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比较CSEA与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分析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及副作用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Ⅰ组)和硬膜外麻醉组(Ⅱ组),记录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腰硬联合麻醉比单纯硬膜外麻醉阻滞效果完全,麻醉起效时间及手术时间缩短,牵拉反应少。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对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有效,麻醉完全率腰硬联合比单纯硬膜麻醉外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00 ~ 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9)∶假手术组(Sham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和七氟醚后处理组(Sevo组).I/R组、Ipo组Sevo组采用结扎肠系膜上动脉60 min,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模型.Ipo组于再灌注即刻恢复血流30 s后再阻断30 s,重复3次行后处理.Sevo组于再灌注即刻吸入1.15%七氟醚30 min行后处理.再灌注120 min时,处死大鼠,取小肠组织,采用Chui评分法行病理学损伤评分;采用TUNEL法计算凋亡细胞密度;采用比色法检测MDA含量和SOD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组、Sevo组和Ipo组病理学损伤评分、凋亡细胞密度和MDA含量均升高,SOD活性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I/R组相比,Sevo组和Ipo组病理学损伤评分、凋亡细胞密度和MDA含量均降低,SOD活性升高,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P<0.05);Sevo组和Ipo组病理学损伤评分、凋亡细胞密度、MDA含量、SOD活性和caspase-3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后处理可通过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和减少细胞凋亡,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效应与缺血后处理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hikani可视喉镜与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对颈椎疾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择期行颈椎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及颈椎外伤患者共60例,随机均分为Shikani喉镜引导气管插管组(S组)和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组(F组),每组各30例。观察比较:①两组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压饱和度(SpO2)变化;②两组各时点应激指标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③两组插管成功率及插管时间比较;④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结果①两组T1~T4不同时点SpO2均未见明显变化,且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4时点MAP、HR均低于T3时点,F组T3时点MAP、HR水平高于T2时点,F组T2时点MAP、HR水平高于T1时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组各麻醉时点E、NE、皮质醇与F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T4时点E水平较T2时点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S组T4时点,F组T3、T4时刻皮质醇水平均高于T2时刻,且分别高于S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S组插管成功率达100.0%,明显高于F组(80.0%),且S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F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声音嘶哑、牙齿松动,F组出现咽喉痛3例,心律失常2例,F组并发症明显多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ikani喉镜对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无明显应激反应,可以提高插管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对于预计困难气道或特殊气道的气管内全麻患者,保留自主呼吸的清醒气管插管是预防气道相关并发症的最有效方法.Shikani喉镜是一种可视、可塑、硬杆纤维支气管喉镜,具有操作简单、对张口度要求低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处理困难气道插管[1].近4年来作者采用Shikani喉镜经口引导清醒气管插管技术,成功地处理26例困难气道患者,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改造成盲探插管装置配合EtC02(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监测用于解决颈椎骨折病人困难插管的可行性。方法:把颈椎骨折困难插管的病例随机分2组:经口会厌后下方盲探插管组(A组,n=25)和经口双腔支气管改造装置配合EtC02监测插管组(B组,n=25)。分别进行盲探插管并记录统计插管次数、插管时间、插管过程中追加麻药的次数及插管并发症等。结果:2组病例插管难度评估无明显差异性(P>0.05),B组插管1~2次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双腔支气管改造插管装置配合EtC02波形图监测用于困难插管,特别对颈椎骨折患者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气管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情况,并与传统的后入路法比较,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单侧TKA手术患者60例,男22例,女38例,年龄60~85岁,ASAⅡ或Ⅲ级,所有患者术毕拔管送麻醉恢复室,在超声引导下行单次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根据坐骨神经入路不同,随机分为2组(n=30):外侧入路组(L组),仰卧位下于转子下股骨干中上段外侧行坐骨神经阻滞镇痛;后入路组(P组),侧卧位下于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间行坐骨神经阻滞镇痛。