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罗秋萍  何建中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3):382-384,F0002
目的:研究硝酸铈治疗实验性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健康豚鼠39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变应性鼻炎组:用2,4-二异氰酸甲苯酯(2,4-Toluene—Dissocya—nate,TDU作致敏原,经鼻腔滴入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治疗期间变应性鼻炎组动物随机分成阳性对照组、药物治疗对照组、硝酸铈治疗组3组,正常对照组设为阴性对照组,治疗15d。观察症状体征、鼻分泌物涂片、鼻粘膜组胺含量和光镜和电镜下鼻粘膜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阳性对照组出现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鼻粘膜组胺含量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鼻粘膜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与阳性对照组相比,硝酸铈治疗组上述变化明显减轻。结论:硝酸铈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效。  相似文献   
2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愈心痛胶囊中延胡索乙素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愈心痛胶囊质量控制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甲醇萃取愈心痛胶囊中的延胡索乙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愈心痛胶囊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 BDS C18(4.6 mm× 20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磷酸盐溶液(67∶33,磷酸二氢钾0.1 g和磷酸氢二钾4.8 g混合溶于500mL水中),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82 nm.结果:外标曲线回归方程为:Y=2.75 0.18X,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1.3%(n=5).结论: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愈痛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3.
何建中  查振刚  刘宁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2):1894-1895
目的:探讨前路钛板内固定在手术治疗颈椎粉碎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颈椎前路钛板治疗23例下颈椎粉碎性骨折的患者。结果:本组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4~51个月,平均为21.6个月.前路髂骨植骨均获得良好融合,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随访过程中未出现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术后除2例颈椎骨折伴严重的脊髓损伤患者症状无恢复外,其他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优良率为87%。结论: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可起到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的作用,术后无需行石膏外固定,明显地提高植骨融合率。前路减压彻底,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在诊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80例(334只眼)急性PACG患者,对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患者与未脱离患者,对房角关闭范围,眼压控制水平及前房炎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4眼中65眼(19.5%)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脱离组房角关闭范围3-4个象限比例为84.6%,高于对照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离组眼压≤10mm Hg比例为20.0%,比未脱离组高(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离组发生前房炎症比例为61.5%,比未脱离组高(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BM为早期诊断急性PACG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提供了新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5.
何建中  钟敏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7):1324-1328

目的:对比分析LipiFlow睑板腺热脉动系统与传统的热敷疗法(warm compress)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MGD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进行单独一次LipiFlow睑板腺热脉动系统治疗; 对照组受试者每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热敷眼罩热敷治疗15min,每天1次,共2wk。对两组受试者在治疗前、治疗后4、8、12wk进行包括主观症状、泪膜破裂时间(TBUT)、脂质层厚度(LLT)、睑板腺缺失情况等8项指标的评估。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对两组的组间差异性及时间差异性进行分析。若两组存在组间差异性,进一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若组内存在时间差异性,则采用LSD-t检验分析。

结果:两组受试者眼表疾病主观症状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Schirmer试验的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wk,试验组与对照组在OSDI、MGYSS、LLT、眼表染色评分、TBUT这些方面,改善程度的差值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者不良医疗事件。

结论:单独一次睑板腺热脉动系统疗法和热敷疗法均能够有效且安全地治疗MGD。前者的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改良式小切口囊外摘除治疗过熟期核下沉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萍乡市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39例(39只眼)过熟期核下沉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时,术中破囊前先于晶状体囊袋内注入黏弹剂,再做弧形截囊及弧形囊膜剪作类圆形前囊膜剪除,行白内障手术,囊袋内注入人工晶状体结果36只眼(92.3%)术后矫正视力提高至0.02~0.8,3只眼(7.7%)因合并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术后视力无变化。术中:玻璃体脱出2只眼(5.1%),术后:角膜内皮水肿13只眼(33.3%),前房有纤维性渗出8只眼(20.5%),前房积血3只眼(7.7%),眼压高11只眼(28.2%)。结论改良式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过熟期核下沉白内障,能有效地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明显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封闭及手术方法治疗弹响指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200例弹响指患者采用封闭及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经封闭治疗痊愈173例、好转20例;7例(均为Ⅲ期)经2次封闭治疗后仍有交锁者,行手术切开指屈肌腱鞘治疗,均痊愈。痊愈率90%、总有效率100%。结论弹响指早期以封闭治疗为首选,当交锁症状经封闭治疗无效时,可行腱鞘切开减压术,亦能获得完全治愈。  相似文献   
28.
可植入后房型接触人工晶体矫治高度近视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可植入后房型接触人工晶体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视度数在-10~22.5D的12例23眼行可植入后房型接触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行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散光、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人工晶体及透明晶体检查,并在术后6~12个月(平均8.6个月)的随访中,对上述内容再次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3眼均成功行植入后房型接触人工晶体术。术后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散光明显减轻;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改变;术后未见晶状体混浊情况发生。结论:可植入后房型接触人工晶体术可有效矫治高度近视。手术安全性高,效果确切,具有可预测性及可逆性。  相似文献   
29.
重组链激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重组链激酶(r-SK)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93患者随机分成r-SK组48例和UK组45例,均给常规治疗,r-SK组,r-SK150万单位+5%葡萄糖100mL;UK组,UK150万单位+5%葡萄糖100mL,观察冠状动脉再通率、不良反应及5周病死率。结果r-SK组总再通率81.25%,6h内再通率为86.49%,与UK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出血、心律失常、过敏、低血压及5周后死亡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K较UK的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率高,药效较好,也具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的特点,是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重组链激酶(r-SK)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93患者随机分成r-SK组48例和UK组45例,均给常规治疗,r-SK组,r-SK150万单位+5%葡萄糖100 mL;UK组,UK150万单位+5%葡萄糖100 mL,观察冠状动脉再通率、不良反应及5周病死率。结果 r-SK组总再通率81.25%,6 h内再通率为86.49%,与UK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出血、心律失常、过敏、低血压及5周后死亡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K较UK的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率高,药效较好,也具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的特点,是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