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1.
目的:建立当归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为其他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代表性当归饮片,制备当归标准汤剂;测定阿魏酸含量,建立指纹图谱并采用UPLC-Q-TOF/MS对主要色谱峰进行结构确认,明确汤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计算出膏率、指标成分转移率,评价工艺的稳定性。结果:当归标准汤剂中阿魏酸平均质量分数0.077%;与对照指纹图谱相比,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当归标准汤剂对照指纹图谱主要共有峰有11个,包括有机酸类、挥发油类、核苷类等;当归标准汤剂平均出膏率51%,阿魏酸平均转移率78.5%。结论:建立的质量评价方法可用于系统评价当归标准汤剂,为当归水煎剂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传承经典名方的传统临床价值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与以往的新药研发最大的不同点,经典名方研究中引入了标准汤剂--(物质基准)的管理要求,以其作为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的基准。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特色还体现在,产业发展之路以精品传承经典为核心理念。如何将上述要求和理念落实到产品研发和工业化生产中,实际研究中还有很多具体的共性问题需要解决,如何有效制备不同剂型的经典名方的物质基准,如何用物质基准指导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工艺优化,如何确定经典名方的日服剂量,如何在原料选择上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制剂的质量波动范围?该文就这些生产工艺和质量评价方面的关键问题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对管理规定和研发指南进行了分析,给出具体落地实施方法;指出《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关建议;结合实验室在标准汤剂和经典名方的研究经验,给出实例分析,以其为推进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3.
目的 通过比较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不同基原地骨皮药材主要化学组成的异同点,判定2种基原的地骨皮是否具有化学一致性。方法 收集有代表性的30批地骨皮药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UPLC-PDA)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及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分别以乙腈(A)-0.15%三氟乙酸水溶液(B)和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4 min,5%~12%A;4~8 min,12%A;8~12 min,12%~14%A;12~15 min,14%~30%A;15~17 min,30%~40%A;17~18 min,40%~90%A),检测波长280 nm。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评价不同基原地骨皮的异同点。结果 建立的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30批地骨皮的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且宁夏枸杞地骨皮和枸杞地骨皮指纹图谱中的8个相同共有峰均为酚酰胺类成分,分别为地骨皮乙素、N-(4,9,13-triazatridecan-1-yl)-3,4-dihydroxybenzenepropanamide、阿魏酰基-1,4-丁二胺、N1,N5-bis(dihydrocaffeoyl)spermidine或N5,N10-bis(dihydrocaffeoyl)spermidine、N5-caffeoyl-N10-dihydrocaffeoylspermidine、N5-dihydrocaffeoyl-N10-caffeoylspermidine、N1,N5-bis(caffeoyl)spermidine和枸杞素A。其中地骨皮乙素在宁夏枸杞地骨皮、枸杞地骨皮中的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2.52%~12.24%、1.22%~8.18%。结论 建立的UPLC分析方法可用于地骨皮药材的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分析。宁夏枸杞地骨皮与枸杞地骨皮的化学轮廓相似,地骨皮乙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化学组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4.
代云桃  郭小青  秦雪梅  张丽增 《中成药》2007,29(12):I0002-I0004
中药陈皮、枳壳为临床常用药对,陈皮性温、枳壳微寒,二者结合使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温燥伤阴之弊,且行气、祛痰之功效增强。常用于温阳、食积导致的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等方剂中,如:木香通气丸、调肝和胃丸、泻痢消片[2]等。陈皮和枳壳来源于同科不同种的不同药用部位,均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陈皮主要含有橙皮苷、新橙皮苷,枳壳主要含柚皮苷、新橙皮苷及少量的橙皮苷,且上述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非常相似[3](见图1)。现有文献报道方法及2005版中国药典,对同时含有陈皮、枳壳复方大多采用TLC法以橙皮苷为对照品鉴别陈皮,由于枳壳中…  相似文献   
25.
陈皮青皮和枳壳中黄酮类成分的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陈皮、青皮和枳壳为临床常用药,有理气健脾、舒肝散结、消积化滞的作用。因其同为芸香科植物,所以三者所含的主要黄酮类成分相似,且陈皮和青皮为同一植物不同采收期的干燥果皮,所含成分可能更加相近。目前3种药材各自的黄酮类成分的指纹图谱研究均有报道,但未在相同条件下对三者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研究的,因此本文将对3种药材黄酮类成分的化学研究、指纹图谱研究和指纹图谱相似度的评价方法作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6.
僵蚕薄层鉴别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改进中药材僵蚕的薄层鉴别的方法。方法:甲醇溶解,超声提取,氯仿-甲醇(12:1)展开,365nm紫外灯下检视。结果:对照药材图谱中有清晰的红色荧光斑点,无阴性干扰。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斑点清晰,重现性好,可用于不同来源僵蚕药材的鉴别及利咽灵片中僵蚕药材的检测。  相似文献   
27.
