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41.
糖末宁煎剂对DPN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糖末宁对DPN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并分析DPN血瘀证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对临床 80例DPN血瘀证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其中 5 0例予以糖末宁治疗 ,与 30例予以弥可保组进行对照 ,并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显示 :糖末宁治疗DPN总有效率为 84 % ,并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从而进一步说明血液流变学为DPN血瘀证客观化提供了量化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根据相关文献,从中医药对山梨醇(SNS)、醛糖还原酶(AR)、Na+-K+-ATP+酶(Na+K+-ATPase)活力、糖基化终产物含量(AGEs)、血管内径、脂代谢、神经传导速度(NCV)等的影响,以及类似神经节苷酯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对疗效具有说服力的客观指标尚缺少深入研究,疗效机理研究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治疗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依从性.方法 93例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利拉鲁肽0.6 mg/d,逐渐加量至1.2 ~1.8 mg/d,于1,4,12,54周随访利拉鲁肽对体重、血糖、原治疗方案的影响,记录不良反应和停药情况.结果 治疗1周后即有32.2%(29/90)的患者体重下降,治疗54周后8例患者体重由(86.50±11.66)kg降至(83.13±10.88)kg(t=3.32,P<0.05);治疗12周后43例患者1,4,12周体重与0周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利拉鲁肽注射3d后空腹和餐后血糖即明显下降(t分别为4.30、6.90,P均<0.01)并保持继续下降至12周(t分别为4.58、6.71,P均<0.01);在治疗12周后24例联合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胰岛素停用和减量者达83.3% (20/24),仅2例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时发生轻微低血糖.主要不良反应为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以厌食最为常见,在4周内全部缓解,恶心、腹泻于5d内消失.23.7%(22/93)的患者因费用原因停用利拉鲁肽,占68.2%(15/22).结论 利拉鲁肽具有良好和迅速的减重、降糖作用,不良反应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为一过性,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伴发骨质疏松症(O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患者的骨密度值将其分为OP组、非OP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C肽、尿微量白蛋白、血清钙、血清磷、肝功能、血脂等指标的差异,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与非OP组比较,OP组年龄大,病程长,BMI低,空腹C肽水平低,尿微量白蛋白高,血钙、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回归分析显示:低BMI、空腹C肽、血AST、高尿微量白蛋白、年龄是伴发OP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胰岛功能差、低BMI、低AST、合并糖尿病肾病是T2DM伴发O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dimethylarginine dimethylaminohydrolase-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 (DDAH-ADMA)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endothelial cell senescence after exposure to high glucose. Methods The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 were cultur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lucose, e.g. 5. 5 mmol/L (normal level),and high levels as 11. 0, 22. 0 and 33. 0 mmol/L. for 48 hours, respectively. Subsequently, SA-β-gal staining was used to evaluate senescence of cells. Telomerase activity was detec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PCR-ELISA). The intracellular ROS level was measur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ADMA concentration and DDAH activity were determined with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esults Compared with normal glucose concentration group, after the endothelial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high glucose concentration (11. 0 - 33. 0 mmol/L) for 48 hours, the number of SA-β-gal positive cells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7.00±1. 73)%, (12. 67±2. 03)%, (16. 00±2. 26)% vs. (4. 00±1.33)%, P>0.05, P<0.05, P<0.05] and the telomerase activity was inhibited dramatically [(91. 32±4.01)%, (78. 44±3. 78)%, (56. 04±3. 35)% vs. 100%, all P<0. 05]. The ROS level (mfi) was increased in all high glucose groups (159. 84±27. 52, 188. 99±18. 77, 244. 56±20. 96 vs. 117.11±18. 76, P<0. 05 or P<0. 01). At the same time, the ADMA (μmol/L) production was increased (0. 78±0. 14, 0. 88±0.18,1. 08±0.15 vs. 0. 70±0. 12, P>0. 05, P<0. 05, P<0. 05), and DDAH activity was decreased [(91. 32±4.01)%, (78.44±3.78)%, (56. 04± 3. 35)% vs. 100%, all P<0.05]. Conclusion High glucose can accelerate endothelial cells senescence in dose-dependent manner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an increased oxidative stress and change in DDAH-ADMA system.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构建尿酸排泄不良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的可靠方法,为尿酸排泄不良型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方案的优化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氧嗪酸钾(300 mg/kg)分别与吡嗪酰胺(300 mg/kg)、乙胺丁醇(250 mg/kg)联合造模。连续给药1周、3周、5周,检测大鼠血、尿、便中尿酸水平,同时检测肝、肾功能,并进行组织学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氧嗪酸钾与乙胺丁醇联合造模组大鼠血尿酸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而氧嗪酸钾与吡嗪酰胺联合造模组在连续给药期间血尿酸和尿液中尿酸升高平稳。两种方法对肝脏、肾脏均无明显损害。结论氧嗪酸钾与吡嗪酰胺联合能有效建立尿酸排泄不良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且模型稳定性好,其发病过程更符合临床尿酸排泄不良型高尿酸血症的病程。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复方制剂对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尿液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含量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性肾病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液TGF-β1水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予自拟中药复方煎剂。对比两组治疗前后TGF-β1的变化。结果:自拟中药复方煎剂治疗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下降,尿液TGF-β1水平亦明显下降,较疗前及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自拟中药复方煎剂治疗后,糖尿病性肾病(DN)患者尿液TGF-β1水平下降、从而延缓糖尿病性肾病进程。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血清致痛物质五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给予木丹颗粒灌胃,以苯妥英钠为阳性对照组,并设正常组及模型组,观察给药前后大鼠血清5-HT、β-EP的变化。结果木丹颗粒组和苯妥英钠组血清中5-HT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在2、4、8周3个时间点均明显下降,β-EP水平升高(均P<0.01);血清中5-HT水平在2、4、8周时苯妥英钠组明显高于木丹颗粒组(P<0.05,P<0.01);血清中β-EP水平在2、4、8周时苯妥英钠组与木丹颗粒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木丹颗粒与苯妥英钠均能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血清中5-HT水平,升高β-EP的水平,且控制5-HT的水平要优于苯妥英钠。  相似文献   
49.
冷锦红  于世家 《辽宁中医杂志》2012,(12):2490-2492,2540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通络中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坐骨神经中核转录因子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来探讨不同通络中药对其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87只DPN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味通络组、藤类通络组、虫类通络组,分别于治疗后2周、4周、8周尾静脉采血测定血糖值,之后处死大鼠取坐骨神经行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各治疗组与同期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期治疗组之间比较坐骨神经中NF-κB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通络中药随着疗程延长均能延缓神经病变进程,其保护机制可能与调节NF-κB信号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50.
于世家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晶晶  于世家 《新中医》2008,40(3):12-14
于世家是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5年,对治疗内分泌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诊治糖尿病及并发症有独特的见解.现将于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