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4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21篇 |
内科学 | 108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综合类 | 75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最近研究表明,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变异反映心肌复极变异,QT间期离散度增加可能是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基础[1]。肥厚性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多见,本文旨在探讨肥厚性心肌病患者QTC间期离散度(QTcd)变化。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肥厚性心肌病组:1985年~1995年住院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平均35.6±16.2岁。诊断标准:室间隔厚度>15mm,室间隔与左室后壁之比值>1.3,除外引起左室肥厚的其它疾患。对照组:22例性别、年龄相配,并且心电图、心脏二维心动图检查均正常的健康人。两组人均为窦性心律,无束支传导阻滞;没有服用影… 相似文献
92.
93.
心房颤动 (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之一 ,但有关AF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近年来 ,对AF的心房组织进行AF分子机制探讨 ,已成为AF研究的热点之一。下面就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1 AF时心房肌细胞Ca2 调控异常1.1 心房肌细胞内Ca2 超负荷及其意义 快速起搏犬的心房 7h后可见心房肌线粒体肿胀和肌浆网破裂 ,这是细胞内Ca2 超负荷的特征性改变[1] 。Leistad等[2 ] 在诱发AF 2 5min后 ,发现细胞内Ca2 含量增加 1倍 ,而乳酸和三磷酸腺苷含量无改变。Ausma等[3] 研究发现在AF的最初 … 相似文献
94.
既往研究认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Th1/Th2平衡失调所致,但就Th1细胞亚群的研究结果并不能完全解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Th17细胞是新发现的CD4+辅助性T细胞亚群,IL-23是Th17细胞赖以存在,并维持其稳态及扩增,促进其分泌IL-17的必需细胞因子.目前认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IL-23/Th17轴参与了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小腰大边封堵器堵闭室间隔膜部瘤缺损(PPVS)的不同部位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1日~2010年9月1日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介入治疗的102例室间隔缺损(VSD)伴膜部瘤病例,68例小腰大边封堵器组为治疗组,34例对称型室间封堵器对昭组。统计二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64例成功(94%),对照组32例成功(91%)(P>0.05)。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治疗组1例少量残余分流,对照组5例少量残余分流(P<0.05)。结论小腰大边封堵PPVS是安全和可行的方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分析球囊直径的选择倾向性及其对于即时扩张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1 584例病历资料完整的接受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TMC)的患者按照选择的最大球囊直径分为直径较大、中间和较小3 组(L组、M组和S组),比较各组的基线资料和即时扩张效果.结果 在3组中L组患者年龄较轻、左房平均压较高且二尖瓣口面积较大(P<0.01 ).3组患者PTMC扩张后左房平均压分别下降(10.77±7.27)mmHg、(7.89±6.23)mmHg和(8.07±6.16)mmHg(P<0.01),3组患者PTMC扩张后二尖瓣口面积分别增加(1.09±0.54)cm2、(0.54±0.45)cm2和(0.50±0.37)cm2(P<0.01),3组患者PTMC后合并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分别为24例(4.4%)、29例(5.0%)和18例(3.3%)(P>0.05).结论 PTMC时,术者对年轻、左房平均压较高以及瓣膜病变较轻的患者倾向于选择较大球囊直径,而较大的球囊直径可以获得更好的扩张效果,而不增加二尖瓣反流几率.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封堵术前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CHD并肺动脉高压(PH)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90例CHD患儿.均经体检、辅助检查及心脏彩色B超确诊.其中单纯房间隔缺损40例.单纯室间隔缺损30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20例.依据心导管测压,将90例CHD患儿分为3组:中重度PH组(肺动脉收缩压6.66 kPa)30例和轻度PH组(3.99 kPa<肺动脉收缩压<6.66 kPa)30例、无PH组(肺动脉收缩压<3.99 kPa)30例.3个亚组的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组术前、术后24 h、术后1、3、6及12个月血浆AngⅡ及血清NO水平.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用同样方法检测其血浆AngⅡ及血清NO水平.结果 介入封堵术前,CHD并PH组患儿血浆AngⅡ水平明显高于CHD无PH组(Pa<0.01);CHD并PH组患儿血清NO水平均明显低于CHD无PH组(Pa<0.01).CHD患儿介入封堵术24 h后,血浆AngⅡ逐渐下降,至12个月下降接近正常水平;CHD患儿介入封堵术24 h后,血清NO开始逐渐上升,至12个月上升接近正常水平.AngⅡ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r=0.811 P<0.01);NO与肺动脉收缩压呈负相关(r=-0.421 P<0.05).结论 AngⅡ及NO可能参与CHD的发生、发展过程;血浆Ang Ⅱ及血清NO水平可作为判定其CHD患儿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8.
着眼于医疗形势发展需要,结合医院实际,开展急救技能岗位练兵活动,增强了医务人员的能力素质,提高了急救技术水平和急救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99.
随着急性心肌梗死 (AMI)急性期冠状动脉对比术 (CAG)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的广泛开展 ,为心电图(ECG)诊断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容 ,尤其是依据体表ECG判断梗死相关动脉 (IRA)的准确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因此 ,通过ECG尽快而准确识别IRA对评估危险心肌量及积极、安全、有效地开展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并对其预后进行评估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仅对有关方面的研究现状简要综述如下。1 心电图AMI时心电图的测量 :纸速 2 5mm/s ,以TP段为基线 ,于J点后 80ms测量ST段 ,肢体导联抬高≥ 1mm ,胸前导联V1~ 6抬高≥ 2mm… 相似文献
100.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HOCM)是原发性心肌病中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因其肥厚的心肌造成左室流出道梗阻而得名。介入治疗是治疗HOCM新方法。我科 2 0 0 2年 11月对一例HOCM患者进行经皮经腔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PTSMA)和DDD起搏器治疗 ,经随访 6个月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 ,4 6岁 ,发现心脏杂音 2 1年 ,反复胸闷、气促 5年。晕厥 1次 ,约 5分钟自行缓解。 1997年12月至 2 0 0 1年 5月出现 4次持续性心房颤动 ,均在本院电复律成功 ,2 0 0 1年 5月以后每日服胺碘酮0 2 ,可维持窦性心律。 1997年 12月 2 5日服用施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