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6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86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237篇
内科学   9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168篇
综合类   433篇
预防医学   203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19篇
  8篇
中国医学   190篇
肿瘤学   7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葛雯  李海波  王振中  于洋  苏真真  杨彪  曹亮  黄文哲  肖伟  姚新生 《中草药》2019,50(17):4189-4199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热毒宁注射液解热抗炎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内毒素休克模型对热毒宁注射液解热抗炎活性部位进行筛选,综合应用HP-20大孔树脂、硅胶、MCI、ODS柱色谱以及反相MPLC、HPLC等各种现代色谱技术对解热抗炎活性部位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采用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前列腺素E2(PGE2)的分泌为评价指标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炎活性评价。结果 热毒宁注射液经大孔吸附树脂95%乙醇洗脱部位为解热抗炎活性部位,从中分离得到了2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4aS,7aS,7bS)-4,4a,7a,7b-tetrahydro-2H-1,7-dioxacyclopent[cd] indene-5-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1)、(4aS,7aS)-1,4a,5,7a-tetrahydro-7-(hydroxymethyl)-cyclopenta[c] pyran-4-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2)、3α,5α-tetrahydrodeoxycordifoline lactam(3)、R-(Z)-4-甲基-5-[(2'',6'',6''-三甲基-4''-氧代-2''-环己烯-1''-基) 亚甲基]-2(5H)-呋喃酮(4)、(1α,2α,3β,4β)-2,4-双 (4-羟基-3-甲氧基苯基)-1,3-环丁烷二甲酸(5)、4-[(6-O-苯甲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 氧基]-3-甲氧基苯甲酸(6)、丁香脂素(7)、E-3-(3,4-二羟基苯亚甲基)-5-(3,4-二羟基苯基) 二氢呋喃-2-酮(8)、6,7-二甲氧基香豆素(9)、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10)、水杨酸(11)、丁香醛(12)、苯乙酸(13)、香草醛(14)、咖啡酸(15)香草乙酮(16)、3,5-O-二咖啡酰奎宁酸(17)、4,5-O-二咖啡酰奎宁酸(18)、3,4-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9)、3,5-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20)、4,5-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21)、5-O-咖啡酰奎宁酸乙酯(22)、3,5-O-二咖啡酰奎宁酸乙酯(23)、4,5-O-二咖啡酰奎宁酸乙酯(24)。其中化合物11014~24 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PGE2的分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化合物1~911~1322~24 均为首次从热毒宁注射液中分离得到,有机酸类化合物可能为热毒宁注射液解热抗炎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62.
背景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结果是引起脓毒症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后果严重.寻控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生物标志物对实现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治疗及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有高通量筛选优势,可用于分离和鉴定脓毒症患者体液、细胞等内的差异蛋白质. 目的 综述蛋白质组学在脓毒症中的研究现状,为其在脓毒症中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内容 总结蛋白质组学在探究脓毒症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趋向 虽然蛋白质组学技术仍存在缺点,但其自身优势有助于为脓毒症的防治寻找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3.
听神经瘤起源于内听道内的听神经鞘膜,是常见的桥小脑角区肿瘤,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8%~10%[1].大型听神经瘤直径>3cm,由于肿瘤体积大,与脑干关系密切,术中易损伤局部颅神经及重要的血管,全切肿瘤困难,故手术风险较大,并发症多.我科于2008年9月—2014年5月对45例患者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4.
线粒体疾病是线粒体基因组发生基因突变所导致的一类遗传疾病,目前尚无治愈方法。近年核质置换技术的出现为线粒体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现有的核质置换技术包括生发泡移植、纺锤体移植、极体移植和原核移植技术,其中生发泡移植涉及的体外成熟可影响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纺锤体移植最大的挑战是纺锤体组装对机械刺激敏感,缺乏核膜包绕,操作过程可能对纺锤体造成损伤;极体移植违背了自然选择过程,其远期影响尚不明了;原核移植操作方便、基础研究证据充分,具有短期内向临床转化的潜能,但使用已经受精的合子作为胞质供体面临的伦理争议较大。本文就4种核质置换技术治疗线粒体疾病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析颈源性头痛患者在脉冲射频治疗基础上联合臭氧的病情干预效果。方法:有颈源性头痛患者52例,为本院2014年-2017年间收治,随机分为常规组(26例)与联合组(26例)。比较不同方案对患者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所改善,联合组改善更具优越性(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为颈源性头痛患者用脉冲射频与臭氧两种手段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进一步保障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卡马西平(CBZ)、10,11-环氧卡马西平(CBZE)、奥卡西平(OXC)和单羟基卡马西平(MHD)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中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及其活性代谢产物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以苯巴比妥为内标,血浆经乙醚-二氯甲烷(2∶1)提取。色谱柱为WondaSil 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0∶50,柱温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5 nm,进样量20 μL。结果:卡马西平、10,11-环氧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和单羟基卡马西平标准曲线范围分别为0.1~20,0.05~10,0.05~20,0.2~50 mg·L-1,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1,0.05,0.05,0.2 mg·L-1,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快速,适用于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及其代谢产物血药浓度检测。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对房颤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建立适合汉族人群老年房颤患者的华法林给药模型,指导华法林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法:对200例口服华法林抗凝的老年患者进行CYP2C9和VKORC1基因分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房颤患者华法林日均稳定剂量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依据CYP2C9和VKORC1基因型、年龄、身高、体质量、合并用药建立华法林稳定剂量计算公式。结果:INR稳定在2.0~3.0之间时,CYP2C9*1/*1基因型患者日均使用华法林剂量(3.87±0.71)mg显著高于CYP2C9*3基因型患者(1.05±0.59)mg;VKORC1-1639AA基因型患者日均使用华法林剂量(2.94±1.03)mg显著低于VKORC1-1639GA/GG基因型患者(5.76±1.12)mg。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华法林稳定剂量公式,建立的回归模型中包含年龄、体质量、合并用药、CYP2C9*3和VKORC1-1639基因型,该模型能解释约56.5%个体间华法林剂量差异。结论:基于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建立的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公式,能帮助指导华法林在老年房颤患者中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68.
于洋 《中国民康医学》2022,(23):121-123
目的:探讨四磨汤口服液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86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儿均采用蒙脱石散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四磨汤口服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39/43),高于对照组的69.77%(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及呕吐、腹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磨汤口服液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升机体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9.
双腔支气管插管多用于胸科手术中,可达到双肺隔离及分肺通气的目的 .在ICU中并不常见,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在护理上难度很大,可以借鉴的经验较少.为保证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要求护士有更完善更成熟的护理技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70.
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致颜面部严重水肿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敏反应是临床输血中比较常见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之一,主要是由于血浆蛋白引起的免疫性反应,即抗原-抗体反应[1,2].临床症状以荨麻疹反应最为常见,重度过敏反应比较少见,现将1例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致颜面部严重水肿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