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RIF)患者可能的母体因素发病机制.方法 对比70例RIF患者和35例孕前体检者,月经第3天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子宫体积、卵巢体积、窦卵泡计数(AFC)和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分型、优势卵泡数量、子宫螺旋动脉的平均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 RIF组月经第3天FSH、LH和FSH/ LH数值均明显上升,子宫体积、卵巢体积和AFC数量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和优势卵泡数量显著下降,子宫内膜分型A型显著减少,B型和C型明显增加,子宫螺旋动脉PI和RI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卵巢反应性降低和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与RIF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各中医证型的发病因素及与性激素的相关性。方法:对150例PCOS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就初潮年龄、身高、体重、生活习惯、家族遗传等内容进行问卷调查。对照组为150名月经规律的年轻女性,以同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检测PCOS患者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激素(E2)、催乳素(PRL)、孕酮(P)。结果:(1)PCOS各中医证型发病的相关因素:肾虚证危险因素有:教育程度(OR=1.523,P=0.023)、睡眠状况(OR=1.345,P=0.036)、月经失调家族史(OR=1.316,P=0.009);痰湿证危险因素有:BMI(OR=6.447,P<0.001)、腰臀比WHR(OR=2.961,P=0.044)、青春期体型(OR=1.524,P=0.007)、糖尿病家族史(OR=1.598,P=0.034);肝经郁火证危险因素有:睡眠状况(OR=1.253,P=0.029)、月经失调家族史(OR=1.316,P=0.006)、与家人相处心情(OR=4.813,P=0.040)。(2)PCOS各中医证型与性激素的关系:T:肾虚证明显高于气滞血瘀证和肝经郁火证(P<0.01);E2:肾虚证明显低于其他各证(均P<0.01);P:肾虚证明显低于痰湿证和肝经郁火证(均P<0.01);LH:肝经郁火证明显高于其他各证(均P<0.05);FSH、PRL:各证无明显差异(P>0.0.5);LH/FSH:肝经郁火证明显高于其他各证(均P≤0.01)。结论:教育程度较高、睡眠状况较差、月经失调家族史是肾虚型PCOS发生的危险因素;BMI较高、WHR较大、青春期体型较重、糖尿病家族史是痰湿型PCOS发生的危险因素;睡眠状况较差、月经失调家族史、与家人相处心情较差是肝经郁火型PCOS发生的危险因素;肾虚型PCOS的T高于气滞血瘀型和肝经郁火型、P低于痰湿型和肝经郁火型、E2低于其他各型,肝经郁火型PCOS的LH、LH/FSH均高于其他各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汤对气虚血瘀型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过长的止血作用。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240例患者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各120例,中药组于药流术后6~8 h服用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中药。同时检测2组不全流产发生率、阴道流血量、阴道流血时间等指标。结果中药组降低不全流产发生率、减少阴道流血量以及缩短阴道流血时间等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中药对于气虚血瘀型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过长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同时可促进子宫收缩,加速受损子宫内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扶正化瘀汤对气虚血瘀型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过长的止血作用.方法 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240例患者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各120例,中药组于药流术后6~8 h服用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中药.同时检测2组不全流产发生率、阴道流血量、阴道流血时间等指标.结果 中药组降低不全流产发生率、减少阴道流血量以及缩短阴道流血时间等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中药对于气虚血瘀型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过长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同时可促进子宫收缩,加速受损子宫内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2000年7月-2003年6月对105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3种治疗方案进行观察,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观察病例为本院妇科和计划生育科收治的患者.入院时确诊为异位妊娠,符合以下条件:①一般情况良好,生命体征平稳.②血HCG≤1 500 miu/mL(酶标免疫测定法,非孕≤10 miu/mL).③附件异位妊娠包块直径≤5 cm,无明显破裂征象.④各项生化指标正常,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对于B超下异位妊娠活胎、内出血明显、一般情况差、输卵管大范围破裂、盆腔感染者,不宜行保守性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锐湿疣 (CA)是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所致的生殖器、会阴、肛门部位的表皮瘤样增生。笔者于 1 998年~ 1 999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 40例本病患者 ,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40例为门诊患者 ,均为女性 ;年龄 1 7~ 42岁 ,平均 2 8.5岁 ;已婚 1 1例 ,未婚 2 9例 (同居 ) ;病程 1~ 8个月 ,平均 3个月。