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6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66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92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244篇
内科学   93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175篇
综合类   442篇
预防医学   208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23篇
  8篇
中国医学   190篇
肿瘤学   7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近年来,佐剂研究已从凭经验反复试验转向更为理性并涉及到免疫学、生物化学、药学、物理化学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2010年10月,在法国戛纳召开了现代疫苗/佐剂配方国际会议,与会专家介绍了佐剂研究和开发的最新进展。会议主要讨论了配方问题,此外,还交流了疫苗及佐剂设计和优化的临床和药学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52.
背景:目前临床多应用创面涂抹方式发挥医用生物蛋白胶的止血作用,但骨腔内注射应用报道少见。 目的:观察胸骨内注射生物蛋白胶对老年严重骨质疏松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正中开胸出血的效果。 方法:将48例体外循环下行正中开胸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75岁以上的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胸骨腔内注射生物蛋白胶,对照组常规涂抹医用骨蜡,记录两组术后12 h引流量及总引流量、拔引流管时间及术后胸骨切口愈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术后12 h引流量和总引流量、拔引流管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 0.05),两组术后持续发热时间、术后胸骨感染裂开情况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术后胸骨切口感染裂开1 例,实验组未发现不良反应。说明胸骨内注射生物蛋白胶能减少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胸骨出血,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不影响胸骨愈合。  相似文献   
953.
目的 研究大鼠面神经总干离断伤后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及对TUNEL、Fas和Caspase-3、Caspase-8表达的影响。方法 2009年1 — 8月于中国医科大学实验技术中心手术制作大鼠右侧面神经总干切断伤模型,左侧为正常对照。伤后各时间点,通过HE染色观测面神经核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Fas和Caspase-3、Caspase-8表达的变化。结果 伤后3 d开始面神经元存活率逐渐下降,28 d时存活率达最低;伤后第7d开始可见TUNEL阳性表达,14 d时数量达高峰;伤后1 d时,Fas表达增高,于7 d时达高峰。伤后3 d时,Caspase-3、Caspase-8表达增高, 14 d时达高峰。结论 面神经总干离断伤可引起面神经元凋亡;Fas和Caspase-3、Caspase-8参与面神经总干离断伤后诱导其神经元凋亡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954.
目的观察微波辐射对人成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方法  采用10、30、50 mW/cm2辐射强度的微波辐射SH-SY5Y细胞5 min,0 mW/cm2为对照组,锥虫蓝拒染法进行细胞计数并计算增殖率;20 μmol/L全反式维甲酸黑暗下诱导分化72 h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分化的形态并计算分化细胞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蛋白质印迹检测细胞神经纤丝重链亚基的蛋白表达。结果微波辐射后随辐射强度增加,细胞增殖率在各时间点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梯度抑制,与对照组(0 mW/cm2)相比,10 mW/cm2辐射组在72 h时出现明显抑制;30 mW/cm2辐射组在48 h时出现明显抑制;50 mW/cm2辐射组在辐射12 h时就出现明显抑制;20 μmol/L全反式维甲酸黑暗下诱导分化72 h后,30、50 mW/cm2微波辐射组细胞分化的数量少于对照组细胞,而且细胞轴突长度短于对照组细胞;随着辐射强度的增加,G0/G1期的SH-SY5Y细胞比例逐渐增加,S 期细胞比例逐渐减少,G2+M 期细胞比例变化相对较小;微波辐射后,SH-SY5Y细胞总NF-H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但磷酸化的NF-H蛋白表达随辐射强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结论微波辐射可同时抑制SH-SY5Y细胞增殖与分化并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细胞周期呈G0/G1期阻滞;对NF-H的表达无影响,但明显抑制了NF-H的磷酸化。  相似文献   
955.
口腔卫生指导对老年牙周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97名老年患者的跟踪调查,探讨在牙周治疗中口腔卫生指导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7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分别记录治疗后0天、3个月、6个月的菌斑指数和出血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表明,分组、时间、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因素对菌斑指数和出血指数的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的结果表明,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指导组菌斑指数和出血指数均低于未指导组(P〈0.01)。结论:随着治疗后时间的增加,口腔卫生指导能够更好的维持牙周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56.
于洋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326-327
目的总结Ⅰ、Ⅱ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2月至2011年6月对38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38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乳房外形满意,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术后随访4年无死亡病例,局部复发率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近、远期疗效满意。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规范综合治疗,是保乳术获得良好疗效的保证,可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57.
[目的]研究慢性前列腺炎膀胱ICC样细胞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like cells)数量和分布变化,及其与慢性前列腺炎膀胱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建立免疫性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逼尿肌组织c-kit表达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对照组膀胱ICC样细胞呈条状,排列有序,相互间的连接完整;模型组ICC样细胞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多,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5),呈散点状,排列紊乱,细胞间的连接散乱中断.[结论]慢性前列腺炎膀胱功能异常可能与其ICC样细胞的数量增加及排列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958.
栀子中的木脂素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栀子果实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现代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栀子脂素甲(1)、丁香脂素(2)、松脂素(3)、丁香脂素4-O-β-吡喃葡萄糖苷(4)、落叶松脂素(5)、八角枫木脂苷D(alangilignoside D,6)、落叶脂素(7)、落叶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8)、蛇菰宁(balanophonin,9 )、山橘脂酸(10)、榕醛(ficusal,11)、肥牛木素(12)。结论:化合物1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栀子脂素甲,化合物2~6、9~12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59.
膀胱嗜铬细胞瘤属于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临床少见.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3年来收治5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60.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纳米二氧化硅(SiO2)颗粒导致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升高的抑制作用,阐明纳米SiO2颗粒致细胞毒性的机制。方法:选用粒径为68 nm的纳米SiO2颗粒,以体外培养的人正常肝细胞(L-02)为模型,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1、2、5、10 mmol·L-1)NAC预处理组、不同浓度(10、20、50、100 mg·L-1)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和NAC预处理的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NAC预处理后的细胞存活率以及不同浓度NAC预处理后暴露于纳米SiO2颗粒的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NAC预处理后暴露于纳米SiO2颗粒的细胞形态;荧光酶标仪检测NAC预处理后暴露于不同浓度纳米SiO2颗粒的细胞中ROS水平。结果:NAC预处理组细胞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在5 mmol·L-1 浓度时达到峰值,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NAC能使暴露于纳米SiO2颗粒的细胞存活率升高,以5 mmol·L-1 NAC的作用最明显(P<0.05);与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比较,NAC预处理的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细胞数目增多,细胞边界较明显;随纳米SiO2颗粒浓度的升高,细胞中 ROS水平随之升高,呈现剂量依赖效应,在50和100 mg·L-1浓度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同浓度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比较,NAC预处理的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细胞中ROS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纳米SiO2颗粒所致的细胞存活率下降和细胞中ROS水平升高,细胞中ROS水平升高是纳米SiO2颗粒导致人正常肝细胞毒性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