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45篇
内科学   71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263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86篇
  3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831.
任伟  杜双宽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9):1151-1152
目的:探讨榄香烯与卡介苗(BCG)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浅表性膀胱癌患者47例,随机分为榄香烯组23例和BCG组24例,TURBt术后1周作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周,随后每月1次,共12个月。观察两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榄香烯组复发率为13.04%,BCG组复发率为12.5%,榄香烯组与BCG组之间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榄香烯组出现膀胱刺激者3例(13.04%),无严重血尿及尿道狭窄,BCG组膀胱刺激症8例(33.33%),出现血尿1例(4.16%),无尿道狭窄。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榄香烯能够较好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毒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832.
任伟  王艳 《安徽医学》2012,33(3):366-367
正高血压作为传统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心血管疾病轴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高血压在CKD患者中的发病率高、控制率低。高血压既是导致CKD的主要病因,也是CKD最常见的并发症和  相似文献   
833.
白晓苏  任伟  张素华 《重庆医学》2006,35(9):804-806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前完成,人们逐渐认识到基因只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而生命活动的本质却是不同功能蛋白质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序和协同作用的结果,蛋白质才是生理功能的执行者,生命的存在形式和活动规律直接依赖于蛋白质。约98%的疾病与蛋白质的表达有关。在执行生理功能时蛋白质的表现是多样的、动态的。传统的对单个蛋白质的研究方式已无法满足后基因组时代的要求,必须在整体水平上对蛋白质进行研究。2001年《Science》已把蛋白质组学列为六大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834.
目的观察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采用新辅助放化疗(nCRT)与全程新辅助治疗(TNT)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nCRT组(放疗期予以口服卡培他滨治疗)和TNT组(放疗前予以奥沙利铂+卡培他滨Cape OX治疗),每组各50例,2组治疗后均予以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并发症、局部复发与转移率、术后生存率等。结果TNT组治疗4个月的总有效率(72.00%)明显高于nCRT组(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并发症发生率(12.00%vs.10.00%)以及局部复发率(8.00%vs.10.00%)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NT组患者术后2年的临床转移率(10.00%)明显低于nCRT组(30.00%),而总生存率(94.00%)则显著高于对照组(7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nCRT,术前予以TNT模式治疗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近期疗效较高,并发症未见增加,安全性与总生存率较高,在应用及推广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835.
任伟  刘静  张丽  郑凯 《中外医疗》2024,(3):43-46+95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前路髂腰肌间隙阻滞与髂筋膜阻滞在老年髋部手术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泰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下前路髂腰肌间隙阻滞)和B组(髂筋膜阻滞),各26例。对比两组患者静息状态疼痛程度、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维持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2~T5时,A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维持时间高于B组,但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滞后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7.69%与B组的15.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8,P>0.05)。结论 相比髂筋膜阻滞,前路髂腰肌间隙阻滞在腰麻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部手术中起效时间相近,在改变体位时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36.
局限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推荐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晚期食管鳞癌则仍以化疗为主要手段,但多年来疗效一直徘徊不前,各种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食管鳞癌的Ⅲ期临床研究亦多以失败告终。近年来,免疫治疗在食管鳞癌领域已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食管鳞癌免疫治疗的相关临床热点,包括肿瘤疫苗、过继性免疫细胞疗法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食管鳞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37.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联合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对雌、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按照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观察组术后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对照组术后口服复方短效避孕药(屈螺酮3mg+炔雌醇30μg)。比较临床症状、雌孕激素受体与表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复发率、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随访12个月,观察组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t=14.390、14.037、7.659,P<0.05);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EGFR)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6.721、8.420、7.496,P<0.05);复发率、不良反应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7%vs.11.67%,6.67%vs.25.00%)(χ~2=4.821、7.566,P<0.05)。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联合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有助于减少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雌、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表达,改善临床症状,预防术后复发,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38.
薄慧  刘娜娜  薛辉  李庆伟  任伟  杨晶晶 《安徽医药》2024,28(6):1212-1217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人体测量参数与相关生化指标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2021年 3—6月对天津市静海地区学校学龄儿童 1 042例进行体检,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分析其身材、体质量检出情况,并根据其身高标准差积分( Ht SDS)将其分为超高组、正常组、偏矮组及矮小组,比较四组身体测量指标;根据身体质量指数( BMI)将其分为偏轻组、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比较四组身体测量指标;采用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索各指标间相关性。结果 1 042例儿童中,超高身材检出率为 14.01%,正常身材检出率为 71.11%,偏矮身材检出率为 10.08%,矮小身材检出率为 4.80%;偏轻体质量检出率为5.57%,正常体质量检出率为 52.50%,超重体质量检出率 17.56%,肥胖体质量检出率为 24.38%;女性儿童中超高身材占比较高,男性儿童中偏矮及矮小身材占比较高( P<0.05);随着年龄增加,学龄儿童三酰甘油( TG)水平呈升高趋势、总胆固醇( 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水平呈降低趋势( P<0.05);基于 BMI,四组血尿酸水平随着 BMI增加而升高,且肥胖组血尿酸水平最高( P<0.05);四组 HDL-C水平随着 BMI增加而降低,且肥胖组 HDL-C水平最低( P<0.05);四组其他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基于 Ht SDS,四组 TG、血尿酸、血红蛋白( Hb)水平随 Ht SDS增加而升高,且矮小组 TG、血尿酸、 Hb水平最低( P<0.05);四组其他身体测量指标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 TC及 HDL-C与学龄儿童年龄呈负相关, TG与学龄儿童年龄呈正相关(P<0.05); LDL-C、HDL-C、TG及血尿酸与 BMI均呈正相关(P<0.05); TG、血尿酸及 Hb均与 Ht SDS呈负相关( P<0.05)。结论学龄儿童随着年龄增加血脂水平降低,血脂及尿酸水平可能影响学龄儿童身高和体质量,血脂及尿酸水平与体质量具有正相关性,与身高具有负相关性, Hb与身高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39.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28岁,自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脐周疼痛不适,进食后可加重.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慌胸闷等症状.1周前无明显诱因上述症状加重,精神差,纳差,无明显体质量下降,二便尚可.血尿淀粉酶正常,血糖、电解质正常.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家族肿瘤、传染病史.体格检查:中上腹、剑突下、左上腹压痛(+),反跳痛(-),脐周压痛(+),无反跳痛.入院后给予抑酸等治疗,左中上腹部、脐周胀痛不适有明显好转.相关辅助检查:CA19-9、CEA、CA15-3未见明显异常,粪便潜血(+).电子结肠镜示结肠脾曲通过困难、肠腔狭窄、左半结肠炎,取材活检提示慢性炎症.CT平扫示横结肠近脾曲可见一长节段(约11 cm)肠管壁较均匀环状增厚,厚度约1.6 cm,CT值约27 HU,未见明显钙化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增厚肠管壁呈轻度强化,CT值约51 HU,静脉期、延迟期明显强化,以黏膜下为明显,沿肠管黏膜走形呈条带状,CT值分别约为73 HU、85 HU,实性部分强化尚均匀,可见小斑片状无明显强化区,肠管壁呈分层征象;肠系膜周围散在小淋巴结影,最大者直径<0.5 cm;肝胆胰脾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CT拟诊为结肠炎性病变.术后病理检查为横结肠近脾曲黏液腺癌,低分化型,并腹膜浸润.  相似文献   
8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