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7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5篇 |
内科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36篇 |
预防医学 | 21篇 |
药学 | 14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6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0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2007-2016年中国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及PubMed,系统检索2007年1月至2016年8月中国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的文献,采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2.2软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分析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结果 共纳入文献46篇,总样本量625 05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为5.7%(95%CI:4.8%~6.6%)。中西部地区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为6.3%(95%CI:4.9%~8.0%),高于东部地区的5.5%(95%CI:4.4%~6.8%)。59岁以下男性人群HBsAg阳性率为6.1%(95%CI:5.3%~7.0%),高于女性人群的4.8%(95%CI:4.2%~5.5%)。2007-2009年的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为6.3%(95%CI:5.5%~7.2%),2010-2012年为5.9%(95%CI:4.4%~8.0%),2013-2016年为3.5%(95%CI:2.0%~6.1%)。结论 2007-2016年中国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呈现下降趋势,已经从乙型肝炎高流行区转变为乙型肝炎中流行区。 相似文献
22.
23.
24.
25.
肝细胞肝癌(HC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症状隐匿,预后差,临床上对其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量研究表明微小核糖核酸-375(miR-375)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miR-375可通过靶向调节致癌基因信号通路影响HCC的发生或发展过程,是HCC早期诊断或预后的标志物。本文就近年miR-375与HCC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概述,为HCC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中期妊娠要求引产患者159例米非司酮联合水囊及联合利凡诺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第1天口服米非司酮75 mg/次,2次/d。水囊组服完2次米非司酮后宫颈放置水囊;利凡诺尔组服完米非司酮后行羊膜腔利凡诺尔100 mg注射。结果:两组引产时间及产后胎盘残留有显著性意义,水囊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利凡诺尔组。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水囊在中孕引产中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方法,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胎盘残留率,是首选引产方式。 相似文献
27.
28.
甲状腺机能亢进治疗前后血色素改变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甲亢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 5 2例住院甲亢病人治疗前后血清FT3 、FT4,红细胞计数 (RBC)、血红蛋白浓度 (Hb)、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 (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及血清铁、血清铁饱和度进行了观察。结果 甲亢病人可伴有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或无贫血。治疗后 ,随着血清FT3 、FT4转为正常或接近正常 ,无贫血病人Hb呈增高趋势 (P <0 .0 5 )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病人RBC及Hb也恢复至正常 (P <0 .0 5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病人Hb、MCV、MCH、NCHC恢复正常 (P <0 .0 5 )。治疗前后血清铁及血清铁饱和度无明显改变。结论 甲亢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 ,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肿瘤局部组织中Th17、Th1细胞的分布特征及其在宫颈癌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细胞内染色技术检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组织标本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及子宫组织中Th17、Th1细胞;采用直线相关检验方法对Th17、Th1细胞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宫颈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组织中Th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