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1篇
  免费   359篇
  国内免费   207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265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890篇
内科学   534篇
皮肤病学   69篇
神经病学   260篇
特种医学   2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88篇
综合类   2067篇
预防医学   800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893篇
  14篇
中国医学   917篇
肿瘤学   25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228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60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8篇
  1975年   8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1.
患者男,70岁。因胃癌根治术后8个月,腰痛2个月余入院。患者于8个月前行胃窦部中分化腺癌根治术,术后1个月并发白念珠菌菌血症,经静脉给予伊曲康唑800 mg/d,2周后好转停药出院。近2个月来感腰痛逐渐加重来诊。入院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中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07月至2018年07月102例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显微镜组及内镜组,其中显微镜下血肿清除52例(显微镜组),内镜下血肿清除50例(内镜组)。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并发症(颅内感染、脑梗塞)、术后6个月ADL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内镜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均小于显微镜组(P0.05),内镜组血肿清除率高于显微镜组(P0.05),内镜组的颅内感染、脑梗塞与显微镜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镜组的术后6个月ADL评分优于显微镜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清除高血压脑出血具有直视视野广、止血确切、对正常脑组织及血管损伤小、预后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在腹部双能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60例研究对象上腹部双能CT增强检查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40、50、60、70、80、90和100 keV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重建的图像与标准线性融合M_0.5图像(50% 100 kV,50% 140 kV)的门静脉主干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门静脉主干40~70 keV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重建图像CNR值均比M_0.5图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M_0.5图像相比,门静脉主干40~80 keV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重建图像的SNR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门静脉主干的图像质量评分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40~70keV重建图像明显优于M_0.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40 keV重建图像的门静脉主干的CNR和SNR分别是M_0.5组的3.57及1.53倍。结论 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算法,它能够克服低keV的噪声限制,双能CT门静脉成像40 keV使用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重建与M_0.5线性融合相比,图像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超导光波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功血患者提供常规药物保守治疗,研究组给予超导光波治疗,对其实施1年有效随访后记录各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统计学软件后给予相应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功血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功血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11%,数据对比P<0.05.结论:应用超导光波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对保障其预后、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早期咽拭子病毒载量与临床症状及肺部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至2月9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确诊的30例COVID-19患者早期咽拭子病毒核酸载量与临床症状、肺部影像学特征的具体关联。结果:30例COVID-19患者就诊时,4例患者(13.33%)未出现临床症状,23例患者(76.67%)出现发热;20例患者(66.67%)出现COVID-19影像学改变,10例患者(33.33%)影像学无明显异常。COVID-19无症状患者的咽拭子病毒核酸Ct值与有症状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比于影像学无异常的患者,出现肺炎影像学表现的患者咽拭子病毒核酸Ct值更大(P=0.001),体温更高(P=0.014);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性别和年龄后,咽拭子病毒核酸Ct值与出现肺炎影像学特征呈独立正相关(OR=1.34,95%CI=1.07~1.66,P=0.009)。结论:早期无临床症状的COVID-19患者与有症状患者的咽拭子病毒载量水平相当;COVID-19患者早...  相似文献   
86.
壶腹及壶腹周围肿瘤局部切除术式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后壁的壶腹及壶腹周围肿瘤局部切除对治疗壶腹及壶腹周围肿瘤的病人的可行性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研究6例经十二指肠后壁的壶腹及壶腹周围肿瘤局部切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病人术后恢复顺利。分别随访36个月,24个月,20个月,10个月,8个月及6个月,均存活,未发现术后肿瘤复发,返流性胆管炎及脂肪泻等并发症。结论:经十二指肠后壁的壶腹及壶腹周围肿瘤局部切除扩大了壶腹及壶腹周围肿瘤局部切除术的切除范围,是治疗壶腹及周围良性肿瘤,无明显区域淋巴结转移移早期癌及重度黄疸,高龄,全身状况差病人首选的一种安全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7.
急性胆囊炎320例腹腔镜手术时机的评价与操作体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对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进行评价 ,并总结手术操作体会。方法 将 32 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分 3组施行LC。结果 早期手术组 16 4例 ,中转手术 8例 (0 .5 % ) ;限期手术组 5 1例 ,中转手术 7例 (13.7% ) ;择期手术组 10 5例 ,中转手术 5例 (0 .5 % )。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早期组4 6min、限期组 89min及择期组 35min ,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 5 .4d、13.6d及 8.7d。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急性胆囊炎在发病早期是行LC的理想时机 ;Calot三角的良好显露、正确处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是LC成功的关键 ;正确对待中转手术和掌握中转手术的指征是LC的安全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88.
患者男 ,3 8岁 ,以“面颈胸双上肢电弧烧伤 1h”收住院。入院时一般情况好 ,意识清楚。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 7年。专科情况 :面颈部 5 %TBSA创面基底潮红 ,痛觉刺激反应灵敏 ,胸双上肢 15 %TBSA创面基底苍白 ,痛觉刺激反应迟钝。诊断 :中度面颈部、胸、双上肢电弧烧伤  相似文献   
89.
乌司他丁对兔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活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2 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缺血再灌注损伤组 (A组 )和乌司他丁组 (B组 ) ,B组阻断前给乌司他丁 (1 0 0 0 0U/kg体重 )。两组阻断 2h和再灌注 1h后采血检测血气、白细胞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摘取左肺测定湿干重比 (W/B)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阻断 2h后 ,两组血氧分压 (PO2 )接近 ;恢复灌注 1h后 ,B组PO2 高于A组 (77.61± 5 .0 4 )mmHg(1mmHg =0 .1 33kPa)和 (1 0 0 .85± 6 .73)mmHg ;TNF α值 (A值 ) ,A组各时段均显著高于B组 (2 54 .0 2± 1 4 .31和 50 4 .0 2± 33 .52比 1 4 8.63± 2 1 .0 6)和 1 60 .54± 1 6 .93) ;A组肺湿干重比高于B组 ;肺外观苍白肿胀 ,病理检查见组织结构损伤。结论 乌司他丁能保护在体肺缺血再灌注中肺组织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90.
后路减压矫形融合治疗上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上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及其合并同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手术治疗的27例上胸椎OLF病例,其中11例合并同节段后纵韧带骨化。所有病例均采用"揭盖法"切除椎管后壁进行减压;合并同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者中9例在减压的基础上行后路钉棒内固定矫形融合术,利用"弓弦原理"将胸椎生理后凸角度和骨化后凸角度减小,间接解除前方压迫。研究27例的病变分布节段,评估术后疗效,测量行内固定矫形术的9例患者术前、术后即刻、随访时减压段胸椎后凸角度和骨化后凸角度。结果术后27例随访12~78个月,平均35个月。行植骨融合的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9个月,平均5.4个月。根据Epstein标准评定:优13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1.5%;伴有同节段脊髓前方压迫并行矫形手术的9例中,优5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77.8%。矫形的9例术后即刻的胸椎平均后凸角度和平均骨化后凸角度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无显著的角度丢失。结论采用"揭盖法"进行胸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弓弦原理"矫形融合可减小胸椎后凸角度及骨化后凸角度达到脊髓前方有效减压,避免再行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