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总结3例刎颈自杀未遂病人的术后护理经验,术后护理要点包括强化病房管理、注重全时域病情观察、规范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护理、制定刎颈病人的心理干预对策、做好出院管理规划等,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3例病人均康复出院,随访调查证实病人未再发生极端事件。  相似文献   
52.
目的比较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和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对脐血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HSCs/HPCs)的体外扩增效力。方法正常人脐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s),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HSCs/HPCs所占比例,将MNCs分别接种于处理后的MSCs或EPCs或仅接种于培养液中,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HSCs/HPCs扩增能力、表面抗原CD34的表达以及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共培养过程中,MSC组和EPC组的MNCs扩增倍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EPC组更为显著。扩增7天后,对照组、MSC组和EPC组的HSCs/HPCs CD34的表达均较扩增前下降,其中EPC组下降的最为显著,MSC组最不显著。共培养4天后,MSC组的HSCs/HPCs集落形成总数为EPC组的2.47倍(**,P<0.01),共培养7天后,MSC组的HSCs/HPCs集落形成总数为EPC组的3.45倍(**,P<0.01);EPC组与对照组的HSCs/HPCs集落形成总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SC和EPC均可为HSCs/HPCs的体外扩增提供适宜的微环境,MSC可抑制HSCs/HPCs的分化,有助于维持其表面抗原CD34的表达,并保持其造血重建潜能和归巢能力;而EPC则可有效促进HSCs/HPCs的分化。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我国部分地区耐利福平(RFP)、异烟肼(硼)和链酶素(SM)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rpoB基因、KatG、rpsL基因突变情况,评价其耐药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对373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其中敏感株148株,耐RFP、INH、SM株共225株)rpoB基因、KatG和砒基因进行检测。并对其中19株SSCP阴性的耐RFP株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安徽省、北京市、上海市、河北省、河南省、辽宁省、吉林省结核分支杆菌耐RFP临床分离株rpoB基因突变率分别为90%、91%、90%、91%、90%、93%、91%;KatG基因突变率分别为69%、63%、71%、68%、67%、68%、65%,rpsL基因突变率71%、69%、74%、68%、70%、61%、76%,分别为经统计学处理不同地区间无显著性差异(X^2=0.46,P>0.05)。同时rpoB基因敏感株均无突变,特异性为100%;KatG基因有3株发生突变,特异性为98%。19株SSCP阴性耐药株中经测序6株在531位密码子TCG→TIE,1株526位密码子CAC→TAC,7株发生在516位密码子GAC→GTC,5株未改变。结论我国不同地区耐利福平、异烟肼和链霉素的rpoB、KatG、rpsL耐药基因突变率大致相同,rpoB基因、KatG和rpsL基因突变分别是耐RFP、INH和SM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分子机制,PCR-SSCP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RFP、INH和SM耐药性。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4)水平与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探讨RBP4在判断冠心病病情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4月至8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并诊断为冠心病的6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点及结合冠脉造影的结果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梗(AMI),另选健康体检者20名为对照组;根据造影结果将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梗组部分患者分为单支冠脉病变组、双支冠脉病变组和三支冠脉病变组.收集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检测各组患者血清RBP4、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并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①UAP组和AMI组血清RBP4水平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和AMI组间,SAP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支冠脉病变组的RBP4水平高于与单冠脉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BP4水平在三支冠脉病变组与双支冠脉病变组间,双支冠脉病变组与单支冠脉病变组间比较均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清RBP4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BP4(r=0.433,P=0.013)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RBP4浓度升高,且随冠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显著,可视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RBP4联合Gensini评分等指标对判断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目的以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EV71为研究对象,在DNaseI-非序列依赖的单引物扩增技术的基础上建立感染性疾病RNA病毒性病原体的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附件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方案(试行),收集临床诊断手足口病的患儿粪便,经实验室RT-PCR检测阳性后,进行过滤、DNase消化处理。反转录、合成病毒RNA的双链cDNA,Taq I酶切双链cDNA,加接头分子,并以接头分子为引物非特异扩增病原基因,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非序列依赖的单引物扩增粪便标本中外源核酸得到多个DNA片段;将所有PCR产物克隆测序,有的序列与已知病原EV71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有的序列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strain CDC 54007同源性达81%。结论应用DNase处理及非序列依赖的单引物扩增方法可以检测粪便标本中的RNA病毒性病原,并应用该改良技术检测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相似文献   
56.