记录坐骨神经阻滞操作完成时间、穿刺针深度、最低平均电流刺激的强度、穿刺成功率、坐骨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患者对操作满意度评分;收集术后36h内不同时点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L组操作完成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进针深度明显浅于P组(P0.05),穿刺的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P组(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点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6h内均未见局部红肿、感染和神经损伤等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与传统的转子间水平后入路法比较,超声联合神经电刺激针引导坐骨神经阻滞镇痛的外侧入路是一种更简单而安全有效的穿刺入路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治疗与经皮肾镜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无积水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60例成人无积水鹿角形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先行单通道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后1个月复查泌尿系CT,有残余结石的,观察组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对照组行体外冲击波碎石。统计两组总的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60例均成功实施了单通道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观察组残留结石14例,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12例残余结石清除;对照组残余结石15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7例残余结石清除。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总结石清除率高达93.3%(28/30),对照组总结石清除率仅有73.3%(2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治疗无积水鹿角形肾结石,相对于经皮肾镜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具有更高的结石清除率,且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大转子下与腘窝上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内全麻下行单侧TKA手术的患者60例,男20例,女40例,年龄60岁,ASAⅡ或Ⅲ级,术毕待清醒拔管后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单次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镇痛,根据坐骨神经阻滞入路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大转子下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组(LG组)和腘窝上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组(LP组),每组30例。记录坐骨神经阻滞操作完成时间、尝试穿刺次数、穿刺针深度、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记录穿刺及阻滞成功例数、患者满意度评分等;记录术后2、4、8、12、24、36 h静息及活动时VAS评分。结果 LP组坐骨神经阻滞操作完成时间明显短于LG组(P0.05),尝试穿刺次数明显少于LG组(P0.05),穿刺针深度明显浅于LG组(P0.05),穿刺及阻滞成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LG组(P0.05)。两组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术后不同时点静息及活动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腘窝上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较大转子下外侧入路进针深度更浅,穿刺、阻滞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更高,为一种优化后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穿刺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微创椎间盘手术后氯诺昔康持续静脉输注(PCIA)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微创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M组(吗啡组,n=40)、L组(氯诺昔康组,n=40)和LF组(氯诺昔康+芬太尼组,n=40)。三组均采用PCIA,总量80ml,背景输注2ml/hr,PCA2ml,锁定时间10min,负荷量经硬膜外给予0.75%Bupivacaine4ml。配方为M组吗啡0.25mg/ml,L组氯诺昔康0.5mg/ml,LF组氯诺昔康0.5mg/ml+芬太尼5μg/ml。观察治疗开始后1h、4h、8h、16h、32h视觉模拟法疼痛评分(VAS)并记录治疗期间病人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开始后1h、4h三组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后各时间点L组VAS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M组和LF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L组、LF组明显低于M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微创椎间盘手术后中到重度疼痛中,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比氯诺昔康单独使用镇痛效果好,与吗啡具有同等的镇痛效果,而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不良反应较少发生,是一种较好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自动定量输注(ARB)与持续恒速输注(CI)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持续股神经阻滞( CFNB)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行单侧TKA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RB组和CI组,每组60例。两组均连接电子自控输注泵术后镇痛,负荷剂量为0.33%罗哌卡因10 mL,持续镇痛配方为0.2%罗哌卡因(600 mg罗哌卡因用生理盐水配制成300 mL)。 ARB组每隔1 h泵注5 mL,CI组持续恒速泵注5 mL/h,两组均复合PCA(5 mL/次)技术,锁定时间15 min。两组均行腰硬联合麻醉,术毕行股神经旁穿刺置管,连接电子自控输注泵行术后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和活动时的疼痛评分、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股四头肌肌力、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ARB组患者术后8、12、24、36、72 h静息时疼痛评分及术后12、24、36、72 h活动时疼痛评分低于CI组( P<0.05),镇痛药物使用量减少;术后1、2、3 d的膝关节活动度ARB组优于CI组(P <0.05),股四头肌肌力分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KA术后CFNB镇痛中,ABR比传统的CI技术镇痛效果好,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减少,同时不增加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为TKA术后股神经置管镇痛较理想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