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3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113篇
耳鼻咽喉   59篇
儿科学   101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191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824篇
内科学   396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1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84篇
综合类   1699篇
预防医学   730篇
眼科学   77篇
药学   665篇
  8篇
中国医学   792篇
肿瘤学   10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336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331篇
  2010年   376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270篇
  2005年   270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肾癌胃转移临床上相对少见,预后较差。2010年3月我院收治了1例肾癌胃转移患者,现将该病例报告如下,并复习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肾癌胃转移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随访,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2.
目的评价北京市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为制定合理的高血压防治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高血压患者134例,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进行连续4年的综合干预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4年的综合干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有不同程度地降低;血压达标率由2007年的71.64%上升到2010年的86.57%;对相关知识点的知晓率显著升高,达到90%以上;能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和遵医嘱规律服药的患者比例较2007年提高了约30%,其他不良行为也有不同程度地改善。结论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模式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知识知晓率、血压达标率和行为改变率,是防治高血压发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63.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病案文书的内涵质量。方法采取随机抽查的方法对某院2009--2010年已经归档的输血病案,按卫生部“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内容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多份病历不合格。结论临床输血病案文书是临床医师对患者治疗过程的原始记录,是当时事态的真迹,是医疗事故或纠纷在认定是非、判明责任,以及医疗技术鉴定或司法鉴定时赖以立论的依据。因此,写好病案文书可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64.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inv(9)是最常见的染色体异态,大量研究证明9号染色体异态可引起不孕、流产、死胎等不良妊娠反应、精子畸形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是女方输卵管功能障碍夫妇的有效助孕手段,理论上染色体臂间倒位存在异常胚胎的可能,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患者如何获得有  相似文献   
965.
目的制备具有表面金壳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包载全氟溴辛烷(PFOB)和四氧化三铁(SPIOs)的纳米粒子,用于探究其体外超声显像和磁共振成像能力和光热杀伤肿瘤细胞效果。方法采用单乳化水包油(O/W)溶剂挥发法制备PFOB-SPIOs@PLGA纳米粒子,金种子生长法形成纳米粒子表面金壳制备;对其进行表征;通过CCK-8法评估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情况;采用超声和磁共振成像仪器观察纳米粒子的体外成像效果;近红外激光照射纳米粒子溶液观测升温效果;AM单染在激光共聚焦下观察光热杀伤肿瘤细胞效果。结果成功制备了PFOB-SPIOs@PLGA@Au纳米粒子,纳米粒子平均粒径(347±65.8)nm,粒径均一,分散性好;磁共振测得r2值为(465.23±30.39)mM-1s-1,具有体外磁共振T2成像效果;具有体外超声成像效果;近红外激光照射纳米粒子溶液10min最高温度可达45.2℃;CCK-8法检测纳米粒子对各组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结论成功制备了粒径均一的PFOB-SPIOs@PLGA@Au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超声和磁共振T2体外成像效果和体外升温效果,且无明显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966.
目的 研究自然条件下气象因素对钉螺密度变化的影响,为控制血吸虫病及其钉螺扩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90-2014年湖北省潜江市春季查螺资料及地面气象观测数据,采用一阶自回归分析方法对实际钉螺密度进行趋势拟合与分解,利用相关分析法对钉螺密度变化率与不同时段、不同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对钉螺密度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是温度,其次为降水;其中1月平均最低气温和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分别是钉螺密度变化率、活螺框变化率影响最大的温度因子;1月平均最低温度升高(或降低)1 ℃,将会导致钉螺密度上升(或下降) 5.080%~6.710%;冬季平均最低温度升高(或降低)1 ℃,活螺框变化率上升(或下降)15.521%~15.928%。降水对钉螺密度影响最大的时段是上年11月至当年4月,该时段内降水偏少20%以上,有利于降低钉螺密度。9-11月日照与钉螺密度变化率、活螺框变化率存在一定相关性。在相关分析基础上分别建立了钉螺密度变化率、活螺框变化率与气象因子的统计回归模型。结论 在12月到来之前清除有螺区杂草有利于降低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含量,能取得一定的灭螺效果。伴随全球气候变化湖北省冬季温度升高趋势明显,可能引发钉螺密度升高。  相似文献   
967.
目的针对具有参数时变、强耦合以及非线性等复杂特性的神经系统,提出了一种神经元放电模式同步的UKF-RBF-PID控制策略。方法首先考虑到神经元膜上离子运动的随机性以及测量的干扰性,提出一种基于UKF(unscented Kalman filter)的神经元滤波方法,应用采样点集迭代过程实现更高的滤波估计精度;其次定义Jacobian阵表示计算值对激励变化的灵敏度信息,利用RBF(radial 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构建从神经元的在线辨识模型;最后设计了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控制器参数动态调整的规则,给出了参数调整的梯度下降法,经迭代实现从神经元和主神经元放电模式的同步。结果针对主从神经元脉冲发放状态的规则性差异情况,以及主从神经元模型参数不匹配的情形,分别进行了相应的仿真计算实验。主神经元为周期状态,从神经元为混沌状态,系统相位相关度0.9996,同步误差0.3907,主从神经元呈现较好的跟随状态;主从神经元均为初始状态不一致的周期类型,系统相位相关度0.9994,同步方差处于合理水平,主从神经元呈现较好的跟随状态;主、从神经元均为初始状态一致的周期类型,其中主神经元为标准参数,从神经元参数失配,系统相位相关度0.9996,有噪声干扰时,神经元间同步方差可接受。结论在噪声的干扰下,主从神经元实现了神经元间的同步,证明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有望应用到深部脑刺激治疗方案中。  相似文献   
968.
目的:基于尸体解剖实验来探讨太渊穴针刺安全。方法:选取16只正常成人尸体手,穴位定位后进行染色,逐层解剖,测量染色点至桡动脉等解剖结构的距离,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点至桡动脉、拇长展肌腱、桡侧腕屈肌腱的距离分别为(11.18±1.11)mm、(4.97±1.17)mm、(6.42±0.7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太渊穴针刺点与周围重要组织的距离较近,进针时应注意解剖距离。  相似文献   
969.
对蒙药材荆芥进行本草考证并研究其在通辽地区的生长特性。方法:对不同时期荆芥的株高、叶数、分枝数、茎粗、茎鲜重、叶鲜重等性状进行调查。结果:7-9月之间是荆芥株高缓慢增长时期,9月末呈稳定状态,之后株高逐渐下降。7-9月之间,主茎叶数一直增加且速度稳定,9月末主茎叶数迅速变少。7-9月是分枝数快速增长期且生长很平稳,其后分枝数呈现稳定趋势。7月末至8月初是茎粗的缓慢增长期,8-9月是茎粗的快速增长期,其后增长较缓慢并趋于平稳状态;7月末至8月末是茎鲜重缓慢增长期,8月末至9月初是茎鲜重缓慢增长期,其后茎鲜重开始缓慢降低,这可能是由于生长后期茎逐渐干枯所致;7-9月是叶鲜重增长期,9月末叶鲜重开始降低,这可能是由于生长后期叶片逐渐脱落和逐渐干枯所致。7-10月荆芥根长一直缓慢增长;根粗在7月、8月均呈稳定的增长趋势但是速度缓慢,8-9月初之间快速增长,9月末开始呈稳定趋势,其后缓慢下降,是由后期根的水分流失逐渐干枯所致;8月末荆芥侧根生长缓慢,其后侧根进入快速增长期,8月末至10月初之间侧根数缓慢增长,其后侧根数变化不大。结果:研究荆芥的生长特性有利于其资源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9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