建立麻黄标准汤剂质量控制方法,为所有中药饮片标准汤剂质量评价方法的制定提供参考。制备麻黄标准汤剂,建立UPLC-UV指纹图谱并测定其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总含量;采用UPLC-QTOF/MS对主要色谱峰进行结构确认,明确汤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计算出膏率、指标成分转移率、pH,评价工艺的稳定性。结果麻黄汤剂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平均总浓度为(2.11±0.70)g·L~(-1);所有麻黄水煎液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85;麻黄标准汤剂对照指纹图谱主要共有峰有10个,包括生物碱、有机酸类和黄酮;麻黄标准汤剂出膏率为(17±3.2)%、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整体转移率为(32.4±8.1)%。该文建立了系统评价麻黄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为所有源于麻黄水煎液的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目的: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录含麦冬的成方制剂92种,但缺乏有效鉴别麦冬复方制剂的方法,且麦冬与山麦冬外形相似,应用中易混淆。笔者拟建立鉴别麦冬制剂、区分麦冬与山麦冬饮片和标准汤剂的薄层色谱法(TLC)。方法:收集麦冬和山麦冬饮片,制备二者的标准汤剂。采用TLC对麦冬与山麦冬饮片、标准汤剂以及含麦冬复方汤剂进行定性鉴别,选择三氯甲烷-甲醇-水(65∶35∶10)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结果:所得薄层色谱分离度良好,麦冬饮片、标准汤剂和复方汤剂有相同的特征条带,即紫外光灯(365 nm)下的2条亮白色荧光条带,而山麦冬饮片及其标准汤剂并未显示该条带;经高分辨质谱鉴定,上述2条特征条带对应的成分均为含皂苷的混合物(包含麦冬皂苷Ra,Tb,麦冬皂苷D',麦冬皂苷C,短葶山麦冬皂苷C和龙脑苷)。结论:该方法特征性强、灵敏度高,能用于麦冬饮片和标准汤剂的特征鉴别、复方汤剂中麦冬药味的鉴别,并能区分麦冬与山麦冬,为麦冬及含麦冬复方制剂的定性鉴别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比较生甘草、炒甘草及蜜炙甘草主要化学成分,研究其质量传递规律,为甘草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甘草饮片项下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生甘草、炒甘草及蜜炙甘草中指标成分,计算其转移率;建立同时适用于生甘草、炒甘草及蜜炙甘草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分析,标定共有峰并进行成分指认;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进行不同炮制品的差异性分析,找出主要差异性成分。结果 生甘草、炒甘草及蜜炙甘草中甘草苷的质量分数依次为0.63%~2.75%、1.30%~4.87%、0.56%~2.36%,转移率为136.8%~226.3%(生甘草到炒甘草)、76.0%~96.2%(生甘草到蜜炙甘草);甘草酸的质量分数依次为2.07%~6.07%、3.70%~10.25%、1.71%~5.23%,转移率为157.1%~188.5%(生甘草到炒甘草)、78.0%~99.6%(生甘草到蜜炙甘草),上述转移率均位于均值的±30%。甘草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高(0.958~0.996),标定共有峰15个,指认共有峰10个,分别为D-xylonic acid、芹糖甘草苷、甘草苷、6″-O-乙酰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芒柄花苷、异甘草苷、新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主成分分析显示生甘草、炒甘草、蜜炙甘草整体化学模式存在差异,主要差异成分有6个,包括甘草苷和甘草酸等。结论 不同甘草炮制品的化学指纹图谱相似度高,无法显示炮制引起的三者的差异性;但三者整体化学模式具有差异,主要体现在单个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尤其是甘草苷和甘草酸,该结果为不同甘草炮制品的质量标准建立及其相关复方制剂的整体和全程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0.
目的:建立知母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明确10批知母标准汤剂中指标成分的含量及转移率范围,探索从饮片到标准汤剂,指标成分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制备10批知母标准汤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UPLC-PDA)对指标成分芒果苷进行含量测定,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3 min,10%~13%B;3~6 min,13%~14%B;6~7 min,14%~90%B),检测波长为258 nm;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HPLC-ELSD)对知母皂苷BⅡ进行含量测定,以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载气流速为2.8 L·min–1,漂移管温度为104℃。结果:建立的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方法学验证均良好,能用于知母标准汤剂中2个指标性成分的定量检测。10批知母标准汤剂中芒果苷、知母皂苷BⅡ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88%~1.12%和0.88%~2.53%,芒果苷含量位于其均值的±30%范围内;转移率分别为45.83%~57.27%和26.94%~43.49%,均在其均值的±30%范围内。结论:建立了知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