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塌陷性骨折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使用切开复位解剖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波及距下关节跟骨塌陷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4年4月至2007年11月,使用切开复位解剖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波及距下关节跟骨塌陷性骨折28例(36足),比较手术前后Bolder角、Gissane角、跟骨的宽度及高度.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行走,足弓基本恢复正常,Bohler角由术前平均-6.23°±0.35°恢复至术后平均19.89°±1.28°,跟骨丘部高度由术前平均(36.10±2.38)mm恢复至术后平均(42.80±2.49)mm.结论 对于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塌陷性骨折行切开复位解剖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既可复位距下关节、Bohler角、Gissane角,又可恢复跟骨的宽度及高度,使其达到解剖复位,患者能早期功能锻炼,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 为经S2椎弓根水平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并研究钉道参数的变异性相关因素。方法 用CT对100名健康成人骨盆进行扫描成像,测量经S2椎弓根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钉道直径、进针点至S2椎体前缘距离、进针点、进针方向;并记录受检者的性别、身高、体重;以上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S2椎弓根宽为16.6±3.8mmS2椎弓根高为12.8±4.5mm;螺钉进针点在髂后下棘前方24.7±3.5mm,坐骨切迹上方19.3±4.6mm;进针方向与冠状面夹角为14.5±2.40;进针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8.9±1.90;进针点至S2椎体前缘距离为74.8±2.9mm除进针方向外,其余参数有较大的极差及四分位数间距。椎弓根宽度及钉道长度均与性别无关。泊松相关分析显示身高、体重与椎弓根宽度及钉道长度呈显著正相关,而进针角度与后两者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经S2椎弓根骶髂关节螺钉固定钉道参数具有较大的变异性,不同个体、有显著不同:体重和身高是两个影响变异性重要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弓根CT测量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中的作用,寻找一种个体化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方法,提高置钉的成功率.方法 选用5例脊柱标本,每例标本的T11-L2均经螺旋CT断层扫描后,图像榆入到计算机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测量T11-L2椎弓根各径线的数据,并根据数据模拟出各椎弓根的形态特点,计算在考虑和未考虑螺钉直径的情况下进行置钉的安全角度的范围,依测量的数据和计算的角度在标本上置钉.再行CT扫描观察螺钉在椎弓根内的位置.结果 在未考虑螺钉直径的情况下,沿椎弓根轴线在T11-L2横断面上置钉的平均最大安全范围平均为24.3°、24.3°,21.7°、23.1°在矢状面为44.3°、44.3°、42.8°、40.0°用直径为5 mm螺钉植入时,在横断面平均最大安全范围是9.1°、9.6°、10.5°,9.6°,在矢状面是31.3°、31.2°、29.7°、27.7°,这些数据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置钉时应考虑螺钉直径.结论 利用三维CT测量的数据辅助,严格按照个体化的椎弓根的轴线方向植钉,在置钉时应考虑到螺钉本身直径的因素,以提高植钉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4.
〔摘 要〕 目的:分析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施以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5 年 3 月至 2017 年 3 月舞阳县 人民医院收治的 145 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 75 例施以甲状腺次全切除 术治疗,对照组 70 例施以甲状腺结节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为 96.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8.5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临床对结节性甲状腺 肿患者开展治疗时施以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相比于甲状腺结节切除术的有效率更高,可在提升治疗有效率的同时,避免术 后复发,并有效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加骨圆针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26例.结果 术后随访10个月~5年,26例骨折均愈合,患侧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损伤暴力大,血循环破坏重,骨折愈合慢,股骨头缺血坏死率较高,采用本方法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减少股骨头坏死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内镜微创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 胆囊结石患者460例均应用纤维胆管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观察治疗效果及术后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中转开腹患者,未发生胆管损伤、胆汁渗漏等并发症.术后每3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结石复发9例(1.96%).结论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7.
背景: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的高龄患者,宜采用骨水泥固定假体,在骨水泥应用过程中,出现很多严重的并发症,但对患者凝血机制的影响报道不多.目的:观察人工关节置换过程中充填骨水泥对患者凝血功能.方法:对65例ASAⅡ-Ⅲ级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其中股骨颈骨折38例,37例股骨头坏死,术中髓腔扩髓完成后,分别在注入骨水泥前10 min,注入骨水泥后30 min,1,2及3 h检测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及血浆D-二聚体含量4项指标在注入骨水泥后30 min、1,2 h与注入骨水泥前30 min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在各时间点与注人骨水泥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 h后骨水泥对这些指标的影响消除,24 h后凝血功能恢复正常.说明人工关节置换中充填骨水泥后3 h可致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其受体(c-Met)在不同期鼻内翻性乳头瘤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鼻内翻性乳头瘤恶变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确诊为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55例及鼻腔恶性乳头状瘤30例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切除病变组织,对手术切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HGF、c-Met的表达,并统计其染色得分,比较鼻内翻性乳头瘤组织、癌旁组织与恶性组织的HGF、c-Met表达。分析不同分型的鼻内翻性乳头瘤的HGF、c-Met的表达变化。结果:HGF、c-Met在鼻内翻性乳头瘤组织、癌旁组织与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一致,均为恶性组织高于鼻内翻性乳头瘤组织与癌旁组织,癌旁组织的表达最低。鼻内翻性乳头瘤的T1期HGF表达明显低于T3期(P<0.05),T4期(P<0.01),c-Met表达T1期明显低于T3、T4期(P<0.01)。结论:HGF、c-Met在鼻内翻性乳头瘤中的表达与其不同分期有关,HGF、c-Met可能促进鼻内翻性乳头的恶变。  相似文献   
29.
目的: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c-Met系统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探索与其恶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5-2010年间确诊为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实验组1)患者30例及鼻腔恶性乳头状瘤(实验组2)患者12例作为实验组,选取鼻息肉(对照组1)患者28例、慢性肥厚性鼻炎(对照组2)患者18例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HGF/c-Met的表达,并统计其染色得分。Real-time PCR检测手术切除组织HGF与c-Met基因表达。结果:实验组统计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内鼻腔恶性乳头状瘤的统计得分均值要高于内翻性乳头状瘤(P<α’)。Real-time PCR也得到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一致的结果。结论:HGF/c-Met的高表达可能和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恶变有关。检测HGF/c-Met的表达可对内翻性乳头状瘤是否有恶变风险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