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12.
本文复习了天津医院12年间100例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每例均以石蜡切片为诊断标准,复习、审查冰冻切片诊断结果。100例中,良性肿瘤有14例,骨巨细胞瘤23例,恶性肿瘤46例,骨转移癌7例,瘤样病变10例。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诊断完全一致的列为“诊断准确”,共84例(84);“符合诊断”者是指冰冻切片未能正确判断组织来源,但可确定肿瘤性质,有16例(16%)。“符合诊断”并不影响治疗方案。无1例“误诊”。本文并对冰冻切片的制作要求,冰冻切片的特点以及诊断注意事项等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在类风湿关节炎关节腔中注入核心肽,可以明显抑制病情活跃度且抑制滑膜的浸润增生。但由于T细胞和滑膜细胞之间联系密切,核心肽是通过直接作用于滑膜细胞还是通过T细胞介导抑制滑膜细胞尚缺乏研究。 目的:对比观察核心肽对类风湿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类风湿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患者手术切取的病变滑膜组织滑膜细胞,MTT法检测滑膜细胞增殖率。取第3代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分5组干预:空白对照组、甲氨蝶呤组、10,25,50 μmol/L核心肽组。MTT法检测各组滑膜细胞增殖率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滑膜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与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体外增殖速度较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快(P < 0.05)。3种剂量的核心肽均可抑制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且具有剂量相关性,高剂量时,核心肽更明显表现出对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而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只有中、高剂量核心肽显示出明显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但未见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核心肽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明显小于其对骨性关节炎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结果提示核心肽对滑膜细胞具有一定的直接作用,高剂量核心肽在体外可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过度增殖,而中、高剂量核心肽可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4.
大鼠移植性骨肉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大鼠移植性骨肉瘤模型。方法:采用大鼠骨肉瘤细胞系UMR106接种Wistar大鼠后肢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的骨髓腔中,成瘤后,进行影像学、病理组织学观察及血清生化检查。结果:本方法致瘤率为86.7%,肺转移率为96.2%。影像学可见骨膜反应,溶骨变化。病理组织学可见骨组织、骨骺板和软骨被肿瘤细胞所侵蚀、破坏,核分裂多见,瘤组织血管丰富,可见坏死、颗粒状钙化、新生类骨质样组织。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该方法建立的大鼠骨肉瘤模型,其恶性生物学行为接近临床骨肉瘤患者实际情况,为临床骨肉瘤实施新疗法与基础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强骨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方法】运用切除大鼠卵巢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强骨丹高低剂量组、西药组,同时设假手术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和ELISA法等检测各组实验鼠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血清雌二醇(E2)、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以及尿脱氧吡啶啉(Dpol)。【结果】强骨丹可明显升高BMD、BMC,提高血清E2水平,降低TRACP5b和Dpd水平,并降低BGP含量。【结论】强骨丹通过调节机体相关内分泌功能,抑制骨吸收,降低骨的转换率,减少骨丢失,增加骨密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山茱萸总苷对去势大鼠骨组织形态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去势大鼠骨组织形态学的变化,探讨山茱萸总苷对骨质疏松症的干预机制。方法 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山茱萸总苷高剂量组、山茱萸总苷中剂量组及山茱萸总苷低剂量组。复制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并于术后第4天开始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灌服蒸馏水(20ml/kg),山茱萸高剂量组服用量为3.56g/kg(1.6倍等效剂量),山茱萸中剂量组为2.16g/kg(1倍等效量),山茱萸低剂量组为1.08g/kg(0.5倍等效剂量)。各组动物灌胃容量相同,均为8ml。每日灌胃1次,每周6次,连续灌胃3个月。各组大鼠在造模3个月后进行骨组织形态学实验。结果 去势大鼠经过不同浓度的山茱萸总苷治疗后,各组的骨小梁面积和活性成骨细胞表面均有增高,活性破骨表面下降,单标记表面、双标记表面、标记间距离、类骨质表面、类骨质宽度、矿化骨表面、矿化沉积率均显著下降。