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新疆喀什地区是黑热病的重点流行区,也是我国黑热病的主要流行区之一.为了有效控制黑热病,降低黑热病发病率,作者于2005~2006年对黑热病疑似病人(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贫血、脾肿大)进行了血清学检查,现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92.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 术前禁食6h,在全麻或镇静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性镜下治疗。结果 诊断性ERCP逐渐转向较多的治疗性ERCP,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范围扩大。结论 治疗性ERCP是胆胰疾病微创治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93.
目的 :探讨心脏超声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后导管异位入右房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60例女性乳腺癌需行PICC置管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完成置管术后,仅行X线观察导管位置,以排除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实时心脏超声导向,观察导管头端位置。对于导管过长已进入右房,需要拔出部分导管的患者,应用心脏超声测量PICC进入右房的距离计算需拔出的导管长度。结果:试验组仅1例患者PICC导管进入右房,对照组共有10例异位入右房,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对于导管已异位入右房需退管的11例患者,使用心脏超声测量PICC进入右房的距离计算需拔出的导管长度,一次性退管成功率为100%。11例患者中有4例随心脏搏动不同程度碰撞右房壁,有3例收缩期碰撞到三尖瓣,1例患者出现房性早博,未见感染性心内膜炎及三尖瓣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心脏超声可有效预防PICC导管异位入右房,对于已异位入右房的导管可准确判断需退出长度。  相似文献   
294.
广州市散发SARS患者及其接触者早期IgG抗体变化规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广州市再次散发的临床诊断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患者早期IgG抗体变化规律及其接触者有无隐性感染作初步研究。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SARS散发流行期间采集发热待查的患者117例、接触者88例、正常人群血清进行SARS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SARS患者在发病5-15天出现血清特异性IgG,血清滴度随发病天数增加而升高,15—20天后,抗体的滴度达到高峰并维持在1:160-1:320。发热人群组,SARS接触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4%,2.3%,0.57%。结论:广州市本次散发SARS患者IgG抗体变化与去年的基本一致,用ELISA法测定SARS病毒IgG抗体水平变化,可适用于SARS患者的早期血清学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本实验提示SARS可能存在隐性感染性。  相似文献   
295.
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王建国  何丽娟 《中国针灸》2007,27(3):191-192
目的:对比温针灸与针刺加TDP照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针刺加TDP照射组,两组均取犊鼻、膝眼、阳陵泉等穴,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经2个疗程治疗后,比较疗效结果。结果:温针灸组临床基本痊愈率为30.0%,针刺加TDP照射组临床基本痊愈率为1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296.
研究西黄丸含药血清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和MCF-7细胞增殖以及Bcl-2,Bax,TP53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期探讨西黄丸抗乳腺癌的作用特点和机制。大鼠灌胃给药制备西黄丸含药血清,实验设置大鼠空白血清组(Control)和西黄丸含药血清组(XH),以含药血清干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和MCF-7,MTT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法检测Bcl-2,Bax,TP53 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西黄丸大鼠含药血清可抑制MDA-MB-435细胞增殖(P0.05),西黄丸大鼠含药血清可以提高MDA-MB-435细胞中TP53和Bax mRNA以及Bax蛋白的表达(P0.05),降低Bcl-2/Bax的比值(P0.05)。同时西黄丸含药血清可以上调MCF-7细胞中Bax mRNA,并降低Bcl-2/Bax的比值(P0.05),而西黄丸含药血清干预MCF-7细胞后TP53 mRNA和Bax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西黄丸含药血清可诱导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机制有可能是通过上调TP53 mRNA表达,从而诱导凋亡蛋白Bax表达,促进Bax向线粒体转移,最终发挥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297.
目的:研究西黄丸含药血清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以及对环氧化酶2(COX-2)转录的影响,以期探讨西黄丸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大鼠灌胃给药制备西黄丸含药血清,实验设置大鼠空白血清组和西黄丸含药血清组,以含药血清干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RT-PCR法检测COX-2、TNF-αmRNA表达。结果:西黄丸含药血清可以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可以促进MDA-MB-231细胞凋亡,并且西黄丸含药血清可以降低MDA-MB-231细胞划痕愈合率,可以降低在炎性环境下MDA-MB-231细胞中COX-2 mRNA表达(P<0.05)。结论:西黄丸含药血清可以有效地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促进其细胞凋亡,可能抑制细胞迁移,并且可以减少炎性因子的转录。  相似文献   
29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后宫颈残端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改进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手术方法,将改进前后的病例分为甲乙两组进行比较。结果甲组(改进前)出现5例宫颈囊肿,乙组(改进后)出现1例宫颈囊肿;乙组高频电刀切除组织病理显示:46%患者有宫颈内膜组织残留;乙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阴道排液时间、宫颈残端愈合时间缩短,与甲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宫颈残端潴留囊肿的发生是由于CISH术中宫颈残端残留宫颈活腺体所致,CISH术结合高频电波刀的电圈切除术处理宫颈残端可预防宫颈残端并发症的发生,特别对子宫颈肥大、外口松弛、糜烂较重患者具有较大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99.
2003年广州市流行性感冒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掌握广州市流感病原学变化特点及流行趋势。方法 病例标本来自广州市 3家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和局部暴发疫点现患病例的漱口液或咽拭子 ;普通人群血清标本于流感流行高峰前 (3月 )和高峰后 (9月 )在其中一家哨点医院按 0~、5~、15~、2 5~、6 0岁以上 5个年龄组分层随机抽取普通人群进行采集 ;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标本于 9月份在花都区、从化市、增城市抽取饲养、销售、屠宰家禽职业人员进行采集。病原学采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 ,血清学采用微量半加敏红细胞抑制试验检测各型流感抗体。结果 检测 192 5份流感样病例标本 ,分离出流感病毒 2 6 5株 ,其中H3N2亚型 2 5 6株 ,B型 9株 ,分别占总病毒株的 96 6 %和 3 4 % ,未分离出H1N1亚型毒株 ;4~ 7月份分离的H3N2亚型毒株共 2 2 8株 ,占全年的 86 0 % ,此期未分离出B型毒株。全年共报告流感样局部暴发疫情 91起 ,4~ 7月份流行高峰期报告 82起 ,占全年的 90 1% ,其中 5 6起 (占 6 8 3% )为H3N2亚型引起。 3、9月份分别采集普通人群血清标本 180和 15 0份 ,流感病毒各型抗体中H3N2亚型抗体阳性率最高 ,3月份为 85 6 % (15 4 / 180 ) ,9月份为 90 7% (136 / 15 0 ) ;H1N1亚型、B(维多利亚系 ) 和B(巴拿马系 ) 抗体阳性率偏低 ,仅为 8  相似文献   
300.
2000-2004年广州市登革热血清学和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对2000-2004年广州市登革热(DEN)病原体分离鉴定及流行特点分析,为该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ELISA)法、免疫斑点法、免疫层析法、对疑似患者的血清特异性抗体IgM、IgG进行检测。用C6/36细胞对早期病例血清进行病毒分离,以间接免疫荧光(McAb-IFA)、RT-PCR方法鉴定。RT-PCR法检测成蚊、蚊幼。结果 病毒分离株经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McAb-IFA)、RT-PCR检测鉴定为Ⅰ级登革病毒。检出幼蚊有登革病毒Ⅰ型。结论2001-2004年广州市的登革热流行是由Ⅰ型登革病毒感染所致,2002年出现暴发与流行并延伸到200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