浙江省湖州地区感染和耐药性情况。方法取患者胃黏膜活组织进行Hp增菌、分离培养、挑取菌落涂片镜检、生化反应鉴定;对Hp呈阳性者,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902例患者胃黏膜组织标本中检出Hp 354株,阳性率为39.25%(354/902)。胃癌、胃炎、胃溃疡和其他消化道疾病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6.67%(16/24)、40.08%(295/736)、36.58%(30/82)和21.67%(13/60),胃癌较其他疾病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总感染率分别为39.96%和37.64%,Hp感染率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50岁属于本地区Hp感染多发年龄段。药物敏感实验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和痢特灵3种药物全部敏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8.19%(29/354),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为19.21%(68/354),甲硝唑的耐药率为100%(354/354);克拉霉素和甲硝唑双重耐药率为16.95%(60/354),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双重耐药率4.24%(15/354),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多重耐药率为1.98%(7/354)。结论 Hp感染与多种胃病关系密切。40~50岁属于Hp感染多发年龄段。在治疗时应注意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等药物耐药性,本地区可以选择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和痢特灵治疗,不宜选用甲硝唑。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和动态变化。方法 用酶标法检测 7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 4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MMP 9浓度。结果 血清MMP 9浓度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过程中逐渐升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其中轻度患者的MMP 9与中度、重度、肝硬化之间 ,肝硬化与中度、重度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血清MMP 9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过程中可能起促进作用 ,能够被用来做为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 ox-L DL)对血小板一氧化氮合成酶 ( NOS)的抑制作用及卡托普利的抗氧化作用及对 NOS活性的上调作用。方法 测定 5 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 3 0例健康老年体检者血小板悬液 NOS及加入 ox-LDL、卡托普利后 NOS活性的变化。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组血小板 NOS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 ( P<0 .0 5 ) ;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对照组血小板加入 ox-LDL 后 NOS活性均显著降低 ( P<0 .0 1) ;两组血小板同时加入ox-LDL 和卡托普利后 NOS活性均明显升高 ( P<0 .0 1) ;两组血小板单纯加卡托普利后 NOS活性均明显升高 ( P<0 .0 1)。血小板 NOS活性变化与 ox-L DL呈负相关 ( r=-0 .989,P<0 .0 1) ,与卡托普利呈正相关 ( r=0 .987,P<0 .0 1)。结论  ox-LDL能抑制血小板 NOS活性 ,而卡托普利不仅有抗氧化作用 ,还能直接上调 NOS活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调查我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外膜通道蛋白D2(OprD2)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耐消毒剂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采用K-B法测定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筛选出100株多重耐药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OprD2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耐消毒剂基因。结果:10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CTX-M-1群、TEM、DHA的检出率分别为54.0%、30.0%、9.0%,未检出SHV、OXA-10群、PER、GES、VEB、CARB、IMP和VIM基因;OprD2基因的缺失率为61.0%;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Ⅱ、ant(3″)-Ⅰ和ant(2″)-Ⅰ的阳性率分别为59.0%、33.0%、25.0%,未检出aac(6′)-Ⅰ;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1的检出率为15.0%。结论:我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种耐药基因,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主要与CTX-M-1群、TEM、DHA型耐药基因有关,对亚胺培南耐药主要与OprD2基因缺失有关,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主要与aac(6′)-Ⅱ、a...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TP)患者性传播疾病(STD)病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东莞市人民医院及中山大学东华医院,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249例TP患者的宫颈分泌物及子宫内膜活检标本进行了7种常见STD病原体的检测。结果解脲支原体(UU)的检出率最高,达27.71%和23.29%,其次为沙眼衣原体(CT)20.88%和17.2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淋球菌(NG)检出率为7.63%和8.84%、乙型肝炎病毒(HBV)检出率6.02%和4.81%、乳头状瘤病毒(HPV)检出率为3.61%和4.02%、单纯疱疹病毒(HSV)检出率为2.41%和1.20%、梅毒螺旋体(TMP)检出率为0.40%和0。同时还发现各种病原体的上行性感染及混合感染情况。结论与TP相关的病原体中以UU最多见,各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占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5例NPC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治疗后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者,50例头颈部良性病变患者及50名正常人血清中VEG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NPC治疗前组和治疗后复发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头颈部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与NPC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治疗后复发组明显上升(P〈0.01);Ⅰ临床Ⅲ-Ⅳ期NPC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临床Ⅰ-Ⅱ期患者(P〈0.01)。结论血清VEGF水平可作为NPC患者治疗前后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新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了解2002-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0年湖州市中心医院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 9年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4423株,分离率为9.2%;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占68.6%,其次是脓液及分泌物,占16.4%;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最多,占29.9%,其次是呼吸内科和脑外科,分别占19.8%和16.8%;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完全耐药,对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的耐药性较严重,呈逐年上升态势,其总体耐药率为70.3%、67.4%、7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2002-2008年也均呈逐年上升态势,但2009年后均有所下降,尤其以2010年下降明显,其总体耐药率为分别为48.1%、52.2%、51.7%、57.2%、56.0%、59.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2005年以前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但2006年耐药性迅速上升,2008年达到66.2%和55.3%,2009年后又明显下降;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E9年间均保持较好的敏感性.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应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依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同时做好医院感染控制,防止耐药菌株的播散.  相似文献   
39.
小儿感染早期SAA、CRP和IL—6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和细菌感染早期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126例病毒感染患儿和41例细菌感染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SAA、CRP和IL-6水平,并与30例健康儿童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急性期血清SAA、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病毒感染组(均P<0.01),病毒感染组急性期血清SAA和IL-6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CRP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但血清SAA/CRP比值却明显高于细菌感染组(P<0.01).结论血清SAA、CRP、IL-6水平均为早期判断小儿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在小儿病毒感染早期,血清SAA、IL-6水平及SAA/CRP比值的检测较敏感.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卡托普利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上调及临床应用。方法 测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NOS及在体外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卡托普利后血小板NOS的活性 ;检测患者服卡托普利前、服后 1个月及 3个月的血浆oxLDL、NOS、一氧化氮 (NO) ,血小板NOS、NO ,同时检查神经功能。结果  (1)卒中组和对照组血小板加oxLDL后 ,NOS值均明显下降 (P <0 .0 1) ,卒中组下降更明显 ;(2 )两组血小板同时加卡托普利、oxLDL后 ,NOS值均明显升高 (P <0 .0 1) ,卒中组升高更明显 ;(3)两组血小板单纯加卡托普利后 ,其NOS值均明显升高 (P <0 .0 1) ,同样亦是卒中组升高更明显 ;(4 ) 4 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服用卡托普利后血浆oxLDL明显下降 ,血小板NOS、NO ,血浆NOS、NO明显增高 ,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卡托普利有直接上调血小板NOS的作用 ,卡托普利通过提高血小板NOS活性的作用 ,可以改善内皮功能 ,防治脑卒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