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戊四氮(PTZ)点燃的癫痫持续状态(SE)的成年雄性(SD)大鼠海马神经元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p-Akt)、Bcl-2相关X蛋白(Bax)和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rHuEPO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于2010年3月,由河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健康清洁级成年SD大鼠。采用PTZ点燃大鼠SE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B组(PTZ+0.9%氯化钠溶液)、C组(PTZ+rHuEPO)、D组(PTZ+LY294002+rHuEPO)、E组(PTZ+二甲基亚砜+rHuEPO),同时另选取不进行SE制模的SD大鼠作为A组(0.9%氯化钠溶液),检测大鼠行为学和脑电图的改变;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海马神经元的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Akt、Bax、XIAP的阳性细胞数;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Bax信使RNA(Bax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蛋白激酶B(Akt)、p-Akt、XIAP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B组比较,C组p-Akt、XIAP阳性细胞数和p-Akt、XIAP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多,Bax阳性细胞数及BaxmRNA表达水平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p-Akt、XIAP阳性细胞数和p-Akt、XIAP蛋白表达水平均减少,Bax阳性细胞数及BaxmRNA表达水平均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uEPO可以提高p-Akt、XIAP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ax阳性细胞数及BaxmRNA表达水平,减少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加入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后,海马p-Akt、XIAP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减少、Bax阳性细胞数及BaxmRNA表达增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增加,减弱了rHuEPO的保护作用。因此,PI3K/Akt信号通路是rHuEPO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通路之一,其作用机制可能是rHuEPO活化PI3K/Akt后,提高p-Akt蛋白及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调控因子XIAP的表达,下调了Bax的表达,从而介导线粒体凋亡途经,发挥抗凋亡、促存活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彦枫  张师愚  于江华 《中外医疗》2009,28(29):102-103
中医药学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及独特的学术体系,在世界医药之林独树一帜,是中国民族的灿烂文化。但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本文对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方法进行了论述,阐述了新的提取方法其特点、应用范围及研究现状,旨在为中药有效成分的分析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与开腹宫颈癌根治术的治疗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ⅠA~ⅡA期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与同期45例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清扫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并且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术后对继续治疗依从性好,有利于患者的整体治疗及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 Hu EPO)对戊四氮(PTZ)点燃的癫痫持续状态(SE)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应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观察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探讨r Hu EPO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PTZ点燃大鼠SE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NS)、PTZ组(PTZ+NS)、r Hu EPO组(PTZ+r Hu EPO)、LY294002组(PTZ+LY294002+r Hu EPO)、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PTZ+DMSO+r Hu EPO),检测大鼠行为学和脑电图(EEG)的改变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学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p-Akt)、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表达;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XIAP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Akt、p-Akt、XIAP蛋白的表达。结果 PTZ点燃大鼠SE后下调了p-Akt、XIAP的表达;r Hu EPO可以增加p-Akt、XIAP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加入PI3K抑制剂LY294002,海马p-Akt、XIAP蛋白、XIAPm RNA的表达较r Hu EPO组减少,减弱了r Hu EPO的保护作用。结论从正反两个方面佐证了PI3K/Akt信号通路是r Hu EPO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通路之一,其作用机制可能是r Hu EPO活化PI3K/Akt通路后,对线粒体凋亡途径的相关调控因子XIAP的表达进行了调控,进而介导线粒体凋亡途经,发挥抗凋亡、促存活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动静脉联合序贯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大脑中动脉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对11例大脑中动脉支架扩张成形术中急性血栓形成但未造成血管闭塞患者经动静脉联合序贯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患者血栓形成部位前向血流变化,是否出现治疗后新发梗死灶和新发临床症状.结果 11例患者治疗后前向血流均有所恢复.5例恢复正常前向血流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不同时期干预后的妊娠结局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4年10月在本院结束妊娠的260例G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参加糖尿病筛查及干预治疗的时间分为A组(孕周24~28周)、B组(孕周28周+1 d~32周)、C组(孕周>32周),其中A组120例,B组80例,C组60例,对3组的母婴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组孕妇中,并发早产、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胎膜早破、酮症酸中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羊水过少、产后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主要并发症的比较,早产儿、胎儿生长受限率、巨大儿、围生儿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肺炎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GDM产妇进行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及治疗,可明显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球囊碎栓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应用球囊碎栓术治疗的CVST患者,并进行6个月的临床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31例患者中终点事件发生率为6.45% (2/3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术后随访点同术前相...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7岁。于2007年6月2日,以剖宫产后1,5年,下腹胀大2个月。B超发现巨大卵巢囊肿2天入院。2个月前,自觉下腹胀大,无腹痛腰酸,无尿频尿急,月经周期改变,1个月2~3次,量中无痛经,未做治疗,2天前阴道复又出血,来我院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PTZ致痫的SD大鼠SE时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情况,给予rHuEpo干预后的变化以及应用PI3K抑制剂LY294002后神经元凋亡以及Bcl-2、Bad的变化情况,对rHuEpo的作用机制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方法采用PTZ致痫大鼠SE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rHuEpo干预组、LY294002干预组、LY294002对照组,用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状况;免疫组化SP法观察p-Akt、Bcl-2、Bad阳性细胞的表达;每组大鼠海马Bcl-2 mRNA、Bad mRNA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每组大鼠海马p-Akt、Bcl-2、Bad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果 rHuEpo干预后可以上调p-Akt、Bcl-2 mRNA和Bcl-2蛋白的表达、减少Bad mRNA和Bad蛋白的表达,对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与rHuEpo干预组相比,PI3K抑制剂LY294002干预后,pAkt、Bc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海马Bad 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rHuEpo干预组明显增加,rHuEpo的神经保护作用被明显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示rHuEpo的抗凋亡作用可能通过对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影响,从而对凋亡线粒体途径中Bcl-2、Bad蛋白的表达程度产生调节,最终实现对抗癫痫持续状态凋亡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观察脑血管支架植入术与药物治疗青年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 71例(30~44岁)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患者,分别接受常规口服药物治疗(药物组,n=39)和支架植入术(支架组,n=32),比较2组相关指标。结果 支架组手术成功率100%,共植入32枚支架。2组患者入组时及随访3、6、12、24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RS、NIH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期间药物组终点事件发生率、卒中再发率及再发卒中致残率(mRS评分≥ 2分)分别为20.51%(8/39)、20.51%(8/39)及20.51%(8/39),支架组分别为6.25%(2/32)、3.13%(1/32)及3.13%(1/32),2组间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支架组卒中复发率(P=0.04)及再发卒中致残率(P=0.04)均低于药物组。结论 相比药物治疗,植入支架可降低青年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卒中复发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