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0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48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338篇
预防医学   152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37篇
  2篇
中国医学   174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妊娠血清铜、阴道细菌与胎膜早破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与血清铜的关系。方法 对80例正常单胎分娩的孕妇,其中17例确认 明显诱因的胎膜早破(PROM)。分娩前阴取道上1/3外分泌物涂片镜检,测定血清铜的含量,分娩后取胎膜观察病理改变,同时测定门诊孕早期孕妇血清铜50例。结果孕晚期妇女血清铜值明显高于孕早期,但胎膜早破组和正常组孕妇的血清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胎膜早破与血清铜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42.
单华超  李远  牛晓辉 《癌症进展》2009,7(6):682-686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lymphogranuloma,ELG)是临床上相对少见的一类良性肉芽肿性疾病,因病变好发于头颈部,主要累及皮下组织、淋巴结和大涎腺等组织器官,故患者多就诊于头颈及颌面外科,单发于肢体的病变少见。我科最近收治的2例单发于上肢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均位于肘关节上方上臂内侧。文献报道发生于肢体的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有多个病例均于该位置发病,  相似文献   
943.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 )是近年来被命名的主要发生于软组织和内脏的少见间叶性肿瘤.临床和影像学易将其误诊为恶性肿瘤.根据WHO 肿瘤分类(2002年),IMT为中间性偶有转移型肿瘤。其病理组织学形态复杂,诊断较为困难且病例少见.发生于乳腺的IMT 更为罕见.以下通过对一例乳腺IMT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及临床症状的分析,增加对该肿瘤的认知,  相似文献   
944.
目的 调查泸州地区体检健康人群及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分析和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泸州地区某院的4 163例健康人群和患者检测的25(OH)D的水平,通过性别、季节、年龄以及疾病分组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163例研究对象25(OH)D血清的平均浓度为(21.09±10.71)ng/m L。男性组与女性组25(OH)D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秋季25(OH)D平均浓度最高;夏秋季25(OH)D平均浓度分别与冬春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春季25(OH)D平均浓度与冬秋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健康对照组25(OH)D平均浓度与其他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慢性肾脏病组与其他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泸州地区检测健康人群和患者25(OH)D水平缺乏普遍,与季节、年龄、疾病相关,尤其是慢性肾病患者。  相似文献   
945.
目的根据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相关医案,探讨其辨证论治的规律。方法基于临床有效病历的采集、熵聚类和关联规则等分析方法,运用数据分析软件总结病毒性心肌炎出现频次较高的证型与处方用药。结果通过对90份相关医案进行系统的分析,确定了医案中常见证型、治则、处方中常见的中药种类以及药物应用之间具有的关联规则,同时发现并总结了22个核心配伍方和11个新处方。结论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具有一定规律性,从中医医案转化出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是可行的,同时也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46.
目的 探讨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训练在高性能战机飞行员中的应用效果,为后续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80名现役高性能战机飞行员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n=50)和对照组(n=30),干预组接受5个单元的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训练,对照组进行普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放松练习,训练前后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DI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我和谐量表(SCCS)分别对两个组进行施测,半年后使用团体心理训练效果评估表对干预组进行随访.结果 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训练后结果如下:(1)与对照组及自身训练前相比,干预组的DIRS各因子分值[(3.07±1.26)分,(3.31±1.24)分,(1.92±0.89)分,(3.01±1.14)分,(11.83±3.95)分]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4.76,P<0.05,P<0.01),SCL-90的躯体化[(1.27±0.33)分]、强迫[(1.54±0.35)分]、人际关系[(1.47±0.42)分]、抑郁[(1.45±0.36)分]、焦虑[(1.34±0.51)分]、恐怖[(1.25±0.41)分]、总均分[(1.34±0.31)分]和阳性项目数分值[(23.98±15.46)分]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4.62,P<0.01),SCCS各因子分值[(33.87±7.35)分,(25.71±6.94)分,(12.65±3.78)分,(76.81±13.35)分]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6.81,P<0.01);(2)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训练半年后,对于设计的5个训练单元飞行员感觉帮助最大的是“相亲相爱”(90%),最满意的是“知你知我”(98%).结论 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训练可以有效地提升高性能战机飞行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受欢迎的心理训练方式.  相似文献   
947.
目的对比胃癌根治术患者行三种吻合方法,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138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单层缝合组,双层缝合组和吻合器吻合组,每组46例。数据采用JMTJFX进行分析,术中、术后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预后情况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未出现术中死亡病例。其中吻合器吻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P0.01);吻合器吻合组患者和单层缝合组患者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低于双层缝合组患者(t=70.73、17.55,P0.01);吻合器吻合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0%(6/46),单层缝合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2%(7/46),双层缝合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9.6%(32/46),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3,P0.05)。三组患者的肿瘤局部转移率、远处转移率、1年复发率和1年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层缝合和吻合器吻合在胃癌根治术中较手法双层缝合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显著,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8.
目的评价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上皮钙黏附蛋白(E-CD)、α-连环蛋白(α-CA)及β-连环蛋白(β-CA)在结直肠癌转移潜能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7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53、VEGF、E-CD、α-CA及β-CA的表达。结果(1)结直肠癌组织中P53表达阳性率为47.4%,伴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肝转移者(P<0.05);VEGF表达阳性率为57.9%,VEGF表达阳性的结直肠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P<0.01);E-CD、α-CA和β-CA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均明显减弱,且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1);E-CD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无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α-CA、β-CA表达减弱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但与肝转移发生无相关(P>0.05)。(2)P53与VEGF表达显著相关(P<0.05)。(3)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P53和VEGF表达阴性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好,而α-CA和β-CA表达减弱者预后较差(P<0.01)。结论结合分析P53、VEGF、α-CA及β-CA的表达有助于对结直肠癌转移方式、转移潜能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49.
Objective To study and qua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ynamic lactic acid monitoring indexes and prognosi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one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elavated blood lactic acid level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nd divided into death group (n= 50) and survival group (n = 51). Differences in their lactic acid indexes (including: lactic acid level, duration of lacticemia, lactic clearance),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Ⅰ (APACHE Ⅰ ) score, and other clinical indicators which reflected organ/system status were compared,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t lacticemia indexes were formulated by multi-variable logistic analysis. Subsequently, patients were grouped by significant lactic indexes separately and compared with incidence of shock/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APACHE Ⅰ score and mortality. Results Differences in lactic acid level, peak lactic acid level, 12-hour and 24-hour lactic acid clearance between death group and survival group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 05 or P<0. 01). Peak lactic acid level, 12-hour lactic clearance, APACHE Ⅰ score and blood pH 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prognosis, odds ratios (OR) were 1. 466, 0. 922, 1. 208, 0. 032, respectively. Patients with peak lactic acid value≥10 mmol/L or 12-hour lactic clearance≤10%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mortality: 77. 8% and 70. 6%, respectively (P<0. 05 and P< 0.01). Although patients with lacticemia > 24 hours had higher mortalit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nclusion Peak lactic acid level, 12-hour lactic clearance, APACHE Ⅰ score and blood pH are good indicators to evaluate patients' prognosis. Peak lactic acid value≥10 mmol/L or 12-hour lactic clearance≤10% is an alert of extremely bad prognosis. Prognosis value of duration of lacticemia is limited.  相似文献   
950.
目的 探讨乌拉地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33例CHF患.用乌拉地尔25~5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滴,速度为100~300ug/nim,共5d.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及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乌拉地尔治疗CHF效率93.9%。治疗后心率、血压均有显下降,心功能指标EF、FS及CO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乌拉地尔对CHF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