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4篇
儿科学   60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140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203篇
预防医学   66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79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目的 探讨尾静脉移植人脐血细胞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择60只昆明小白鼠,随机抽取5只作为对照组,其余55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制备糖尿病鼠模型.成模后将小鼠随机分成移植组(26只)和糖尿病组(12只).将分离的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于对数增长期用PKH26标记后,以2×106/ml经尾静脉注射入移植组小鼠体内.于注射后第4天和第14天观察3组小鼠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并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观察PKH26标记的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内的分布.结果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植入第4天,移植组小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与糖尿病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第14天移植组小鼠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水平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检测发现移植第4天的糖尿病小鼠的胰、脾、肝、骨髓组织内均可见PKH26+细胞,而移植第14天上述各部位未发现PKH26+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上述部位的冷冻切片结果也支持这一结果.结论 将人脐血细胞移植到未用免疫抑制剂的糖尿病小鼠体内可存活,并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72.
小鼠生精细胞体外长期培养及超微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新生小鼠睾丸组织中生精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增殖分化条件,建立有效的生精细胞体外成熟模型。方法用酶法和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纯化新生小鼠睾丸生精细胞,获取富精原细胞层,采用自制小鼠睾丸组织培养液对分离纯化后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培养的细胞超微结构。结果新生小鼠生精细胞在用成年小鼠睾丸组织提取液配制的培养基中存活达194d。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培养后的细胞中含有精子细胞顶体样结构。结论采用小鼠睾丸组织制备的培养液培养的小鼠生精细胞可体外长期培养并显示出一定的分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3.
目的探讨传染型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类传单和EB病毒(EBV)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 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3—2004年收治的602例传单、类传单和EBV感染患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传单组的临床表现较EBV感染组典型,淋巴结肿大和眼睑水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类传单组,传单组眼睑水肿的发生率(62.7%)已接近常见的典型表现出现的比率;类传单组病例微小病毒(HPVB19)的感染率为54.8%,显著高于传单组;3组病例肝功能改变都以酶学改变为主,其中LDH改变最为明显;血液系统并发症表现为贫血、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各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类传单组病例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传单组;EBV感染组出现传单组没有的ITP病例和脑炎病例。 结论眼睑水肿对传单有着与其它典型表现同样重要的诊断意义;HPVB19是类传单的一个重要病原;EBV感染后部分病例发展为传单,部分病例仍以EBV感染状态存在,可能存在异常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74.
目的探讨传染型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类传单和EB病毒(EBV)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3—2004年收治的602例传单、类传单和EBV感染患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传单组的临床表现较EBV感染组典型,淋巴结肿大和眼睑水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类传单组,传单组眼睑水肿的发生率(62.7%)已接近常见的典型表现出现的比率;类传单组病例微小病毒(HPVB19)的感染率为54.8%,显著高于传单组;3组病例肝功能改变都以酶学改变为主,其中LDH改变最为明显;血液系统并发症表现为贫血、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各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类传单组病例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传单组;EBV感染组出现传单组没有的ITP病例和脑炎病例。结论眼睑水肿对传单有着与其它典型表现同样重要的诊断意义;HPVB19是类传单的一个重要病原;EBV感染后部分病例发展为传单,部分病例仍以EBV感染状态存在,可能存在异常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75.
早在1958年,Kelemen等人就发现在血小板减少症病人或动物的血浆中,存在一种物质,可以促进巨核细胞的成熟及血小板的生成,称之为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但是直到1994年,5个研究小组采用反相或常规生物技术,从不同样本中几乎同时纯化得到TPO,才使得TPO在各个领域的研究迅速发展。TPO,又称为巨核细胞生长发育因子(megakaryocyte growth development factor,MG-DF),是调节巨核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和介导血小板生成的最主要调节因素,也是一个早期造血促进因子,它的生物学效应由其受体C-Mp1介导。人TPO的合成部位主要在肝…  相似文献   
176.
目的 了解治疗中重度妊高征的时机与用药原则.方法 收集本院2002-09-2004-04、住院分娩的255例妊高征患者,按轻、中、重度分组.其中:中重度妊高征患者152例,再按单用硫酸镁治疗组和硫酸镁加用其他降压药物治疗组,分析2组围生儿体重、Apgar评分及死胎率的情况.结果 对中度妊高征患者,单用硫酸镁与同时再加用降压药物治疗,2组比较对围生儿窒息无差异;但对重度妊高征患者改善围生儿窒息情况有积极意义.结论 重度妊高征用硫酸镁加用降压药物治疗,对改善新生儿Apgar评分及死胎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7.
目的制备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模型,用超声和血管造影进行评价动脉狭窄程度,并比较一致性。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5~3.5kg,4月龄)10只,用股动脉穿刺法行腹主动脉内膜剥脱术同时饲喂含1.5%胆固醇的高脂饮食,于术后第9周行腹主动脉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查,记录腹主动脉狭窄程度。结果第9周时腹主动脉超声检查均显示血管狭窄(51.11%±5.77%vs 57.00%±7.89%,P>0.05),两者的相关性r=0.89。结论动脉内膜剥脱术同时饲喂高胆固醇饮食可以在短时间内复制出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超声和血管造影均能准确判定血管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78.
我院自1996年以来,对截瘫患者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62例,其中男43例,女19例,平均年龄3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3例,坠落伤12例,重物压伤9例,其他伤8  相似文献   
179.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与单纯化疗组比较,观察中药与中药加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晚期NSCLC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化疗组、中药加化疗组(联合组),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观察各组临床疗效、证型变化、生活质量、远期生存等指标.结果中药组、化疗组、联合组肿瘤缓解率分别为2.1%、27.2%、44.4%,化疗组、联合组优于中药组;而获益率中药组与化疗组无差别,联合组则优于以上两组(P<0.05).中药组、联合组在缓解咳嗽、咯痰、乏力、胸闷、舌紫黯等症状以及稳定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单纯化疗组(P<0.05,P<0.01).与单纯化疗组比较,中药联合化疗能明显减轻化疗相关毒副反应.与中药组比较,化疗可加重患者气虚证与血瘀证(P<0.05).中药组、联合组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11.5个月、36.1%与1 2.3个月、48.9%,明显高于化疗组的9.2个月、27.3%(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能够稳定和缩小NSCLC局部病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与化疗伍用具有增效减毒效应.  相似文献   
180.
病例 :患者 ,男性 ,34岁 ,身高 176cm ,体重 85kg ,表型、智力均正常。患者结婚 6年 ,妻子妊娠 3次 ,第一次人工流产 ,第二次孕 1+ 月时阴道不明原因出血 ,保胎后B超提示无胎芽 ,行清宫术。第三次孕 2 + 月时 ,B超提示胎死宫内 ,清宫。患者及妻子无毒物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无烟酒嗜好。非近亲结婚 ,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细胞遗传学检查 :夫妻同时行外周血培养 ,常规制备染色体 ,G显带分析 ,患者核型为 4 6 ,XY ,t(2 ;8) (q13;p11) (2pter→ 2q13::8p11→ 8pter;8qter→ 8p11::2q13→ 2qter) ,妻子核型正常 ,因其母早逝 ,父亲在外地 ,无法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