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群中核因子 κB(NF κB) + 细胞率和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NF κB+ 细胞率和sICAM 1水平。结果 ACS患者上述 2项指标均高于稳定性冠心病 (SCHD)患者和无心血管病史的健康者 (P <0 .0 1)。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PBMC群中NF κB+细胞率和血浆sICAM 1水平升高可作为判断ACS预后和评估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乙肝)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简称肝硬化)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因子(TIMP-2)以及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ⅣC)]的影响.方法 慢乙肝(36例)和肝硬化(36例)患者用氧化苦参碱治疗前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MMP-2、TIMP-2,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HA、LN、ⅣC的变化,并分析MMP-2、TIMP-2和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 氧化苦参碱能降低慢乙肝中、重度和肝硬化Child-pugh A、B、C级血清HA、LN、ⅣC水平及血清MMP-2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血清MMP-2、TIMP-2水平分别与HA、LN、ⅣC均有良好相关性(P<0.01).结论 MMP-2、TIMP-2可用来评价纤维化情况,氧化苦参碱有一定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3.
环氧化酶2在肝衰竭模型肝损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 2)在肝衰竭损伤肝组织中的表达.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和肝衰竭组(n=24),前者以生理盐水200μl腹腔注射,后者采用内毒素(LPS)10 μg/kg和D-氨基半乳糖(D-Gal)900 mg/kg联合腹腔注射,对照组在注射后8 h、肝衰竭组在注射后不同时点(2、4、6、8 h)检测血浆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细胞黏附分子1(ICAM 1);处死动物,以原位灌注消化法分离肝Kupffer细胞后,半定量RT PCR检测其中COX-2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衰竭组血浆ALT、AST、IL-10、TNF α、ICAM-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P<0.001);COX-2 mRNA仅在肝衰竭组表达,表达量随肝损伤时间延长也逐渐增高(P<0.001).结论:COX-2在损伤肝组织中大量表达,且表达量随肝损伤程度而升高,提示其可能参与了LPS/D-Gal诱导的肝衰竭模型肝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24.
HBV感染者血清LHBs水平与HBV-DNA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HBV感染者血清中LHBs水平与HBV—DNA拷贝数的相关分析,探讨LHBs作为HBV复制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340份HBV感染血清LHBs和HBV—M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HBV—DNA定量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结果340份HBV感染血清中,在HBV—DNA拷贝数为〈10^3、10^3-4、10^5-6和〉10^7拷贝/ml组别中,LHBs水平分别为(110.88±6.74)、(18.72±10.03)、(34.99±20.05)和(127.57±33.81)ng/ml,两者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0.903(P=0.000);LHBs的吸光度(OD值)和DNA拷贝数随着拉米夫定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148份HBeAg阳性血清中,HBV—DNA、LHBs阳性率分别为99.32%、93.24%:192份HBeAg阴性血清中,HBV—DNA、LHBs阳性率分别为68.75%、65.10%,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中LHBs水平能反映HBV感染者体内HBV复制程度,可作为判断HBV复制的血清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的实用价值和外阴尖锐湿疣(CA)患者宫颈HPV亚型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77例CA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HPV感染亚型(包括5种低危型和18种高危型),并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进行阳性检出率的比较。结果基因芯片检出HPV阳性64例(阳性率84.4%)显著高于免疫组化检出的43例(阳性率55.8%)。基因芯片共检测出12种HPV基因型,其中低危型(HPV6、11、43、44)感染21例(占32.8%);高危型(HPV16、18、31、33、45、56、58、73)感染30例(占46.9%);高低危同时感染13例(占20.3%)。结论基因芯片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好,适合临床HPV分型检测的方法。对外阴CA患者在治疗疣体同时进行HPV亚型检测,利于进行相应治疗,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AA、hs-CRP和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年的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伴随附壁血栓可能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主要发病机制,而炎性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一样,均为主要的急性时相性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APP),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炎症标志。它们在肝内的合成受多种细胞因子调控,尤以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最为重要。因此,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4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38例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SCHD)患者与30例对照者血清中SAA和hs-CRP水平,旨在探讨血清SAA利hs-CRP在ACS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IL-6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群中NF-κB+细胞率和血浆sICAM-1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群中核因子-κB(NF-κB)+细胞率和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NF-κB+细胞率和sICAM-1水平.结果 ACS患者上述2项指标均高于稳定性冠心病(SCHD)患者和无心血管病史的健康者(P<0.01).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PBMC群中NF-κB+细胞率和血浆sICAM-1水平升高可作为判断ACS预后和评估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8.
不同病程SLE患者血清中sTNFR与sICAM-1的水平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多器官损害及产生多种自身抗体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大量研究表明,众多细胞因子和细胞粘附分子直接参与了SLE的病理损伤过程。本研究就SLE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变化进行检测,旨在探讨其在监测SLE活动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目的 初步了解云南临沧HIV阳性者血液中弓形虫的基因型特征。方法 方法 运用巢式PCR法对弓形虫SAG2基
因的两个片段分别进行基因提取、 扩增, 然后对PCR产物进行回收纯化、 酶切及测序, 并与弓形虫基因I型标准株进行对
比鉴定。结果 结果 从170份HIV阳性者全血样本中分别扩增出35个弓形虫SAG2基因 (241、 221 bp), 从其中扩增阳性的全
血样本中各选择4份分别进行酶切, 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 进一步从酶切样本中选择2份与弓形虫基因标准株RH株进
行对比, 酶切SAG2基因 (241 bp) 显示血液样本基因型为Ⅰ型或Ⅱ型, 酶切SAG2基因 (221 bp) 确定基因型均为Ⅰ型。结 结
论 论 初步确定云南临沧HIV阳性者弓形虫基因型以Ⅰ型为主。 相似文献
30.
荨麻疹患者血浆中TXB_2和6-酮-PGF_(1α)水平分析吴原,何建方浙江湖州第二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313000)荨麻疹是一种环腺苷酸(CAMP)降低及血管变化引起的局限性水肿[1]。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与血管病变及cAMP...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