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3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21.
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方面概述了我国医院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情况,结合对比分析论证了医院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对性病门诊患者实施基于赋能理论的健康教育方案,探讨其对改善性病门诊患者就医行为、相关性行为、性病基本知识和焦虑与抑郁状态的效果。 方法 选取上海市某专科医院性病门诊就诊患者230例,按照门诊就诊顺序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实验组患者,在基于赋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完成后,再开始纳入对照组。先对实验组患者在初诊后、确诊、复诊、3个月随访时基于赋能理论的健康教育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用在性病门诊现有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干预。干预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就医行为与相关性行为、基本知识、焦虑及抑郁的变化情况。 结果 实验组在给予赋能理论健康教育后患者就医行为与相关性行为、基本知识、焦虑及抑郁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 对性病门诊患者实施赋能理论指导的健康宣教方案,可以在健康教育活动过程中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对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提升性伴同治率,同时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基于Ang/Tie-2信号通路,探讨补肾活血方孕前导法给药调控肾虚血瘀-胚胎着床障碍病证结合模型大鼠种植窗期子宫组织血管生成的助孕机制。方法 阴道涂片HE染色法观察,选取动情周期规律的健康未交配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动情前期时入组,分组给药并合笼,于妊娠第5天处死,腹主动脉采血后,迅速剖取子宫并制片,采用光镜观察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VEGF、FLK-1表达水平及螺旋动脉数量,采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Ang-1、Ang-2、Tie-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Ang-1、Ang-2、Tie-2 mRNA表达水平。结果 给药组能明显改善肾虚血瘀-胚胎着床障碍病证结合模型大鼠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并接近空白组水平;模型组大鼠子宫湿重、子宫脏器指数、螺旋动脉数量、VEGF、FLK-1及子宫组织Tie-2蛋白表达、Ang-1mRNA、Ang-2mRNA和Tie-2mRNA表达等均较空白组降低(P < 0.05);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大鼠妊娠第5天子宫组织VEGF、FLK-1、螺旋动脉数量、Ang-1蛋白、Tie-2蛋白及Ang-1mRNA、Tie-2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 0.01)。结论 补肾活血方孕前导法给药,改善肾虚血瘀-胚胎着床障碍病证结合模型大鼠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促进子宫组织血管生成,改善组织血瘀状态,促进胚胎着床,可能与其提高大鼠子宫组织VEGF、FLK-1、Ang-1、Tie-2表达水平,并维持Ang-2正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4.
心理护理在献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莉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4):275-276
无偿献血的目的是使献血者和受血者安全。《献血法》实施以来,本市无偿献血工作有了进一步提高。但在采血过程中发现,因精神因素、空腹献血、过度疲劳、环境因素等原因导致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均  相似文献   
125.
目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降低病区静脉液体过期率,有效预防给病人输注过期液体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静脉液体使用的安全性。方法成立跨部门多学科的FMEA团队,用FMEA方法对病区静脉液体有效期管理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分析评估,对事先风险系数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126分的九个高风险因子采取针对性的改善行动,并于采取改善行动一年后重新估算RPN值和对所有病区静脉液体基数进行有效期追踪检查。结果采取改善行动一年后各项RPN值均63分,九个高风险因子的RPN总分值与改善行动前相比下降82.83%;所有病区静脉液体基数过期液体件数、过期率与改善行动前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MEA用于病区静脉液体有效期管理能显著降低静脉液体过期现象,保证了病人用药安全、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为医院管理者进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6.
