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吴宝安  何学军 《华西医学》1999,14(2):187-188
目的:探讨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颈挛缩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颈挛缩12例进行分析,其中开放手术后8例,TURP后2例,TUVP2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治愈。结论: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颈挛缩与病例及手术方式选择不当、手术操作不熟练有关,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治疗首选腔内手术。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周剂量紫杉醇对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将44例不宜手术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增敏组和单纯放疗组,每组22例。2组放疗方法相同,均采用常规设野,常规分割外照射,总剂量60—66Gy。放疗增敏组在放疗同期每周接受1次紫杉醇(40mg·m-2)化疗,连用6周。结果44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放疗增敏组与单纯放疗组有效率分别为86.4%和63.6%(P〈0.05);1a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7.3%和50.0%(P〈0.05);1a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2.7%和45.5%(P〈0.05);1a生存率分别为81.8%和54.5%(P〈0.05)。2组毒副反应相似,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周剂量紫杉醇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放疗具有明显的增敏作用,能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且毒副反应未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鼻咽癌放疗后原发肿瘤体积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和生长类型、原发肿瘤体积(VO)以及放射治疗结束时残留肿瘤体积(V70)、原发肿瘤最大截面积、T分期和N分期、照射剂量等因素。采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这些因素和放疗50Gy时肿瘤退缩率的关系。结果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理类型和生长类型、T分期、N分期、照射剂量与肿瘤消退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肿瘤体积的变化可较好的反映放疗的效果,明确肿瘤消退的相关因素,可以指导临床治疗,预后判断,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34.
目的:评价不能手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同步或序贯放化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间初治接受同步或序贯放化疗的85例患者入组本研究,其中45例同步放化疗患者列入A组,40例序贯放化疗患者列入B组。A组采用放疗同步紫杉醇、顺铂化疗,B组采用单纯放疗,放疗结束后行紫杉醇、顺铂化疗。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均为三维适型放疗,剂量60Gy/30f。对比两组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和1、2年生存率。结果:8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随访率100%。A组与B组有效率分别为73.3%和50.0%(P﹤0.05);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1.1%和30.0%(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62.2%和42.5%(P﹥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37.8%和17.5%(P﹤0.05)。A组≥Ⅲ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及Ⅲ~Ⅳ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6.7%、11.1%和28.9%,B组分别为5.0%、10.0%和27.5%。两组不良反应相似,均可耐受。结论:局部晚期NSCLC同步放化疗的疗效优于序贯放化疗,不良反应可耐受,同步放化疗是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NSCLC标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5.
摘要 目的 提高医疗机构消毒质量,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2014-2016年监测绍兴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62家次,对医护人员手卫生、工作台面、空气、使用中消毒液、消毒后内镜、医疗用水、高压灭菌效果和无菌包进行采样,检测表面或环境细菌菌落总数,分析合格率。结果 2014、2015和2016年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整体合格率分别为92.76%、91.84%、93.83%。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依次为二级医院(96.21%)>卫生院(93.51%)>三级医院(90.43%);专科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合格率(96.77%)高于综合医疗机构(89.5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5.67,P<0.001)。监测项目中医疗用水合格率最低(61.25%),其次为医护人员手卫生(85.98%)和消毒后内镜合格率(86.84%)。结论 3年间绍兴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较为稳定,应重视加强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的消毒管理,提高医疗用水、医护人员手卫生和消毒后内镜的消毒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不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急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osteoporotic spinal fracture, OSF)后放射学特征和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120例拟接受保守治疗的老年OSF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对照组(40例)、骨吸收抑制剂组(40例)和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组(40例),分别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安慰剂、双膦酸盐、特立帕肽治疗3个月。比较三组病人治疗前后的数字分级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骨折椎体高度丢失比、后凸角和椎骨隐裂(intravertebral cleft, IVC)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3个月治疗,PTH组的NRS评分、OD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骨吸收抑制剂组,骨吸收抑制剂组的上述指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TH组和骨吸收抑制剂组的椎体高度丢失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骨吸收抑制剂组和PT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人治疗后的后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H组的IVC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骨吸收抑制剂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RI Ⅱ型[OR=3.531,95% CI(2.300,5.628),P<0.001]是导致骨折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TH[OR=0.826,95% CI(0.703,0.966),P=0.018]和骨吸收抑制剂[OR=0.853,95% CI(0.768,0.962),P=0.006]是预防骨折愈合不良的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 PTH类合成代谢药物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椎体塌陷,并显著减轻病人疼痛和促进脊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7.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并发症防治。方法我院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EVA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00例,年龄52~92岁,平均69.3岁。结果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术中出血和术后继发性出血2.75%,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URS)0.75%,包膜穿孔和灌洗液外渗0.5%,暂时性尿失禁10.75%,尿道外口狭窄2.5%,排尿不畅0.5%,尿路感染5.5%。结论TUEVAP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及时防治这些并发症有助于提高TUEVAP水平。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以PTBD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对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30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PTBD治疗再行抗肿瘤治疗.结果:30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胆红素、ALT均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临床症状部分缓解,黄疸消退,体能状况KPS提高10-30分不等.结论:对不能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以PTBD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39.
柳东  何学军  张小兵 《腹部外科》2006,19(4):228-228
病人:女性,79岁。于9 d前因右上腹痛1 d入外院治疗。B型超声示胆囊13.6 cm×6 cm×5 cm大小,胆囊颈部结石。2 d前腹痛加重,伴全腹痛、呼吸急促、皮肤黄染、尿少色深。入院体检:嗜睡,R 35次/min,唇紫绀,皮肤深度黄染,左中下肺闻及较多湿罗音。腹部隆起,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腹腔穿刺抽出胆汁性浑浊液体。24 h尿量<100ml,WBC 25.7×109/L,PLT 74×109/L,TB 134.7μmol/L,DB 104μmol/L。入院诊断:坏疽性胆囊炎,感染性休克,MODS,高血压病3级,冠心病。经充分的术前准备,急诊在局部麻醉下行胆囊造瘘、腹腔引流术。术中自腹腔吸出约1 50…  相似文献   
40.
螺旋CT三维重建对腰椎峡部裂并滑脱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后三维重建的影像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后,行各种三维技术重建。结果轴位原始图像对骨赘、瘢痕增生、椎间盘病变等征像显示清晰;矢状面、45°斜矢状面、反角度(平行于椎弓)平面所使用的任意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以沿椎弓画出的曲面图像对峡部裂的显示率均达到100%;表面重建图像在显示峡部裂方面不及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图像,但图像直观,且在显示骨赘和椎体滑脱方面效果良好。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腰椎椎弓峡部裂及其所引起的相关改变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