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4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蔡京华  井夫杰 《河南中医》2015,35(2):420-421
小儿咳嗽的主要病因是外感风邪,小儿推拿既能治病,又能保健,治病同时增强小儿的自身免疫能力,促进生长发育。推拿还可配合针刺、拔罐、中药内服、艾灸、刺络放血治疗小儿咳嗽。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穴位刺血治疗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诊断标准90例患儿,选取少商、商阳、关冲、大椎及双侧耳尖穴进行刺血治疗,每隔12 h治疗1次,4次为一疗程。结果:90例中痊愈65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穴位刺血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非常有效的中医外治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3.
长时间异常应力负荷下兔颈椎间盘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立  詹红生  应航  井夫杰 《中国骨伤》2003,16(6):374-375
颈椎间盘退变是颈椎病的发病基础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颈椎病的发生与长时间低头屈曲位造成的异常应力负荷有关[1] 。在体生物力学和病理形态学研究证实 ,长时间模拟人颈椎低头屈曲姿势 ,可增加家兔颈椎节段局部应力负荷 ,促使颈椎关节突关节及椎旁软组织的退变[2 ] 。本实验模拟该方法 ,动态观察了异常应力负荷条件下家兔颈椎间盘各部的病理形态改变 ,以期建立一个初步的颈椎间盘退变模型 ,为颈椎病的防治研究提供动物模型。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动物与分组 选用 35只清洁级成年日本大耳白家兔 ,按体重编号 ,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 (…  相似文献   
64.
1 正常 (无退变 )椎间盘胶原的超微结构、含量变化、种类、分布及功能1 .1 超微结构椎间盘胶原的超微结构有相对特异性 ,以发挥各自不同的功能。纤维环是由平行排列、整齐紧密的胶原纤维构成 ,其外 2 /3层呈典型的同心圆致密排列分层结构 ,并紧紧的锚靠在椎体上 ;而在内 1 /3层 ,斜行排列的纤丝板层与软骨终板交织在一起 [1,2 ,2 2 ]。纤维环板层从外向内逐渐增厚 ,纤维板层厚约为 2 .77~ 3 .2 2 μm,纤维层之间由少许胶原纤丝相连 [1,2 ]。内层纤维带斜度较大 ,纤维带在椎体间互相呈螺旋状排列 ;层与层之间的交叉角可达 6 0°,甚至可达…  相似文献   
65.
目的:以总体疗效、症状与功能综合评分及体征改善率评价除项背部的手法操作外,配合头面部推拿的益脑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04-06/2006-0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0例,随机(采用SAS统计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分为益脑推拿组和常规推拿组,各80例。益脑推拿组:除常规推拿外对患者进行头颈部循经推拿,按揉印堂、太阳、四白、百会等穴,以得气为度;右手拇指端桡侧和其余四指指端从前方向后下方扫散两侧胆经,左右各10遍;从前发际向后拿五经,操作6遍。再自第3,4颈椎下将颈部稍微托起,与水平方向呈15°~20°角拔伸,着力点位于棘突之间,持续时间不少于1min,反复5遍;然后由下而上沿直线平推,包括督脉和两侧膀胱经的颈段,每条线各6遍,共12遍。常规推拿组:常规取穴推拿如益脑推拿组,然后实施颈椎拔伸法。两组每次治疗时间均为25min,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王楚怀等所制定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表,对两组的总体疗效、症状与功能综合评分及体征改善率进行评估。结果:参与实验的颈椎病患者160例都进入结果分析。①益脑推拿组、常规推拿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1%,5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idit分析,u=7.4193,P<0.05)。②治疗后两组症状与综合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8.44±1.52,13.93±2.14;26.34±2.20,14.07±2.19;t=49.4428,35.3540,P<0.05),且益脑推拿组优于常规推拿组(t=6.0832,P<0.05)。③益脑推拿组棘突移位和生理曲度方面的体征改善率显著高于常规推拿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83.82%,68.66%;46.67%,37.18%;P<0.05),但两组在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变窄方面的体征改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脑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显效率、提高症状与功能综合评分及改善棘突移位和生理曲度方面优于常规推拿方法,是临床颈椎病治疗的一项有效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66.
67.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指肩关节的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的一种范围较广泛的慢性无菌炎症,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是老年骨科常见病。中医学根据其活动障碍症状称作“冻肩”、“冻结肩”、“肩凝症”,根据发病年龄以50岁多见,又称作“五十肩”、“老年肩”,根据本病起病诱因又称作“漏肩风”、“血痹”,但以“肩周炎”为本病的通用名。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手法干预对实验性兔退变颈椎间盘Ⅱ型胶原的影响。方法:建立兔颈椎间盘退变模型,25只成年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手法预防组、手法治疗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手法干预对实验性兔退变颈椎间盘Ⅱ型胶原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模型组兔颈椎间盘中,髓核与软骨终板中Ⅱ型胶原阳性表达信号明显减弱。手法治疗、预防组均能不同程度的抑制髓核和软骨终板中Ⅱ型胶原的阳性表达程度下降,且手法早期干预效果优于晚期干预。结论:手法干预能不同程度的延缓颈椎间盘Ⅱ型胶原的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69.
目的:以总体疗效、症状与功能综合评分及体征改善率评价除项背部的手法操作外,配合头面部推拿的益脑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2004—06/2006—0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0例,随机(采用SAS统计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分为益脑推拿组和常规推拿组,各80例。益脑推拿组:除常规推拿外对患者进行头颈部循经推拿,按揉印堂、太阳、四白、百会等穴,以得气为度;右手拇指端桡侧和其余四指指端从前方向后下方扫散两侧胆经,左右各10遍;从前发际向后拿五经,操作6遍。再自第3,4颈椎下将颈部稍微托起,与水平方向呈15&;#176;~20&;#176;角拔伸,着力点位于棘突之间,持续时间不少于1min。反复5遍;然后由下而上沿直线平推,包括督脉和两侧膀胱经的颈段,每条线各6遍,共12遍。常规推拿组:常规取穴推拿如益脑推拿组,然后实施颈椎拔伸法。两组每次治疗时间均为25min,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王楚怀等所制定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表,对两组的总体疗效、症状与功能综合评分及体征改善率进行评估。 结果:参与实验的颈椎病患者160例都进入结果分析。①益脑推拿组、常规推拿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1%,5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idit分析,u=7.4193,P<0.05)。②治疗后两组症状与综合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8.44&;#177;1.52,13.93&;#177;2.14;26.34&;#177;2.20,14.07&;#177;2.19:t=49.4428.35.3540,P<0.05),且益脑推拿组优于常规推拿组(t=6.0832,P<0.05)。③益脑推拿组棘突移位和生理曲度方面的体征改善率显著高于常规推拿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83.82%,68.66%;46.67%.37.18%:P<0.05),但两组在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变窄方面的体征改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益脑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显效率、提高症状与功能综合评分及改善棘突移位和生理曲度方面优于常规推拿方法,是临床颈椎病治疗的一项有效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70.
益脑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TCD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从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治疗前后变化,探讨益脑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益脑推拿组和常规推拿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行TCD检查,观察两组患者TCD有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椎-基底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而益脑推拿组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较常规推拿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可能是益脑推拿法治疗该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