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自1954年以来,不少人报告母鼠对疟疾的免疫力能传给仔鼠。人疟虽无相似研究,但据此推测,这可能是保护疫区婴儿的一个重要因素。鉴于已有研究结果颇不一致,为了弄清母鼠感染疟疾与受孕之间相距时间的长短与仔鼠免疫力强弱的关系,以及母鼠受疟原虫抗原免疫注射后对仔鼠免疫力的影响,作者用大白鼠分组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 无疟史母鼠所生的仔鼠(21日龄,下  相似文献   
12.
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抗药性问题,是当前疟疾防治工作中急需弄清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974年,海南区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等在崖县、乐东县某些使用氯喹疗效不够满意的地方,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67)介绍的氯喹敏感性临床试验方法,对67例恶性疟患者观察结果,发现1例有抗药性。1975年6~11月,再组织有关单位,对海南岛西南部乐东县千家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体外微量法测定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敏感性,具有简便、快速和准确等优点,但要有预制的涂氯喳板及培养基才能用于现场调查。世界卫生组织自1979年起试制这种板和冰冻干燥培养基,但后者至今尚无供应。 为了尽快摸清我国抗氯喹恶性疟的分布情况,我们于1979年底仿制涂氯喹板获得初步成功后,1980年又着手研制冻干培养基,几经改进,制成的冻干培养基在4℃保存下有效期已达1年以上,可在加液后立即使用,不需过滤灭菌等手续,所制涂氯喹板的药效曲线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完全一致。且增加了一个对照井及一个药物剂量,有利于预先观察疟原虫生长情况及测定较高抗性的病例。1981年7~10月间经粤、桂、滇、黔、皖等省区试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前言目前世界上对抗疟疫苗的研究集中于疟原虫裂殖子、子孢子和配子的疫苗,已有许多报告证实抗配子抗体可在脊椎动物宿主(鸡、鼠和猴)体内和人体内产生,当此抗体在血餐中进入蚊胃时,与雌、雄配子的表面反应,使其不能受精,阻断了蚊媒传播。这一反应的免疫原是细胞外配子和合子,传播阻断免疫的主要靶抗原是配子。但循环在免疫宿主内的配子体并不受抗配子抗体影响,在蚊体内受精的合子照常转变为动合子;若在受精前加免疫血清,疟原虫即不能继续发育,表明传播阻断免疫是在蚊胃中通过阻止配子受精而起作用。从免疫血清与蚊胃阶段原虫  相似文献   
15.
停用氯喹12年抗氯喹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海南省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普遍产生了抗性,所以于1979年开始,在全岛范围内停止使用氯喹防治恶性疟。为了了解停止使用氯喹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的消长情况,作者以该省乐东县为观察点,于1981—1991年间,每隔2—3年测定1次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敏感性。结果发现,停止使用氯喹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抗性呈逐渐降低趋势,体外法测得的抗性率由1981年的97.9%,降至1991年为60.9%(P<0.001),完全抑制裂殖体形成的平均剂量由1981年的10.46pmol/μl,降至1991年的3.02pmol/μl(P<0.001),需用大剂量(6.4pmol/μl)才能完全抑制裂殖体形成的病例比例,由1981年的83.3%,降为1991年的17.4%(P<0.001),而小剂量(1.6pmol/μl)即可抑制的病例比例,却由1981年的4.2%增加到1991年的60.8%(P<0.001)。体内法测得的抗性率,由1981年的84.2%,降为1991年的40%(P<0.001),RⅡ和RⅢ占抗性病例比例,由1981年的59.4%,降至1991年的37.5%(0.02>P>0.01)。  相似文献   
16.
八、重症恶性疟特殊问题的处理 1.脑型疟.由于病人常有呕吐,需经常有人在旁照料,每2小时内翻身一次,插导尿管并正确记录尿量,常测体温(肛温)并作连续记录,参考Glasgow昏迷指标时常监测意识及抽搐程度。 2.严重贫血病人血细胞压积低于  相似文献   
17.
18.
疟原虫生化研究与若干成药抗疟作用的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疟原虫生化研究过程中,作者等以药物的化学结构及其生化作用为线索,用感染约氏疟原虫的小鼠,参照WHO四天抑制治疗法进行了小鼠治疗试验,并用体外培养人恶性疟原虫为材料进行了体外抑制观察。结果发现多种目前正在使用的临床药物具有显著的抗疟作用。现将目前已得的初步线索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疟疾的患者体内产生许多不同作用的抗体,血清中的IgG和IgM明显增加,此外疟疾并引起许多与胶原性疾病相似的血清学改变。伴随着疟疾出现的过度贫血,可能有一部份是由于自身免疫。一时性的肾炎可见于各种疟疾,但慢性肾病综合征只见于三日疟。疟疾能引起脾肿大,其中最特殊的一种型式是特发性热带巨脾症,这可能是一种疟疾的变态免疫反应。疟疾也能影响患者对于其他抗原或病原体的体液免疫反应,这可能与Burikitt氏淋巴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妊娠后孕妇对恶性疟的免疫力有一定降低,胎盘看来是恶性疟原虫分裂繁殖的一个免疫学  相似文献   
20.
恶性疟原虫有性生殖的机理近年来日渐受到重视,已有人报告体外培养出未成熟的配子体,本文则报告了培养出形态上成熟的配子体,开创了一个深入研究恶性疟原虫生活史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