对20例先天性主动脉瓣脱垂病变患者实施了主动脉瓣成形术的护理,针对先天性主动脉瓣脱垂病变患者的特点.制定了围手术期的护理流程,包括做好术前护理评估、心理护理、术后监测与护理;使所有患者安全、顺利地渡过了围手术期,恢复满意.认为对于先天性主动脉瓣脱垂病变实施了主动脉瓣成形术的患者,建立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流程是提高手术安全性、保证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总结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患者的肛门外括约肌肌电图(EAS-EMG)特点。方法分析20例不同临床亚型MND患者的EAS-EMG资料,并与无二便障碍症状和体征的阴性对照组(对照组)对比。结果与对照组〔(12.21±2.26)ms、(512.89±363.55)(ms.μV)〕比较,MND患者的肛门外括约肌(EAS)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potential,MUP)平均时限延长〔(14.55±2.27)ms,P=0.000〕,面积增大〔(718.47±236.57)(ms.μV),P=0.05〕,MUP波幅、多相波比例、平均相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ND患者EAS存在临床下神经源性损害,MUP时限、面积是反映MUP特征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平均血小板容积(MPV)与非瓣膜病心房颤动(AF)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T2DM患者222例,根据其是否合并心房颤动分为房颤组及对照组,并进一步根据房颤的类型将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及持续性/永久性房颤组。统计各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入院24小时内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年龄、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容积、肌酐、天冬氨酸转氨酶、左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在房颤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高龄及平均血小板容积增高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永久性房颤组及对照组MPV分别为11.6±1.0、11.8±1.1、11.1±1.0fL。MPV在阵发性房颤组与对照组间,以及在持续性/永久性房颤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4)。而MPV在阵发性房颤组及持续性/永久性房颤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570)。MPV预测T2DM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4(P<0.01,95%CI 0.569~0.719)。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血小板容积与心房颤动的发生间具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9.
背景目前认为经颅重频磁刺激对局部脑血流,代谢,神经递质,及神经组织损伤后再塑形等均有调节作用.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与损伤同侧和对侧的皮质功能重建有关,经颅重频磁刺激能否对脑缺血后皮质功能有影响,起到保护缺血神经元、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目的观察经颅重频磁刺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运动皮质兴奋性和神经功能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电生理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4-01/06在北京协和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健康雄性成年Wistar大鼠22只被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只.方法造模前测定Wistar大鼠正常情况下右后肢运动阈值(平均运动阈值为最大输出的22%),测定后两组动物均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1 h再灌注72 h模型,对照组不干预,实验组在再灌注即刻,再灌注后12,36,60 h分别给予经颅重频磁刺激(20 Hz,40%最大输出,每序列5 s,序列间隔2 min,共10个序列),末次刺激4 h后再次测定两组大鼠的运动阈值.于再灌注24和72 h时,以姿势反射实验(0分为无明显肢体瘫痪,5分为昏迷,1~3分纳入实验)和前肢放置实验(0肢体动作迅速完全;1肢体动作缓慢,不完全,>2 s;2无肢体动作)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72 h麻醉状态下处死取脑,计算脑梗死体积.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动物损伤前后的运动阈值.②再灌注24,72 h时的神经功能评分.③再灌注72 h时脑梗死体积.结果13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运动阈值损伤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损伤后对照组为实验组的1.49倍,但无统计学差异[(41.62±24.73)%,(28.00±9.35)%,t=-1.17,P=0.27].②神经功能评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损伤24 h时无差异(P=0.46);损伤72 h时,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60±1.52,7.75±3.62,t=-3.57,P=0.004).③脑梗死体积损伤72 h时,对照组、实验组分别为(62.00±60.88),(20.00±12.41)mm3,做对数转换后比较无差异(t=-1.31,P=0.22),但若将数据做[Log10(梗死体积)]转换后有显著性差异(P=0.045).结论①高频、高强经颅重频磁刺激可能参与维持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运动阈值的稳定,防止运动阈值过度升高而干扰运动功能的恢复.②经颅重频磁刺激可能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功能障碍,随损伤时间延长,效应越明显.③经颅重频磁刺激可能缩小脑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总结胰岛细胞瘤所致癫痫发作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脑电图及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1例表现为癫痫发作及认知功能障碍的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报道.结果 患者49岁,女性,主要表现为多种类型的癫痫发作及认知功能障碍.发作时测血糖均<1.7 mmol/L;头MRI检查示胼胝体压部病灶.脑电图检查示左颞枕区中波幅尖波,双侧各程可见长短程高波幅慢波.胸部增强CT检查示胰腺头颈部交界区富血供肿瘤.行肿瘤切除术后病理学诊断为胰岛细胞瘤.术后患者未再出现低血糖及抽搐发作,遗留记忆力减退.结论 临床应高度警惕伴有低血糖的顽固性不典型的癫痫患者是否有胰岛细胞瘤的可能,以尽早诊断及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