纠正矿化沉积率、矿化延迟时间无明显改变,其中以中剂量组促进骨形成作用最明显。结论 山茱萸总苷对去势后大鼠的骨组织形态学指标有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的病理与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指标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引 言随着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骨计量学)在骨质疏松研究中的广泛应用,现在人们认为,在对骨的力学强度影响上,骨组织的显微结构改变比骨矿物含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这种骨组织形态学研究方法使人们对组织结构的认识由二维空间,扩展到三维空间。本文阐述了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组织形态学表现与骨组织结构的体视学变化,及常用的定性、定量计量指示,如:骨体积密度(体密度)、骨小梁表面积(面密度)、平均类骨质体积、平均类骨质表面、平均类骨质宽、成骨细胞活跃表面、破骨细胞活跃表面和平均骨壁厚等指标的临床意义。在组织水平上,骨质疏松的骨丢失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绵萆薢水煎液对雌性大鼠去卵巢后股骨生物力学及骨计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雌性未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绵萆薢高(4 g/kg·d)、中(2 g/kg·d)、低(1 g/kg·d)剂量组,每组均为5只.连续给药12周后,三点弯曲法测量股骨生物力学指标,并分别进行HE染色、Von Kossa染色及四环素荧光标记观察,以骨计量学方法分别测定骨小梁体积百分比TBV(%)、骨小梁类骨质表面TOS(%)、类骨质宽度MOSW(μm)、四环素单标表面MdS(%)、四环素双标表面DMds(%)、双/单标表面比DMds/MdS(%)、骨形成表面百分比TFS(%)、骨吸收表面百分比TRS(%)、骨矿化沉积率MAR(μm/d)、骨矿化延迟时间MLT(d).结果大鼠去卵巢3个月后股骨的最大载荷、挠度、最大应变分别为125.78±15.48(N)、1.87±0.22(mm)和9.34±1.10(%),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P<0.01);各剂量绵萆薢可以不同程度地减少其最大载荷、最大应力的降低.去卵巢3个月后大鼠股骨骨体积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四环素单标表面、双标表面、双单标比及类骨质表面、类骨质宽度、破骨表面、矿化率均明显增加(P<0.01);绵萆薢中、高剂量组的骨体积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四环素单标表面、双标表面、双/单标比、骨吸收表面、类骨质表面、类骨质宽度、矿化沉积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骨矿化延迟时间稍短于模型组(P>0.05).结论绵萆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去卵巢大鼠股骨的骨小梁体积,降低骨转换率,改善部分生物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盛莉  王毅  王学民  于顺禄 《河北医学》2004,10(4):380-382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随着社会人口的日益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逐年上升。作为中老年退行性重要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症及其所引起的骨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而倍受人们的关注。因此它的早期诊断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他汀药物序贯疗法防治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他汀药物序贯疗法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SD雌性大鼠50只,分5组,每组10只,即假手术组、去势组、去势 二磷酸盐组、去势 他汀组及去势 二磷酸盐 他汀 钙与维生素ADFR组。各组均在给药2个月时分别进行尿脱氧吡啶啉(Dpd)、肌酐(Cr)及血清骨钙素(BGP)测定。服药100d时处死大鼠进行骨密度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结果 去势组尿中Dqd/Cr、与血清BGP增高(P<0.01),药物治疗后Dpd/Cr均较去势组降低(P<0.01),二磷酸盐组血清BGP值较去势组下降(P<0.01),他汀组和序贯疗法组BGP值与去势组差异元显著性(P>0.05)。骨计量学测定指标中,去势组类骨质表面(TOS)、平均类骨质宽(MOSW)、骨矿化前沿四环素标记率(STS,DTS)、成骨细胞表面(TBOS)、骨吸收表面(TBCS)和骨矿化沉积率增高,骨体积(TBV)、骨矿化延迟时间(MLT)及骨重建单位时间(δ)缩短。药物治疗后各组骨体积均较去势组增加(P<0.01),以序贯疗法组最好,已接近假手术组的数值。二磷酸盐组,TOS、MOSW、TBOS和TBCS均显著低于去势组,δ值显著比去势组延长,也明显比假手术组高(P<0.01)。他汀组TBCS值较去势组增加,δ值相似;序贯疗法组TBOS与去势组相似,TBCS显著减少,δ值也有延长但与假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他汀类药可促进骨转换,增加成骨细胞活性,加快类骨质生成,缩短骨重建时间;二磷酸盐在抑制骨吸收的同时也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减慢类骨质生成速度并抑制类骨质矿化,显著延长骨重建周期;序贯组集二药物的优点,克服了单一用药的缺点,在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上,明显优于二者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