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56篇
  免费   2086篇
  国内免费   1249篇
耳鼻咽喉   195篇
儿科学   367篇
妇产科学   370篇
基础医学   1624篇
口腔科学   484篇
临床医学   6324篇
内科学   3066篇
皮肤病学   474篇
神经病学   693篇
特种医学   14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59篇
外科学   2703篇
综合类   11938篇
预防医学   5540篇
眼科学   463篇
药学   4908篇
  103篇
中国医学   4752篇
肿瘤学   1123篇
  2024年   401篇
  2023年   858篇
  2022年   856篇
  2021年   1166篇
  2020年   1073篇
  2019年   865篇
  2018年   894篇
  2017年   606篇
  2016年   764篇
  2015年   858篇
  2014年   2061篇
  2013年   1825篇
  2012年   2054篇
  2011年   2226篇
  2010年   2079篇
  2009年   1983篇
  2008年   2019篇
  2007年   2048篇
  2006年   1972篇
  2005年   2000篇
  2004年   1883篇
  2003年   1502篇
  2002年   1229篇
  2001年   1410篇
  2000年   1319篇
  1999年   1215篇
  1998年   1025篇
  1997年   1023篇
  1996年   908篇
  1995年   886篇
  1994年   810篇
  1993年   613篇
  1992年   575篇
  1991年   533篇
  1990年   410篇
  1989年   370篇
  1988年   317篇
  1987年   290篇
  1986年   220篇
  1985年   240篇
  1984年   198篇
  1983年   157篇
  1982年   167篇
  1981年   141篇
  1980年   108篇
  1979年   73篇
  1978年   76篇
  1977年   41篇
  1975年   27篇
  1965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目的:观察595nmVbeam激光照射对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伤口愈合中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6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激光美容中心完成。成年大耳白兔20只,建立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模型,上皮化后切取一组瘢痕8处,然后将瘢痕随机分为激光治疗组和对照组,激光治疗组在创面上皮化后按一定参数进行激光照射,开始时每周照射1次,1个月后改为每两周照射1次,共两个月。对照组不进行治疗。在上皮化后1,2,4,6,8周分别切除两组增生性瘢痕各8处,每次取材前用游标卡尺测量瘢痕厚度,对切取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和Masson染色,并对上皮化后4周组织进行电镜观察,对上皮化和上皮化后4周组织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测定,对比研究在瘢痕形成过程中595nmVbeam激光照射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观察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实验大耳白兔2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兔耳增生性瘢痕经595nmVbeam激光照射后,按不同时间段取材与对照组比较,①瘢痕厚度明显变薄:创面上皮化后即出现增生块高出于皮面,且不断增厚,在上皮化后4周时最高,以后逐渐下降。激光照射(即上皮化后)2,4,6周后激光治疗组瘢痕增生厚度显著小于对照组激光治疗组:(1.95±0.08),(2.16±0.09),(1.53±0.08)mm;对照组:(2.04±0.09),(2.37±0.11),(1.68±0.09)mm,P<0.05。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不同时间取材的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对照组真皮层明显增厚,为周围正常真皮厚度的三四倍。而激光治疗组真皮层较对照组变薄。Masson染色显示瘢痕胶原纤维呈蓝色,对照组可见蓝染较深的胶原纤维,外形粗大,排列杂乱无章。而经激光照射的瘢痕虽然也可见蓝染的胶原纤维,但与对照组比较蓝染变浅且纤细,胶原排列也趋于一致。③高倍镜下成纤维细胞计数在上皮化后随时间逐渐增多,在上皮化后4周时达到高峰,以后又下降,但在上皮化后1,2,4,6,8周激光治疗组成纤维细胞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减少(P>0.05)。④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经595nmVbeam激光照射4周后成纤维细胞核变小、畸变,胞质中细胞器减少,细胞功能不活跃,线粒体空泡变性,细胞周围的胶原呈溶解状态。⑤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激光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弱(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反应率上皮化后为18.33%,上皮化后4周,激光治疗组为41.93%,对照组为64.26%,P<0.05)。结论:595nmVbeam激光照射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过程,应用595nmVbeam激光预防和治疗瘢痕可行。  相似文献   
972.
应用Akton聚合物垫预防术中压疮临床观察ClinicalObservationontheUseofAktonPolymerCushioninPreventionofBedsoreDuringOperation100036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胡晶...  相似文献   
973.
2005年打击非法行医是卫生部门工作的重点,严厉打击取缔非法行医,整顿和规范医疗市场秩序,是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大事。近年来我市持之不懈的打击非法行医,加大宣传执法力度,取缔一些黑诊所,医疗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但还有大量非法行医现象存在,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止,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损害了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为此如何打击非法行医工作成为当前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974.
975.
目的:探讨黄豆袋及芳香疗法联合穴位按摩降低产妇分娩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待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分娩过程予以黄豆袋及芳香疗法减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产妇潜伏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第一场次规律宫缩时(T1)的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口全开时(T2)、穴位按摩结束后20~30 min(T3)的N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羊水前列腺素水平均高于前羊水水平(P0.05),胎儿娩出后的肾上腺素水平均高于穴位按摩前(P0.05),活跃期的多巴胺水平均低于潜伏期(P0.05),且观察组后羊水的前列腺素水平、活跃期的多巴胺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胎儿娩出后的肾上腺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豆袋及芳香疗法联合穴位按摩可有效缩短产程,缓解分娩疼痛,有利于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976.
目的 了解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感染情况,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318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60岁、卧床1周以上、多种基础疾病等相关因素是发生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呼吸道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等可减少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77.
烧伤病房涤纶棉被褥微生物污染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涤纶棉被褥系将涤纶纤维梳棉成网,热熔定型后制成。其保暖性好,不怕压,易洗易干。对本院烧伤病房病人使用4个月后的该类被褥,进行了微生物污染调查。采样时,取使用中被、褥各30条,按无菌操作法从每条被或褥3处表面分别剪下规格板比量的3cm×3cm布面,放于...  相似文献   
978.
情景教学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创设课堂情景,通过创设病例、角色模拟、多媒体运用等手段创建生动丰富的教学情景,达到化枯燥为形象的目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9.
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是一种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的急腹症,常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近年来虽然对SAP的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文献报道病死率仍达10%~30%;特别是起病后24~48 h内出现休克和/或MODS的SAP,文献报道其病死率可达80%甚至更高,故又称为暴发性胰腺炎。因此在治疗SAP的过程中,如何防治MODS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血液滤过(hemofiltra-tion,HF)作为一种成熟的血液净化方法,能清除大量的炎症介质、稳定内环境,已进入MODS的治疗领域,并取得良好疗…  相似文献   
980.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50例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应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改善脑卒中患者功能独立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01/2005-0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北京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男31例,女19例;平均55岁;末次发病至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时间平均为3.4年。其中基底节病变39例,脑干病变3例,其他部位(丘脑、大脑半球)8例,累计多部位的病变6例。所有患者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植入神经干细胞,1次/周,共计3次。采用美国功能独立性评测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6月进行评定。主要评价6个方面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括约肌控制能力,活动能力,行动能力,理解交流能力,社会认识能力。分值高表示功能独立性好。结果:5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脑卒中患者干细胞移植后6个月功能独立性评分显著高于移植前(99.86±7.61,95.84±7.51,P<0.01)。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