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2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4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67篇
内科学   9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100篇
综合类   333篇
预防医学   163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11篇
  1篇
中国医学   135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61.
脑卒中患者的希望水平影响其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本文对希望的概念、希望水平的测量工具、脑卒中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因素、希望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以及希望水平的干预措施5个方面进行综述, 以提高脑卒中患者希望水平为导向, 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正>肥胖指由多因素引起的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体质量超过参考值范围的营养障碍性疾病[1]。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全球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2]。1985年至2014年,我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显著增加,超重率由2.1%增至12.2%,肥胖率则由0.5%增至7.3%[3]。《中国儿童肥胖报告》预测,若不针对儿童肥胖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63.
摘要:目的:探讨小针刀疗法联合平衡针治疗寒湿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平衡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针刀疗法,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va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及血清mda、sod和gsh-px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好(p <0.05);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和情感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 <0.05),且治疗组sf-36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vas评分降低(p <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 <0.05);两组mda水平降低,sod和gsh-px水平升高(p <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 <0.05)。结论:寒湿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小针刀疗法联合平衡针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疼痛度,值得在临床上目的: 比较穴位埋线与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镇痛疗效。方法:将6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治疗)和治疗组(穴位埋线),每组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以及炎性因子IL-1β、IL-6和 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JOA评分以及炎性因子IL-1β、IL-6和 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治疗组VAS评分、JOA评分以及炎性因子IL-1β、IL-6和 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3%(28/3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7%(26/3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和电针都可以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穴位埋线疗效优于电针。  相似文献   
64.
2019年底至今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已经造成全球7512万余人感染[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尸检样本是珍贵并极具价值的诊断和研究...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VLCADD)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位点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治的1例VLCADD患儿的临床诊治经过及基因位点;以"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为检索词, 检索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 以"very long chain acyl-coenzyme 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和"China"或"Chinese"为检索词, 检索PubMed数据库, 检索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的相关文献, 总结分析VLCADD患者的临床特点, 探讨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 以及新生儿筛查对于VLCADD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根据患儿低血糖、肝脏肿大、肝酶升高、血串联质谱C14:1明显升高, 考虑VLCADD, 给予口服左卡尼汀及富含中链脂肪酸配方奶喂养, 患儿病情好转出院, 随访3年10个月, 生长发育正常, 监测血生化指标基本正常。基因检测发现ACADVL基因复合杂合突变, c.692-2692-1delAG (splicing)/c.1276G>A (p.A426T)。通过文献检索...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阳春砂小花假合蕊柱的形成过程。方法:将阳春砂小花自0. 5 cm长度至开花后一天划分为8个生长时期,对小花鲜样解剖并制作石蜡切片,测定花药腔的高度,花粉囊裂口夹角,花粉囊缝隙宽度,花柱直径,花丝与唇瓣的夹角(α),花丝与花药的夹角(β)。结果:花粉囊夹角在开花前无明显变化,开花时从32°缩小为17°。两对花粉囊间的缝隙宽度在第5时期增大至约0. 29 mm,同时期的花柱直径约0. 32 mm,两者比例达92%。相比开花前一天,开花时α角从83°减小为42°,β角从186°减小为147°。花丝的远轴侧比近轴侧多1至5层细胞,花柱的近轴侧比远轴侧多1至6层细胞。结论:远、近轴侧细胞结构的不对称性是花丝、花柱运动的基础。在第5时期,花粉囊间的缝隙增大至几乎与花柱等径,花柱运动嵌入花粉囊间。开花时花粉囊夹角缩小,将花粉囊间隙出口封闭,花柱留在花粉囊间,同时角α,β剧烈减小,雄蕊将雌蕊夹在其中向唇瓣弯曲,最终形成半包于唇瓣内的假合蕊柱结构。  相似文献   
67.
目的:基于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架构肺腺癌(LUAD)竞争内源性RNA(ceRNA)网络,鉴定潜在的生存关联性生物标志物,并确定特异性治疗的小分子药物。方法:依据纳入研究标准,利用Edger软件筛选LUAD组织与正常组织(mRNA、lncRNA和miRNA)差异表达的基因。通过miRcode、miRDB、TargetScan和miRanda数据库对差异表达的RNA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构建ceRNA网络。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ceRNA网络中的RNA表达量与生存预后的关系,通过富集分析对网络中的mRNA基因功能和调控通路进行分析。通过Cmap数据库筛选治疗LUAD的特异性小分子药物。利用D-lnc软件确定与关键的lncRNA相关的特异性小分子药物。结果:mRNAs(ELAVL2和PBK)、miRNAs(miR-13和miR-210)和lncRNAs(AP002478.1、DSCAM-AS1、LINC00269、LINC00470和LINC00483)与总生存期(OS)关系密切。喜树碱和甲萘醌有可能逆转LUAD的状态。卡铂、多西紫杉醇、帕比司他被确定为与关键lncRNA密切相关的药物。结论:ceRNA网络在LUAD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差异表达RNA与LUAD预后相关,可能成为潜在的肿瘤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耳穴贴压联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应用耳穴贴压联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性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P <0.05)。治疗后,观察组雌二醇(E2)水平高于对照组,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5.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耳穴贴压联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性激素水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评价70 kVp结合深度学习图像重组(DLIR)算法在低辐射低对比剂用量情况下,是否可以提升0.625 mm薄层小儿腹部CTA图像质量.方法 观察组选取连续的37例[7个月~14岁,平均(6.87±3.11)岁]腹部增强CTA检查,检查使用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检查方案,扫描采用70 kVp,对比剂用量0.8~1....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当归多糖(ASP)对高糖状态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 培养并收集第3代BMSCs进行成骨成脂分化诱导鉴定。将BMSCs分为3组进行培养:正常对照组(葡萄糖浓度5.5 mmol·L -1)、高糖组(葡萄糖浓度25.5 mmol·L -1)、ASP+高糖组(葡萄糖浓度25.5 mmol·L -1+40 mg·L -1 ASP)。CCK8检测各组BMSCs的增殖活性,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成骨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成骨标记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锌指结构转录因子(Osx)、骨钙蛋白(OCN)、Ⅰ型胶原酶(COL-Ⅰ)mRNA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因子CyclinD1及β-catenin的mRNA表达。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正常大鼠)、糖尿病组(糖尿病大鼠)、糖尿病+ASP组(糖尿病大鼠,ASP喂养),制备大鼠胫骨骨缺损,进行组织学检测,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高糖组、ASP+高糖组的BMSCs增殖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糖组和ASP+高糖组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糖组中BMSCs钙结节数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及Runx-2、OCN、Osx、COL-Ⅰ、CyclinD1、β-catenin的mRNA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ASP+高糖组(P<0.05),正常对照组和ASP+高糖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糖尿病组骨小梁数量少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ASP组(P<0.05),而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ASP组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SP可促进高糖状态下大鼠BMSCs的成骨分化及2型糖尿病大鼠的骨缺损修复,这种促进作用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