D-二聚体与老年急性脑梗塞预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梗塞患者体内存在凝血纤溶反应的异常〔1〕。本文测定老年急性脑梗塞病人不同治疗时期血浆 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 ,重点探讨 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梗塞预后的关系。1 对象及方法1.1  对象 正常对照组 35例 (男 2 0例 ,女 15例 )年龄 6 0~ 72岁 ,均为本院体检正常者 ,近 2 w无服药史。患者组 76例 (男 46例 ,女 30例 ) ,年龄 6 5~ 74岁 ,均为发病 6 h内入院且为首次发病病人 ,经 CT或 MRI确诊为病灶单发腔隙性脑梗塞。入院后 ,立即静滴尿激酶 10 0~ 2 0 0 U,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 ml,每日一次静点 ,按其疗效分为基本痊愈 ,明显进…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Jurkat(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细胞增殖抑制率及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变化和亚细胞结构改变。方法 应用MTT(噻唑蓝)比色法流式细胞术、电子显微镜技术检测姜黄素对Jurkat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细胞周期进程及凋亡率。结果 姜黄素对Jurkat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G1期细胞增高,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相对增多,凋亡率增加。亚细胞结构,细胞空化,染色质趋边凝集。结论 姜黄素能显著抑制Jurkat细胞增殖,阻止G1期细胞向S期转化进程。促进Jurkat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8.
CD4+T细胞细胞因子测定及在SLE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外周血CD4+ T细胞细胞因子测定对SLE患者治疗及疗效监测的意义。方法  37例SLE患者和15例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IFN γ、IL 2和IL 4在CD4+ T细胞内的分泌。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IFN γ和IL 2在CD4+ T细胞的表达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1) ,IL 4在CD4+ T细胞的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静止期SLE患者IFN γ、IL 2和IL 4在CD4+ T细胞的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 (P >0 .0 5 )。IFN γ和IL 2降低的SLE患者发病年龄小 ,病情较重。结论 CD4+ T细胞细胞因子的测定可用于指导SLE患者的治疗及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59.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数量和功能的变化,了解DC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V)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15例急性乙型肝炎,40例慢性乙型肝炎,20例肝硬化患者及25例健康人体内DC亚群(MDC和PDC)的变化;体外分离培养产生的DC1表型及刺激混合性淋巴细胞反应(MLR)的能力反映MDC的功能;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产生的α-干扰素水平反映PDC的功能。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DC1表面CD80、CD86、CD83的表达水平低于健康人;健康人外周血MDC的比例为0.42%±0.09%,绝对数为(12.9±6.1)×106/L,两者在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均下降;而健康人外周血PDC的比例为0.37%±0.14%,绝对数为(9.0±4.1)×106/L,两者在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均降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PDC分泌的α-干扰素量也低于健康人。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体内两种DC均出现数量和功能异常,此种异常降低了DC的抗原递呈作用,导致HBV的慢性化及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60.
目的测定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胱抑素C(cystatin,CysC)的水平,探讨二者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收集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30例,对照组血清32例。测定两组血清HCY、CysC的水平,并分析代谢综合征组HCY与CysC的相关性。结果代谢综合征组的血清HCY、CysC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代谢综合征组血清CysC与HCY呈正相关(r=0.652,P0.01)。结论血清HCY和CysC水平均为可反映代谢综合征病情的较为敏感、准确、可靠的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在诊断、治疗、病情监测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