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9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68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100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465篇
内科学   151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55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科学   134篇
综合类   776篇
预防医学   307篇
眼科学   59篇
药学   273篇
  2篇
中国医学   256篇
肿瘤学   10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MR对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6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MR资料,这些病例均经手术或关节镜证实。结果:在MR图像上,56个膝关节半月板中,52个半月板呈Ⅲ度信号异常,4个MRI检查信号介于Ⅱ~Ⅲ级之间,3个半月板结构破碎。以关节镜或/和手术为金标准,MR诊断半月板撕裂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6%,准确性为97%。结论:MR对膝关节半月板撕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2.
温馨卡的制作及其在出院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护理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其中病人出院教育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但常易被临床护理工作者所忽视。为保证病人出院教育切实落实,我院采取向出院病人发放温馨卡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应用尿液干化学分析法、LX-3000Ⅱ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镜检三种方法进行尿常规分析的效果。方法621例门诊病人的尿标本,分别应用三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显示:①除维生素C外,余11项均在正常范围或阴性191例,其中尿沉渣仪有报警现象仅占3.7%;②单纯尿潜血阳性或尿蛋白、尿潜血阳性119例,其中73.1%尿沉渣仪有报警现象;③尿白细胞阳性116例,其中90.5%尿沉渣仪有报警现象;④尿白细胞、尿潜血阳性101例,其中94.1%尿沉渣仪有报警现象;⑤尿蛋白、尿潜血、尿白细胞阳性32例,其中84.4%尿沉渣仪有报警现象;⑥其他阳性62例,其中4.8%尿沉渣仪有报警现象,95.2%显微镜镜检有形成分未发现异常。结论当尿液颜色和外观正常,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和尿沉渣分析仪过筛正常,不是肾脏疾病标本可免镜检。肾脏疾病标本要经显微镜仔细镜检,以防遗漏变形的红细胞、白细胞和有诊断意义有形成分的管型。两种方法白细胞等量级相同时可免镜检。  相似文献   
994.
老年人共病已成为普遍现象,常常需要多重用药。现将老年人共病多重用药的对策综述如下。1共病与多重用药的概念1.1共病的概念增龄引起的器官老化与功能衰退决定了老年多重疾病的高患病率,简称共病。老年共病是指2种或2种以上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老年综合征和(或)老年问题(如抑郁、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明确雷公藤片和雷公藤多苷片发挥抗炎作用的剂量范围,比较其作用效果异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给小鼠灌胃不同量的雷公藤片和雷公藤多苷片,连续3天,通过巴豆油混合致炎液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计算雷公藤片和雷公藤多苷片对抗急性炎症的半数有效量(ED50),探讨雷公藤片和雷公藤多苷片对小鼠急性炎症的抑制作用差异。结果雷公藤片和雷公藤多苷片发挥抗炎作用的ED50分别为17.753μg·kg-1和9.236mg·kg-1,折合成雷公藤甲素分别为17.753和8.922μg·kg-1,分别相当于临床70kg人临床日用量的20.30倍和10.21倍。结论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均可拮抗巴豆油混合致炎液导致的急性炎症,且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抗炎作用强度为雷公藤多苷片〉雷公藤片。提示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多苷均是雷公藤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雷公藤抗炎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予以氯吡咯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B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血小板计数(PLT)、心脏彩超(冠状动脉危险分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记录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WBC、N、PLT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WBC、N、PL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冠状动脉危险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3个月后从冠状动脉血栓方面判断疗效,A组有效率为76.92%,B组6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组有2例鼻衄、1例双下肢瘀斑瘀点;B组有1例呕吐,3例鼻衄及皮肤瘀斑瘀点,1例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结论:在抗血小板聚集、预防KD患儿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方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与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疗效相当,不良反应未增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97.
罗吉蓉  侯斌 《北方药学》2014,(7):109-111
目的:讨论二甲中医医院新聘用护士岗前培训的内容。方法:采用临床实践和集中讲授交叉的培训方式,以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为主,采用半脱产的培训方式,通过一般护士岗前培训调查表进行测评考核。结果:测评结果显示,低于60分的2人,占4.44%。61-70分的1人,占2.22%。71-80分的29人,占64.46%。81—90分的10人,占22.22%。90分以上的3人,占6.66%。结论:通过岗前培训,提高新聘护士的岗位适应能力,培养新聘护士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减少护患纠纷,客观上保证了医院的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了解成都某基层医院近4年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延缓多重耐药菌产生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6月ICU病区分离的病原菌资料,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药敏数据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43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64株,革兰阴性菌372株;构成比居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克雷伯菌属(27.06%)、鲍曼不动杆菌(16.74%)、铜绿假单胞菌(16.28%)、金黄色葡萄球菌(9.63%)和大肠埃希菌(8.72%);ICU鲍曼不动杆菌呈高耐药性,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6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16.67%,未发现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 被调查医院ICU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居多,且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逐年增高,应加强病原菌监测,关注新型抗菌药物研发进展,提高临床精准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999.
1000.
光叶铁仔根和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倩  王学贵  莫廷星  余婷  富蓉  张旻 《中草药》2014,45(20):2904-2907
目的 对光叶铁仔Myrsine stolonifera根和茎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和凝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光叶铁仔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二氢山柰酚(2)、槲皮素(3)、5,7,4′-三羟基异黄酮(4)、柯伊利素(5)、槲皮素-7-O-α-D-葡萄糖苷(6)、表儿茶素(7)、3,5-二甲氧基-苄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8)、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9)、丁香苷(10)、(+)-lyoniresino 3α-O-β-D-glucopyranoside(11)。结论 化合物2、4~11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