诊断标准 :有婚外不洁性交史或其配偶感染史 ;在生殖器、会阴、肛门等部位有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花状赘生物 ,呈淡红色、乳白色或淡灰色 ,表面粗糙角化或有蒂或发生糜烂、渗出、触之易出血 ;临床与组织病理检查 (可见凹空…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发展迅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成为不孕不育患者最后的希望,但是尽管有个体化优质的促排卵方案、先进的实验室胚胎培养技术保驾护航,IVF-ET中每次胚胎的着床率一直徘徊在20%~30%~([1]),胚胎着床是妊娠成功的开始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但是20%~30%的胚胎着床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PCOS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雌二醇(estrogen,E2)、孕酮(progesterone,P)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PCOS肾虚血瘀证的不孕症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三组,中药组:补肾活血方;西药组:克罗米芬;中西药组:补肾活血方+克罗米芬;空白对照组选取30例因男方因素就诊的不孕患者。服药方法:中药组自月经周期(或撤退性出血)第1天开始口服补肾活血方,连服21天;西药组自月经周期(或撤退性出血)第5天起每晚口服克罗米芬50 mg,连服5天;中西药组自月经周期(或撤退性出血)第1天开始口服补肾活血方,第5天起每晚加克罗米芬50 mg,连服5天后停服西药,继服中药至21天;均连续治疗3个周期。空白对照组不服任何相关药物。以上三组均于月经第9天开始用阴道B型超声连续监测卵泡发育,当B型超声显示双侧卵巢内至少有一个成熟卵泡平均直径≥18~20 mm时定为排卵日,于排卵后第7~9天阴道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分型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和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E2和P含量。结果中药组与中西药组A型子宫内膜百分比均大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与中西药组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西药组(P0.01);西药组A型子宫内膜百分比及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中西药组PI高于西药组与中药组(P0.05);治疗组PI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西药组RI高于中药组、中西药组与空白对照组(P0.05);西药组E2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中西药组P高于西药组与中药组(P0.05);西药组P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可以增加PCOS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补肾活血方联合克罗米芬可以增加PCOS不孕症患者排卵后的P含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方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stem cells,BMSCs)移植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模型大鼠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细胞标志蛋白CD34、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物整合素αvβ3、白细胞抑制因子(LIF)表达的影响.方法 从6~8周龄雄性SD大鼠股骨骨髓中分离提取BMSCs,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将其纯化,实验选用纯度较高的第3代细胞,分别采用尾静脉(IV)和宫腔注射(IU)的方法移植到雌性SD大鼠体内;给予雌性SD大鼠宫腔灌注95%无水乙醇及灌胃羟基脲加尾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苷,建立肾虚血瘀薄型子宫内膜模型;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BMSCs+ IV组、BMSCs+ IU组、BMSCs+ IV+中药组、BMSCs+ IU+中药组;各干预组分别给予BMSCs静脉或宫腔移植并联合中药干预后经过大鼠3个动情周期,处死取材.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子宫内膜中CD34、整合素αvβ3及LIF的表达情况.结果 BMSCs+ IV组、BMSCs+ IU组、BMSCs+ IV+中药组、BMSCs+ IU+中药组均能一定程度地增加子宫内膜CD34、整合素αvβ3、LIF的表达(P<0.05);在免疫组化检测整合素αvβ3表达方面,BMSCs+ IV组与BMSCs+I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SCs+ IV+中药组与BMSCs+ IV组,BMSCs+ IU+中药组与BMSCs+ IU组在免疫组化检测整合素αvβ3表达及Western blot检测整合素αvβ3、LIF表达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尾静脉注射BMSCs增加整合素αvβ3表达优于宫腔注射BMSCs,加用补肾活血方后能更好地增加整合素αvβ3和LIF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近年,随着生活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及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高危孕产妇比例显著增加,产科疾病谱不断变化,给产科医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治疗难题。中医药对多种产科疾病具有明确疗效,且治疗方法多样,为产科疑难疾病的解决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手段,但目前临床参与度和作用发挥不足。为此,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邀请了产科临床一线的西医与中医青年优秀专家,围绕妊娠剧吐、先兆流产、异位妊娠、妊娠咳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母儿血型不合、产后缺乳、宫腔妊娠组织物残留、产褥感染、产后身痛、剖宫产术后切口血肿/愈合不良、产后尿潴留、剖宫产术后肠梗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后抑郁症等15种产科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环节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优势病种的中西医治疗建议,以期在临床实际诊疗中给患者提供优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产科疾病的诊疗效果,惠及大众。同时,期望更多产科临床医生了解中医的治疗效应及优势、中西借鉴、沟通融合,继而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产科诊疗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